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钢琴技巧 >你看过这样的民乐音乐会观后感么?

你看过这样的民乐音乐会观后感么?

2022-07-28 03:58:54

听与看是输入,写与评论为输出,这样我觉得才是一场完美的音乐会体验。



       上周末,疯言家去观看了一场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出,此次演出还特邀了两位乐器大咖,一位是我很熟悉的胡琴大咖姜克美,另一位是旅美大提琴演奏家康乔瑄,当然还有著名指挥家彭家鹏。说实话,我是奔着姜克美和彭家鹏去的,其次是赵季平的曲子,最后是民乐的音乐会。对于弘扬中国传统乐器的我,这样来排序是不是不太好......

演出一共六首作品,分别是:

一、《沃尔塔瓦河》

二、《花儿随想》

三、《庄周梦》

四、《抒情变奏曲》

五、《夜深沉》

六、《太阳颂》

   

先来说说这首来自于民族乐派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我的祖国》中的一首,既然来自于民族乐派,那作品本身肯定是强调民族主义精神的,用中国民乐演奏其实也还好,只不过对于不是很熟悉作品本身的观众在演出开始时难免不好进入音乐。作品原版演奏最开始是长笛、竖琴和小提琴相互交织开启序幕,而本次演出中是笛子与竖琴还有胡琴,听觉上明显感受到演奏员们没进入到演出状态,由于竖琴是第一个八拍与笛子一起,代替小提琴的胡琴(二胡、高胡、中胡)的拨弦是最后一八拍,八分之六拍子的作品,要完美契合肯定要求演奏员们的配合度和进入状态的专业度,节奏卡得十分准才不会听上去觉得慌,这开场的第一趴显然凌乱了。

这首曲子上学的时候也没少听,在mi  fa so 小二度连接大二度级进的附点旋律出现时我才听出来是哪段旋律,这里面有民乐演奏西洋交响作品的不可避免的无奈,乐器发音效果的局限性限制了整首作品辉煌体现,不过这完全不影响我热爱民族乐器,在乐曲后半部分全乐队合奏地方有进入状态,我开始期待第二首作品了。

《花儿随想》是一首改编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中音板胡与大提琴、乐队协奏的一首作品。

      现场版《花儿随想》

板胡这件乐器由于发音地方是木板,所以声音比较嘹亮,如果不勤加练习运弓和左手揉弦、滑音,整体音色听着会有些发硬,缺少柔美。不过也正是这样,板胡很适合演奏民族地方歌曲,用很有韵味的滑音压揉技巧来表达地方风俗特点和浓郁的乡情。大提琴这样一件被世人认为优雅的西洋乐器,在板胡面前,略微低调了些。

再来说音乐会演奏的这件作品,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旋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乐队除了打击乐和笛子,部分拉弦乐器与弹拨乐器都是作为背景衬托,整体演奏一直就会十分突出作品中“男女主角”乐器的演绎和特点,乐队中的铃铛手鼓的切分音节奏型是这首作品地域特征的体现,笛子与笙的异域音调接连出现,引出板胡演奏主题旋律,姜克美的板胡演绎特别纯熟,不仅是她右手运弓的强弱处理十分到位,还有左手压弦的力度、与滑音演绎异域风情的程度都恰到好处,虽然此次演出中音准略微有些偏颇.......因为板胡这件乐器,并不是一件很好掌握强弱的民族乐器,由于它的音色特点与发音方式及制作都比较外放张扬,这加大了掌控板胡音色的难度。而姜克美在这一曲中的演绎,柔美又不失倔强的左手操作让我深陷其中。

因为疯言家从小接触二胡与板胡,自身板胡水平一直是半吊子,因为越演奏不出满意的曲子,就越不想练琴。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板胡的琴弦很硬,比按二胡的琴弦要多三倍力度左右才能演奏出似乎准确的音,但是如果一旦加入揉弦,那就又不止三倍的力度了。所以,要再大力度按弦下又能表现出旋律线条的柔与流畅,这其中要花多少功夫是大家不好想象的。

作品中大提琴的演绎其实能听出来是十分卖力地在诠释地域性这一点,但可能是西洋乐器的演奏技巧原因,又或是在板胡这件有地域特征的乐器对比下,大提琴的旋律感虽然很美,但情感内容表达上却有些鸡肋,平时听的大提琴与钢琴之间那种比较饱满的拉弦透露出来的情感状态在这首作品中并不明显。不过大提琴的加入让这首作品中的“花儿”不那么孤单,和声感觉中的主旋律也厚实了不少。     

音乐会的第三首,是疯言家非常喜欢的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作品《庄周梦》,在这一首没有板胡与其争艳的乐曲中,大提琴完美演绎。演奏者康乔瑄是以为旅美大提琴演奏家以及各种国外乐团特邀首席。先来说这件乐器,所有拉弦乐器都不好演奏,因为没有固定音位,并且右手拉弦也不固定,完全需要自己去掌握各种参数。康女士的大提琴演奏让人听着非常舒畅,揉弦不矫揉造作,拉弦饱满,配上大提琴低沉宽厚的音色,情感充沛让人无法抗拒,小编并未听出她的过多失误,可能只有在中间快板段落,一连串十六分音符,音准有些偏差,其余每一乐章的音乐思想内容表达得恰如其分。《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 也。不知 周 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 周 与? 周 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 认为:生与死、祸与福、物与影、梦与觉等等,都是自然变化的现象,圣人任其自然,随之变化。后亦比喻虚幻的事物。赵季平先生的《庄周梦》主要表现庄子的哲学观,以求道的神韵。

         现场版《庄周梦》

曲子开始用了笛与钟琴描绘了比较荒寂的背景衬托出大提琴的主旋,紧接着是弦乐器弱奏反复同一音,大提琴的主旋律与赵季平先生给《大话西游》写的插曲《芦苇荡》洞箫的主旋十分相似,动机因素应该是相同的;而后依旧是弦乐反复弱奏,配之钟琴的单音很有道教音乐的意思,这一段乐句曾用在《大话西游》中的“取经路遥迢”曲子中某一过门乐句。

第一乐章(小编的乐章分析)疯言家仿佛可以感受到庄子求道过程中的孤独与陷入迷障的状态,第一乐章快结束前大提琴情绪激荡、飞扬,此时定音鼓滚奏与大钗敲击,乐曲推向一个小高潮,全乐队大合奏,笛子与唢呐轮番奏响哀婉旋律,然后回归平静,大提琴像是要进入到另一个道的层次;弦乐与吹管乐铺叙,钟琴(可能是此乐器)单音与小鼓(或某打击乐)附点和前十六节奏型引出大提琴第二乐章悟道,此乐章似乎更深了一个层次也出现了华彩乐段,乐曲变得欢快、激荡、情绪不定的感觉,好像内心又出现了另一个声音,与前乐曲对比下大提琴主旋听上去加重了孤寂感。

吹管乐器(笛子与笙)不时出现营造空旷的幕布背景,随后大提琴与单一二胡一问一答,似在解答求道之路。小鼓紧促地敲击迎来定音鼓滚奏,乐队整体演奏急促,一种紧张的氛围下大提琴以十六分音符开始第三乐章,与内心的另一思想做对抗,其中大提琴用不同演奏方法来诠释不同思想之间的斗争,还有胡琴群的上下滑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感觉。乐曲中间偶有穿插唢呐独领风骚的乐句,给人一种大气悲悯的状态,随后就会接上大提琴“顿悟”似的低沉回应;第四乐章,笙吹响赵季平先生惯用的曲调,平静孤冷,笛子欢快曲调出现像个看戏的孩童,胡琴组沉稳地拉弦带动大提琴主弦出现,进而胡琴反复弱奏再现第一乐章主题引出大提琴主题,这让疯言家想起了禅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悟的某种层次。结尾同样呈现了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乐思,不断重复演奏同一片段,弱奏到结束。由于疯言家十分钟爱这首作品,所以赘述如此。               

第四首叫做《抒情变奏曲》,疯言家实在记不起来曲调是什么样子了。= = 在此就不过多解释这首了。

《夜深沉》是著名京剧曲牌,由姜克美演奏京胡与乐队协奏,疯言家对这首乐曲熟悉万分,因为曾突击学习与师傅去市京剧团排练参加演出,当然疯言家演奏的是二胡,因为是昆曲改变而成的京剧曲牌,所以曲子中有很多“板“、”眼”的节奏需要明白,不然在京剧舞台上演员无法走位定作。作品中比较难的演奏的是附点带后三十二分节奏与中间快板的十六分节奏型,姜克美的演绎可以用一个“帅”字来形容了,就像她当年在戏曲春晚上演奏“北京一夜”快板部分一样让人膜拜,疯言家感觉速度要有200之多,只不过听完整曲,唯一美中不足会觉得缺乏刚劲力度,不过听现场依旧震撼。


               现场版本《夜深沉》

最后一首《太阳颂》取材自巴渝地区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作品非常有意思,尤其是第二乐章,题为“挑山”,打击乐器与弦乐器交相呼应的感觉能听出来劳动号子的成分,并且加速后十分像当代摇滚,非常有律动且悦耳;再者让疯言家印象深刻的是第三乐章“思念”中曲笛的solo,由气息带动出来的感情让人觉得真挚肺腑,感同身受;最后一章是辉煌大气的“太阳颂”,有前几乐章的灵性乐思主题闪现,还有祖国江山气势滂沱的雄伟展现,十分有活力与生命力的当代作品。欣赏作品请看下一篇文章。

最后再说一下指挥家彭家鹏,他的整场指挥,我能跟着挥的地方并不太多,显然,他是跟着乐曲情绪、乐队编制的节奏等在走,而普罗大众的我们只能跟着节拍挥一挥~ 乐队指挥要比我想的难得多呀。看他激情洋溢的行为艺术,我真想跟他合照。



以上就是疯言家的民族管弦音乐会观后感啦!写完觉得又get了很多知识。有很多在你体内并未被发掘出来的才华,请用一种可输出的方式展现给世人吧!我在这里等着你。欢迎留言交流。以上言论均为有感而发,不带任何私人恩怨,感情色彩,哈哈。如有表述不当,还望批评指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