当前位置:首页> 钢琴技巧 >【良师益友】抱朴守素鸣天籁——箫一堂堂主黄晓峰的音乐情怀

【良师益友】抱朴守素鸣天籁——箫一堂堂主黄晓峰的音乐情怀

2021-12-22 22:13:15


抱朴守素鸣天籁

——箫一堂堂主黄晓峰的音乐情怀

文\梅曙平


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竹子,除了象征高洁的情操,还会发出悠然入耳的声音,那不是天然的潇潇声,而是经过手工制作后,发出恍若天籁的箫声、笛声、尺八声……箫,又称洞箫,单管、竖吹,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民族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竹”与“肃”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模拟风声漫天尖锐呼啸的竹制器乐”。《周礼·小师》曰:箫管弦歌。这里,要讲叙的就是关于箫和一个善于吹箫、制箫人的故事。

流年斑驳,时光清浅。夕照中,一位清瘦的身影迎风而立,目光起伏于尘埃之间。寻常巷陌,丝竹穿行,那节奏仿佛游吟诗人缓长的吟唱。或许随风奔跑的箫声中,有那嘻闹的童年,有那缀满桅子花香的空气,扰动春日暧阳的慵懒和那热切而苦恼的眼神,最后成为一些抽象的词语,延缓成两端:一头连接逐渐模糊的往事,一头漾溢向苍茫的天空。许多的光景,风,滑落指尖,等待心间的高山流水。然而,在喧哗与骚动中,有谁能够听到花朵开落的声音?闲雅时光,于寂寞中,邀明月,让回忆皎洁,阙阙,片片,是一种诗意的抒怀,一种美好的栖居。只是终究有些不甘,因为他想要更多的人晓得古乐器的好,要传承尺八、埙、古琴这些日渐边缘化的音乐物语,让传统逐渐再次成为时尚,让民族的东西面向一个更加完整的世界。在他看来,这是音乐教学的责任与担当,也是一位酷爱音乐人的良知。怀抱这样本土雄心的人叫黄晓峰,号千竹,他普及并制作古乐器的房子取了一个风雅的名字:箫一堂。


吉他与萨克斯的二重奏


禅曰:有缘即往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说起黄晓峰与音乐结缘的因果,那得从一把西洋乐器开始。12岁那年,一位朋友送给他一把吉他,在当时这可是比较流行的乐器。时髦青少年,抱着一把吉他,拨弄弹唱,洒脱了多少流年。那光景,修长的手指在六弦琴的弦枕上滑行,品位独特的半音,穿梭在流行、摇滚、蓝调、民歌之中。浮世清欢里,闹腾与清净相互游离,从每一个春天与秋天,任凭黄色的酢浆草花在原野上沸腾,那是多么的舒意气,发性情,逸天然的少年时光。

素白时光总是悄然滑行,转眼到了1987年,那时候,黄晓峰在国有企业从事文化宣传,开始接触另一门西洋乐器——萨克斯,这是以比利时著名的乐器发明家的名字命名的木管乐器,音色介于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之间,乃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波姆体系音键系统,音色丰富,高音区介于单簧管和圆号间,中音区犹如人声和大提琴音色,低音区像大号和低音提琴,闪眼观瞧,像一支硕大的烟斗。喜爱音乐的黄晓峰将大把的光阴沉浸在音色深沉而平静,轻柔而忧伤的萨克斯之中。空旷的厂区,旧旧的宿舍楼里,时常响起这无与伦比的风流乐器的奏鸣。那是爵士音乐、轻音乐的你方奏罢我登场,连续的切分音,好像回声中的回声。那滑音、颤音、吐音、超吹的轮番技巧,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撩拨了多少情感饱满的思绪。

萨克斯让黄晓峰真正与音乐相濡以沫,在练习吹奏的过程中,他觉得如果要深入乐器的内核,为音乐安放一个飞翔的翅膀,那就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全方位的素养。97年授训于上海音乐学院,专业学习管乐演奏和音乐理论。这在黄晓峰的音乐人生中是第一次由蛹化蝶的蜕变,从此,音乐对于他来说,再也不是游于艺的业余消遣,他要将此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

1999年,黄晓峰调到九江工作,这期间,他还自主经营过广告公司,也开始了少年儿童的音乐教育与培训。在从事这方面经营的时候,他总是觉得纯粹商业运作似乎与音乐这门艺术有些隔,有一种眼里揉进沙子般的不舒坦,其中似乎少了某种东西。他内心有些隐隐的迷茫,但是一时间也说不出缺失的到底是什么,找不到进一步用力的方向。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终于领悟到自己寻寻觅觅的是什么。那是2008年的一次到北京出差,他接触到很多书画届朋友,遇见了不少中国传统音乐老师,在耳闻目染中,他受到很大的启发:要从喧哗的纯商业运作中突围,提高艺术造诣,那就要修生养性,让音乐进入血液,进入生命的内核。你必须让音乐有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作支撑,让音乐有根有据。于是,又一次由蛹化蝶的蜕变,在黄晓峰的音乐人生里拉开了序幕。



箫笛尺八与古筝古琴的阳关三叠


北京之行,打马而过,折字煮酒,便是黄晓峰人生里卷起又铺开的风景,这段经历化作他音乐历练中的十指琴音。他开始学习古筝,从西洋到民族古典,由此切入中华传统乐器的领域。秦筝属于弹拨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积淀了悠久的文化。他日复一日练习着勾、托、劈、挑、按、滑、揉、颤等古筝弹奏技巧,就像一首诗中描绘的那样: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沉浸在《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出水莲》等优雅的境界里,享受着内心渴望的那份悠然。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一些南方的筝曲和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曲目有许多是相同的。江南丝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在浙江筝曲中,像《云庆》、《四合如意》等比较多地保留了江南丝竹音乐早期的形态,有清香的泥土气息,以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小颤、滑颤、大颤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划入微。因而,在学习古筝的同时,他又关注到另一种同样古老的器乐——箫。

《庄子·齐物论》云:“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晋·郭象注:“籁,箫也。”紫竹洞箫天籁之音,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着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回味无穷,很契合黄晓峰的心性,令他顿然有遇见器乐知音的感受。那质朴的美安抚情绪中的安宁,使思维意识随之升华,一股士大夫的情怀悠然而生。箫是一种来自于大自然的乐器,是受到大自然的灵性所滋润的。箫声,是一种似远在深山,若入幽谷的空明。黄晓峰是洞箫的知音,他在吹箫的时候,保持着一种平和,安宁的心境,将这种美妙的声音入心入骨。

因为爱箫,黄晓峰不仅吹箫还制作箫。这可是一门绝活儿,非具备痴心的喜爱,厚实的乐理,透彻的了解,莫能为之。制作时,首先的是注意选材,因而对竹子要有深入地研究。不同材质,做出的箫,大相径庭。箫的材料较简单,用紫竹、桂竹或斑竹制作,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里面去节中空。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5个音孔或7个音孔,背面有1个音孔,制作箫,吹口和音孔必须在一条直线上,音阶必须准确。在音质上,音阶应准确,不论轻吹重吹,音响都应清丽,不能有空洞或差异的声响。音色应淳厚、优美、圆润。箫的音质优劣,与选用的竹材和制作关系很大。要选用冬至到春分期间采伐的竹子,以生长期在三年以上的老竹为佳,竹质应坚实、分量较重,紫竹以竹花均匀,呈紫褐色的为佳,无虫蛀、干缩、劈裂、蜂腰和大腹等缺陷,管身圆满、纹理细密顺直。故而,每年冬天,黄晓峰都要上山选竹材。他一般用桂竹和紫竹为原料。腊月天,去乡村,去郊野,往往要在山中呆上一个星期,住在乡亲家里。多少年啦,他的足迹跑遍九江的十县三区,幕阜山、九岭山、庐山、云居山都留有他的足印。有时候,他还要到德化、福建、浙江、安徽等地去寻找竹材,一但知道哪里有好竹子,路再远,他也是要到的。或步行,或自己开车,一个人,千里走单骑,孤独是他生活的常态。往往出门都是带着简单的行囊,带上一根箫,走到哪里都要通过箫声来寻觅知音,来结交朋友。


黄晓峰不仅制作箫,还制作竹笛,最为独特的是他会制作一门古老而冷门的乐器——尺八。尺八也是竹制,外切口,前四后一五孔,其音色苍凉辽阔,一派空灵、恬静的意境。古典尺八由于只有5个孔。使得有部分音必须配合沉浮才可吹出。所以沉浮是尺八的最大魅力之一,也是考证尺八演奏者水平的重要指标。

据说,自宋代开始,随着汉文化的断层,来自民间的箫、笛等乐器逐渐取代了用于宫廷雅乐的尺八的地位,以致现在很少见到这种古代的乐器了。要说箫与尺八主要区别,在于箫为内挖u型吹口,常封顶盖,而尺八的吹口是半月型外切吹口,尺八与箫的开孔也不同,音色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别。尺八以竹根制作,中通无底,管体一尺八寸,制作非常复杂。需选择较粗,竹纤维紧密,内壁较厚存放三年以上的竹材,加上一般尺八必须带根部,一片竹林中仅有一两枝适合制作尺八。竹材挑选也非常有讲究,因歌口必须在竹节上,切各个孔必须在距离竹节特定距离,所以,选用制作尺八的竹材节距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如今在日本流行的五孔“尺八”,则是南宋诏熙至元朝至顺元年,由日本普化宗的禅宗和尚觉心来中国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禅期间,向同门居士张参学习吹奏尺八,回国带回尺八及《虚铃》和《虚空》 等尺八曲。后来,心觉创立普化宗,传授尺八。将尺八吹奏融入修禅,称为吹禅。黄晓峰在制作箫、尺八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比较出名的大师,向他们学习制作乐器的经验。2014年7月,他特意去北京拜访了尺八演奏家张听老师,之后,又造访了重庆的易佳林老师。他师从明暗对山流第四世传人日本尺八大师塚本松韻,学习尺八技巧。黄晓峰说:尺八比箫难吹,属于天籁之音,结合天地间大自然万物,苍浑雄厚。他在制作箫与尺八的时候,很有仪式感,要契合气候、温度与心情,不会匆匆忙忙制作。他会选定日子,点上香,泡上茶,像入定一样不再出门,有时候一个星期闭关制作,吃饭都是打电话送过来,耐得住大寂寞,才能制作上好的箫与尺八。

在学习尺八的同时,他还在学习埙与古琴。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亦称“陶埙”。古琴又称瑶琴和七弦琴,是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在这群古老的乐器中游于艺,黄晓峰的生活基本是在乐器中出入,这是他人生的核心,是他的毕生修炼与追求。有道是: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



音乐与香道、茶道、书画的交融


黄晓峰沉迷音乐,但是不着相,不拘泥。他时常游离于音乐之外,走出象牙之塔,广交书画、茶艺、香道、收藏界的朋友,从中感悟到许多的东西。他欣赏花鸟、山水的墨色与线条;近距离观瞧景德镇瓷器上古朴简明的图案;在茶事体验中寻求意境, 从中获得感悟或精神的“纯化”。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小桥流水的场景已退缩至公园或家庭—角。人们为赶上经济大潮适应紧张的劳作,即使留恋,也只能把诸如对传统文化的恪守深刻于内心,换之以“浅然”来对待周围的人与事,花花 绿绿的消遣和娱乐也应运而生。黄晓峰欢喜文人雅士式的品茶,是延袭一脉相承的古典情结。他认为喝茶时人们所体现的最初的一面,却是最为“自然”的。 那是清新、淡雅、闲适、悠然的情趣. 在他看来: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

至于香道,乃是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让人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品香、咏香,体现了人类热爱自然的积极情趣,表明了人安逸从容的生活态度。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开发心智;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安神定志; 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宋代苏轼的《和鲁直二首》:四句烧香偈子,随风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所有这些,难道不是《高山流水》、《雨打芭蕉》、《平湖秋月》?难道不是古琴与洞箫引起的普遍思绪?

这就是黄晓峰的音乐人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吹箫笛。身畔常有儿童绕膝,在休养心性的同时,推己及人,普及音乐教育,将授业当做传道,不亦快哉!


曉峰寄語:

借此文抒情懷,吾無書中才,山高雲裏路,眾人相助在,曉峰知恩報,傳承勵志來!

———————————————————————————

PS:老师将作客冇名堂分享关于他的音乐人生,敬请期待!~



冇名堂 maomingtang


想联系我们,请拨打电话:157-2098-1368

想了解我们更多,请加微信号:mao_place

想来看看我们,请在工作时间拜访:每天10:00—18:00

我们的地址:江西省九江市信华城市广场4栋2047冇名堂

附近地标:四码头肯德基对面、TH服装店右侧扶手电梯直上

停车不纠结:四码头联盛超市停车场、建国酒店停车场

驱车路线:公交站点-四码头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