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钢琴技巧 >马庄农民乐团为什么这么红?

马庄农民乐团为什么这么红?

2022-07-01 21:43:36

36岁的孟辉,至今还记得15年前第一次用小号吹奏出“多多嗦嗦啦啦嗦”时的那股兴奋劲。这是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的第一句,此前,孟辉只会吹奏单个音符而无法成曲。那时,他根本没想到,他们能代表中国农民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大奖。如今,他已经是贾汪区马庄村农民乐团的团长。(下图中的男子)

马庄村为谋发展另辟蹊径

贾汪区隶属徐州市,是中国东部省份江苏的北大门,素有“百年煤城”之称。1999年,大专毕业学计算机的孟辉到金马染化集团办公室上班,工作清闲,收入也不错。不料,2002年开始,徐州市全面关闭小煤矿,金马染化集团所依赖的马庄村境内的4个小煤矿政策性关闭。集团撤销了,孟辉一下子失去了工作,只能在村里开开小车,打打零工。


爱好音乐的孟辉,受当时马庄村农民乐团团长孟国栋邀请,到乐团帮忙调试音响,算有了一份正式工作。


小小的马庄村为什么会有一个农民乐团?这得回到30多年前。


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因为有煤矿资源,马庄村并不算穷,但是,仅仅它所在的青山泉乡,比它富的就有12个村。当时,中国的每个城市,每个乡镇,都在大力发展经济,都在评比经济总量。马庄村没有知名度,想贷款都很困难。村支书孟庆喜,开始考虑另辟蹊径。


他和村组干部商量了一下,考虑成立村级铜管乐队。因为当时中国人玩西洋乐器的不多,如果农民也玩西洋乐器,肯对会引起关注!

花了3.7万元,什么单簧管,什么萨克斯,什么雅马哈电子琴,就都配齐了。只要是爱好音乐的村民,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可以报名。村民们觉得新鲜,参与热情很高,唯一的遗憾是——他们都不懂乐理,更不会演奏。好在村里有些人包括孟庆喜,原来就会吹唢呐、笛子等民族乐器,也略懂简谱。泥腿子教泥腿子,198810月,马庄村铜管乐队宣告成立。



刚开始,队员们不会控制气流,演奏口型不对,用力过猛,经常把嘴唇吹出血来。经过3个月的排练,多数队员终于能“拔五音”,掌握一些基本指法,能够演奏几首曲子了。“我们当时只能合奏,还没本事独奏。”孟庆喜说,一独奏,就会露馅,毕竟很不专业。


铜管乐队一炮走红


农民铜管乐队果然引起关注。当年年底,铜山县政府(马庄当时属于铜山县)要举办一年一度的团拜会,邀请他们过去表演。马庄村铜管乐队特意请来徐州音乐家协会的专家进行指导,编排世界名曲《西班牙斗牛士》作为主打曲目。


没想到,当年的铜山县电视台竟然报道了他们的演出,然后,地级的徐州电视台也看到了。徐州电视台准备举办一场春晚,找到马庄铜管乐队,希望他们出点节目。


1989年徐州电视台的春晚一共13个节目,20多人的马庄铜管乐队就奉献了7个节目,除了乐器表演,还有歌舞。


马庄铜管乐队一炮走红,而且,源源不断地给马庄带来附加效益——名声有了,客商慕名而来,银行的贷款也容易了。


当时的铜管乐队,不用考虑挣钱,因为马庄村集体有4个小煤矿,煤矿很赚钱,完全可以把乐队养起来。当然,乐队已经给马庄带来了名声,带来了广告般的效益。

为了继续提升铜管乐队水平,马庄村有意识地将队员送到附近的艺术学校进行短期培训,也经常邀请会管乐的老师到村里讲课,不断丰富队员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水平。王飞,在这期间脱颖而出。



1975年出生的王飞,父亲是个老矿工。下矿井3年后,王飞觉得风险太大,1991年想办法进了马庄铜管乐队。“我是乐队老队员了,不仅会演奏萨克斯,还会表演相声、小品。”王飞说,参加铜管乐队,他有很大的满足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修养。1995年,他担任了一年乐队的队长。那一年,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铜管乐队改名为农民乐团。


遭遇生存危机,自寻出路


但是,到了2002年,整个徐州开始关停煤矿。马庄村的4个小煤矿也被关闭,村集体没了收入,农民乐团失去了生存基础。不少队员开始自寻出路,有的跳槽了,有的离开了,包括王飞。到最后,乐队只剩下7个人。


孟庆喜很着急,把当时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在江苏梆子剧团的儿子孟国栋叫回来,希望他把农民乐团继续撑下去,想办法走市场化道路。


孟庆喜念念不忘的是,乐团给马庄带来了名声,带来了效益,还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能就此垮了。


马庄村的铜管乐队,早就名声在外。只不过,原来他们的演出,都是公益性的,不收钱,也不缺钱。从2002年起,乐团外出演出,要收钱了。

那一年,孟辉来了。刚开始只是担任乐团调试师,挣不了几个钱。团长孟国栋教他吹小号,让他从认识简谱开始,从简单的“哆瑞咪发嗦啦西”练起。



“每天都很枯燥,从吹不出声音到吹出简单的声音,后来吹最简单的曲子。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吹出了‘多多嗦嗦啦啦嗦’,才相信自己是能吹奏曲子的。”孟辉笑着说。


那段时间,孟辉的爱人多次劝他像其他年轻的村民一样做点小生意,但孟辉相信,农民乐团的未来肯定更美好。


他们开始自己养活自己,而且玩得风生水起。每年,都会有100多场演出,最多的时候,演出超过300场。现在,乐团每年能结余30多万元,其中也包括村里每年的10万元补助。


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的王飞,割舍不断对乐队的感情,成了乐队的编外人员,经常回村里培训,有时间也会随团外出表演。


2006年,马庄村建起两层楼的文化礼堂,农民乐团有了近400平方米的排练场所。村里聘请广西桂林音乐学院的许林教授到村里任教,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教起,包括学识五线谱、各种乐器的演奏手法等。一年半的时间,许林让农民乐团各队员的音乐素养,有了明显提升。


当年,中央电视台7套节目关注到了马庄,帮马庄农民乐团做了一档18分钟的节目。偏巧,这档节目被意大利久里亚诺瓦国际音乐节组委会看到了,他们找到意大利华商总会的人,希望邀请马庄农民乐团参加第八届久里亚诺瓦国际音乐节。

孟庆喜得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紧张。因为,当地农民从来没有出过国,而且,经费怎么办?



他们得到了徐州市政府、贾汪区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还帮马庄从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请来老师,免费辅导。


意大利意外获奖,乐团频频和国际乐团交流


20074月,农民乐团28人漂洋过海到了欧罗巴的意大利。除了《欢乐颂》《今夜无眠》等世界名曲,他们准备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乐,包括《在希望的田野上》《载歌载舞的人们》《爱我中华》《拔根的芦柴花》等。


“管乐在中国被称为西洋乐,我们去意大利,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只能学习啊。”孟庆喜说,他们根本没指望获奖。


王飞当时就是一名参赛队员,负责萨克斯演奏。他说,他们就怕演得不好给中国农民丢脸。


除了怕给中国丢脸,他们别无顾忌,放开来表演,不仅表演演奏,还表演歌舞,竭尽全力。


颁奖晚会那天,孟庆喜只顾着拍照片给队员留念。当组委会的人跟他说要上台领奖,而且是二等奖的时候,他激动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队员们更是欢呼雀跃。


队员们是唱着激昂的《马庄之歌》上台领奖的。大赛二等奖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属于马庄农民乐团。

20149月,他们应邀到日本冲绳参加第四届结舞踊“咿呀飒飒”集体舞大赛,获得了“结大奖”(一等奖)。(上为孟国栋领奖照片)



截至目前,马庄的农民乐团,只出过两次国,就获得了两次国际大奖。但是,到马庄交流、马庄外出交流碰到的国际团队,已经有30多场次。马庄的农民们开了眼界,世界也了解了马庄。


农民乐团为马庄撑起一片天空


40岁的李红侠,目前任马庄农民乐团副团长,也是一名老队员了。“作为一名女性,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平时就在村里排练,还能照顾家庭,我挺满足的。”她骄傲地说,农民乐团尽管人少,多是一专多能,30人完全能撑起一场晚会,且节目健康向上,很受农民欢迎。


如果遇到大型演出,2000多人的马庄村,能临时拉出近200人的业余队员,都能上台歌舞一番。“很多队员退休后,都成了各村组的文艺骨干,他们随时可以上台表演。”孟庆喜笑着说。

“每年有4个月淡季,其他都是演出旺季,到年底更忙。”团长孟辉说,如果没有演出,队员们就抓紧时间排练,每天都不会中断,跟职工上班一样。如今,孟辉的爱人不再反对他操劳乐团,还经常会在乐团客串主持人角色。夫妻俩每月通过乐团获得的收入,在八九千左右。



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国栋说,农民乐团的存在,不仅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更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每月1日,马庄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唱国歌,唱《马庄之歌》;每个周末,马庄会在礼堂或广场举办舞会,乐团的演奏让现场特别有气氛;每年村里的春节晚会,各家各户的喜事,都有农民乐团的身影。最隆重的是每年元宵节灯会,四里八乡的村民都会慕名而来,前来观看表演的人,有时多达3万人次。(下图吹长号者为孟国栋)

农民乐团为马庄撑起一片天空。“论经济,马庄在徐州还排不到第一梯队,但论文化,我们当仁不让。”孟国栋说,马庄村已经拥有“全国文明村”“中国民俗文化村”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这种获得感和幸福感,靠金钱是买不来的。



如今,马庄农民乐团红透了半边天。突发奇想:是不是每个村都成立一个农民乐团?随即又自我否定了:似乎没这个必要!


孟庆喜当初成立农民乐团,就是学了南方发展经济的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他悟得早,加上当初马庄的发展环境,非得出“人无我有”这一招。

并非“一招鲜”就能永远“吃遍天”,马庄农民乐团也是坚持30多年,才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而马庄并不是“穷开心”,它的经济发展并不弱。其他村此时再跟进发展乐团,已经做不到“人无我有”了。但如果能坚持精神和物质同时抓且相互转换,完全可以再跟进。(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