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钢琴技巧 >琴与瑟 发现中国古老的乐器

琴与瑟 发现中国古老的乐器

2022-07-27 23:59:21


古乐器“瑟”一种有25根弦,类似齐特拉琴的乐器。


1  

有关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以及那些重大的仪式又是如何组织安排的,我们可以从汉代的著作,特别是《礼记》的<乐记>中读到——这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 一。


好几种乐器反覆出现在文字记载中——尤其是编磬、编钟、鼓、笛子、竽最多,像瑟、筑(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古琴,以及汉代就有但后来才发展成筝的这样的弦乐器较少。筝从各个方面让人联想到瑟,但仅有瑟一半的琴弦,较瑟容易掌握得多。后来,筝慢慢成为了日本古筝和乐筝的偶像。


在进入20世纪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大家对远古时代的乐器制造了解甚少,不过,1935年在长沙首次发现了瑟,一种平平的长方形的乐器。琴身厚,稍呈拱形,底面平整。同样的乐器后来又发现了一件。50、60年代大力发展农村基础建设时,在距长江西面同等距离的河南南部的信阳和湖北的江陵,又发现了9个瑟。


为王迪所测量的,曾侯乙墓中所发现的十弦古琴。


2  

最大的突破是在70年代,几个考古发现为我们对铜器时代的音乐知识的认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之一便是1977年冬天在随县的擂鼓墩的一个厂建区,偶然发现了220平方公尺的奇墓,距先前瑟的发现地仅100多公里。


西元前433午曾侯乙被葬于此地,随葬的至少有124件乐器——最令人惊叹的是那由65个铜钟组合的编钟,每个铜钟在你敲打它不同的部位时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编钟的音准之准确,可以毫不费力用它演奏贝多芬的“欢乐颂”那墓中还有一套由32个青铜编磬组合的乐器,还包括各种鼓,很多吹打乐器和弦乐器。乐器如此之多,若要同时演奏,需要24人才能完成,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古乐器组合。


墓中还有12件瑟。它们大部分都被涂有厚重的红漆或黑漆,并有几何形边角装饰,鸟或萨满图案,其中有个乐器精妙地为蛇所环绕。饕餮绘图装饰,则让人联想到周代时的青铜器。


曾侯乙的古琴弯窿状的琴面,仅一块木料制成。带有个粗笨而特别的“尾巴”和一个有力的雁足。整个67CM长的乐器都覆以黑红油漆。


3  

在长江沿岸地区总共发现的瑟有70多件,它们大约40CM宽,10到12CM高,150到170CM长,然而,当时也发现过不到1公尺长的瑟,还有另一个则超过长2公尺。


一般而言瑟有25条长短相同的弦,由3个短而固定的琴桥和25个活动的琴弦帮助校音,看上去像个倒着的V。琴弦分为3部分,7根粗的在正中,靠近和远离弹琴者各有9根细弦,固定在琴面4个支撑点上。


瑟的音调低沉优美,是远古时代最为人喜爱的乐器之一,在很多古代诗文中常被提到,也出现在稍后发掘出土的许多画卷和小型雕塑中,尤其是在汉代,但之后便渐渐地没落了,尽管做了各种努力想使之重振声威,可惜它还是在活跃的音乐生活中销声匿迹了。


马王堆发现的七弦琴在近2000年之后几乎完好无缺。为黑漆覆盖,残留的琴弦在雁足处可见。


4  

在墓内有个稍小一点的相当于侯爵宫的起居室,其中有室内乐团使用的一些乐器,弹奏的音乐比起用编钟、编磬演奏出来的大型礼管弦乐大概要安静很多。

乐队中有件十弦乐器涂着厚厚的红漆,是到那时为止最古老的一种古琴。这乐器给人一种肃穆之戚,和后来的古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要短小许多,仅67CM长,而一般的古琴则长达120CM。


共鸣箱长41.5CM,最宽处有18CM。琴面由一整块木头做成,是专业木匠术语中所说的“碗凹形”,与2.1CM厚的琴底相合。琴面上另有个独特的直直的“尾巴”,长25.8CM。它仅有一个有力的琴足,琴面上有两条细细的平行的线条。

琴弦,据说有1.4厘粗,系在琴腹碗槽内的軫上。然后它们经过岳山,继续上到琴体再下到“尾巴”下的雁足。从岳山和那4个尚得以保存的琴軫上都看得到磨损的痕迹,表明这琴并非特制的陪葬品而是曾被人弹奏使用过的。


琴面是如此的粗糙,完全不可能用左手弹出各种滑音和颤音,而这两者后来都渐渐成为古琴音乐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唯一能发出的音是用手撩过琴弦时的声音。


琴上没有古琴中用来标明琴弦各个部分的徽,因而也难以弹出后来很常见的“泛音”。很可能当时的人并不是将琴置于桌上而是放在膝上弹的,和后来的古琴相比区别甚多。尽管如此,那碗状的共鸣箱、黑红的漆、丝绕的琴弦和琴轾——所有这些都说明它是一张古琴,哪怕是尚未完善的一种。


之后又有几件同一时期的古琴被发掘出来,架构上都十分相似。其中包括在距长江沿岸其他考古点仅几十公里的荆门郭家店发掘出的七弦琴,和在五里牌以南发掘的一张(很可能有九根弦)古琴。


1971年在距长江南岸不到300公里的湖南长沙附近马王堆的发现,为在曾侯乙古琴之后的古琴制造提供了很好的描述。


王迪测量的马王堆三号墓七弦琴。82.4CM长——较后来的古琴大约要短40CM。


5  

西元前168年的汉朝长沙丞相利苍(后封为軚侯)及其夫人辛追在此下葬,陪葬品不但有大量华丽的绸缎、上乘的服饰鞋袜,还有众多的乐器。尽管这些衣料和乐器深埋在地下有2000多年之久却都保存完好。1公尺多厚的白垩,加上0.5公尺厚的木炭,使墓地密封度极好,墓内的物品保存近乎完整。


为利苍夫人辛追陪葬的七弦琴有一个长方形的共鸣箱,上拱下平,较后来的古琴短些。整张琴有82.4CM长,但共鸣箱本身仅51CM长,其余的便是“尾巴”,琴面象是用软桐木做成的,琴底则由坚硬的梓木做成,和后来的古琴完全一样。


琴面上涂有黑漆,却很薄,没有后期古琴的那种质地。多处漆已脱落,剩下光秃秃的木料。在岳山上面有明显的创痕,可见该琴曾被长期使用。


在那儿还可见7个琴弦绷紧处的凹印,它们经龙龈下到“尾”下雁足的地方亦有磨损痕迹。琴干藏于琴腹中,为底板所盖,可以想见这如何增加了校音的难度,而当时是如何校音的就不得而知了。我的老师王迪曾仔细地研究过这张古琴,据她说,怎么也看不出该琴曾使用过调弦棒。


和曾侯乙的古琴一样,马王堆的古琴也只有一个缚弦的雁足,在足上绕着余下的琴弦,用绸布缠上,以免它们在颤动时脱落。


因为没有表明琴弦各个分段的13个琴徽,除了单单拨动这松动的琴弦之外很难想象还有别的用法,这说明当时弹奏的仅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调子。


被发现的远古时代的古琴相当有限,而它们在当时具有怎样的代表性我们今天也无从得知。根据早期的文字记载来判断,古琴在整个中原地区曾被广泛使用——从黄河以北到长江以南一直到沿海的山东省,但具体事证只有等待新的考古发现了,许多有名或无名的墓也还有待于挖掘。


我们从利苍夫人辛追墓中的古琴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自曾侯乙时代以来古琴有了相当的发展,更接近几百年之后的古琴,该样式架构保持至今。


以在中亚一带很普通的动物为主题之铜制调弦棒的图画。


6  

在进入下一节之前还想提到一点。美籍瑞典学者拉维格连曾经提出古琴非中国原创乐器的理论,或者说它至少受到在西元前1000年左右中亚各地区极普遍的乐器之影响。他发现古琴与在中国西北新疆地区1990年代发现的西元前850至西元前650的乐器有着明显类似之处,他以曾侯乙和利苍夫人的古琴有限的共鸣箱以及早期中国古琴中通常叫做“尾”而他称做“颈”的部位做为引证。


为了进一步证明其理论有所依据,他也提到很多在不同的博物馆中被列为装饰品的小件铜器,以他之见它们可能是古琴的调弦棒。它们有着以动物为主题的装饰,而这些装饰并非来源于中国,但在中亚草原和沙漠地区却相当常见。


中国的学者对此保持保留态度。他们最尊贵的乐器不是出自民族的祖先伏羲、神农和黄帝而是疆外“夷狄”,这个发现不啻乎晴天霹雳。大家都期待有新的考古发现以解开这个谜。




文字来源于林西莉《古琴的故事》

整理:名师楼编辑部



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查看:

1.  不朽的美,是那颗爱美之心。 ▍蒋勋

2. 毛笔在文房四宝中历史最久。▍笔墨纸砚

3. 福建的近代女子教育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4. 沙龙 ▍吴芝清《我和我的布拉格》11月12日预告,现在报名!

5. 我要参加! ▍高炎丹老师《历代经典书法作品鉴赏与技法研习:扬州八怪之金农书法鉴赏》11月16日预告,现在报名!

6. 公开课 ▍台湾黄鸿文老师《从琴学研究、演奏、教学看台湾古琴艺术的现状》11月7日预告,现在报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