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钢琴技巧 >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总集剧本•对外交流与民族融合

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总集剧本•对外交流与民族融合

2022-04-30 19:16:16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生存、发展、交流、融合,整个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文明不断融合的历史。”这个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从陆地到海洋(以后应该还有星空),这是对外的探索——走出去,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把先进的文化、长久的文化带出去;一方面是走进来,“有的民族从远方而来,宁愿舍弃自己的传统,也一定要融合到这片土地;有的民族则通过和亲、归附等方式,自然地融合到这片土地;还有的民族,以战争等激烈的碰撞,最终融入到这片土地。”还有一个方面,则是心灵的寄托,永恒的情感与血脉,动态而发展的历史。这片伟大的土地,有着无比强大的向心力和融合力,诞生了伟大的文化与精神,她不是专属于任何一个强势王朝或哪些既得利益的强势集团,而是属于所有人的,包括海外的游子!这都是我希望表现的。 ——张建安

 

 

 

【解说】

中华民族并不是好战的民族,也不是保守的民族,闭关锁国只是某些特定历史时段的产物。自古以来,人有着强烈的开拓精神和对外交流的愿望。丝绸之路最早便是由人开拓出来的。在汉武帝之前,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极其稀少,由于荒漠、山岭、沟壑等自然险阻的隔绝,这条道路,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人走过。

公元前138年,张骞踏上了“凿空”的征程。在长达23年的艰难探索中,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经贸、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并通过西域,与更远的西亚、南亚、欧洲、非洲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丝绸之路由此成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最重要的通道,从此再没有间断,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宝贵遗产。

 

【采访】吴宗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我们对这样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要进行开拓,我们要了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顽强的精神。

 

【解说】

人对海洋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到元朝时,航海的黄金时代来临了,通过远洋航行,展开大规模的海上贸易,由多条海上通道组成的海上丝绸之路,变得空前活跃。它们为明代早期的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最终产生了世界航海史上更璀璨的奇迹——郑和下西洋。

这是郑和船队首航西洋的盛况:几百艘船只在海面上排开,上千张风帆遮天蔽日,形成“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的旷世美景。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其航海技术之高,是当时任何一个都无可比拟的。使团人数多时达两万七千人左右,其中武装护航人员就达两万人。然而,即便有再强大的力量,他们并不去征服和侵略别国,而是积极传播着人和平友好的价值观,并将各种各样的先进技艺带到四方。如今的东南亚各国,遍布郑和下西洋留下的遗址和风俗。东南亚以三宝命名的郑和纪念地,有庙,有井,有山,还有城,人们通过不同方式纪念这位海洋之子,纪念这位给他们带来美好文明的使者。

【采访】李学勤: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

郑和的这个行动,那么和这个外国的所谓地理大发现等等一些行动,它的性质上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一是要张扬国威,有宣传的这个文化,传播的物产人风情一些这方面的。这个情况跟这个外国的一些个别的一些探险家所做的这个事情应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最后达到了同样的不同文明,不同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这样一个结果。

【解说】

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展示着人探索、创新、包容、开放的精神面貌。一个个开放的都市也因此形成,盛唐长安、北宋汴梁、元大都,无一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文明的都市。

盛唐时期的长安城,城门高大,街道宽阔,建筑华美,并有着非常完善的排水系统。长安城的人口达到了一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走在盛唐长安的街道上,异域风俗随处可见。市场里的外国商人、走在街道上的胡僧、广场上的琵琶表演者,还有那些肌肤如雪、高鼻深目的胡族女子,她们所擅长的“胡旋舞”,更具有传统歌舞中所缺少的那种热烈与奔放。事实上,正是肤色殊异、衣饰多彩、操持不同语言的外来人口,造就了长安城独特的魅力,也展示出人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生存、发展、交流、融合,整个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文明不断融合的历史。

 

【采访】吴宗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唐朝的文化它是表现出一种很宽阔的这种胸怀,所以眼界是很开放的,你没有文化的自信,你就不能够大胆的、大量的吸收外来文化,更不能够在自己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因素,来创作出新的文化。

 

【解说】

在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有的民族从远方而来,宁愿舍弃自己的传统,也一定要融合到这片土地;有的民族则通过和亲、归附等方式,自然地融合到这片土地;还有的民族,以战争等激烈的碰撞,最终融入到这片土地。

公元493年9月,北魏孝文帝亲率三十万大军和文武朝臣开始了他们的南迁之旅,沿途之上,风雨交加,道路泥泞,行军十分艰苦。最终,孝文帝如愿迁都中原腹地洛阳,由此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为了完全融入这块富庶的土地,孝文帝带头与当地汉族通婚,规定汉语为官方语言,将鲜卑族姓改为汉姓,加紧修复孔庙祭拜孔子。他还颁布了一道法令,将迁到洛阳的鲜卑人籍贯全部改为河南郡洛阳县,而且死后安葬洛阳,不得迁回故土。如此激烈的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魏孝文帝去世仅30余年,。然而,作为鲜卑族的首领,魏孝文帝完成了他最神圣的使命,鲜卑族群完全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当中,并与这片热土生死相依,世代生息繁衍。

 

【采访】卜宪群:社科院历史所所长

通过这种战争或者是通过民族间的和平的交往,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都是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共性。

 

【解说】

公元641年,一支队伍即将从长安出发,这支队伍中最重要的人物是一位十六岁的女子,她披上了嫁衣,化上了红妆,即将离开故乡远嫁到吐蕃成为其首领松赞干布的夫人,她就是唐朝的文成公主。

她的嫁妆极为特殊,包括了布匹、纺织工具、农具、农作物种子、乐器、金银器具、绫罗绸缎等等,而最重要的是,还有大量的图书典籍、科学技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西藏的嫁妆,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成果。

他们将进行长途的跋涉,从繁华的长安,经过高原、山川、盆地、河谷,到达最终的目的地拉萨。文成公主的陪嫁队伍也与众不同,在随行的600多人中,包括了铁匠、瓦匠、木匠、农艺师、酿酒师、厨师等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文成公主的远嫁,不仅成就了美好的爱情故事,更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树立了中原与吐蕃融合的第一块里程碑。为五百年后,西藏纳入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卜宪群:社科院历史所所长

欧洲往往有多少个民族它就有多少个,但是在往往有多少个民族,它只是一个,这是一个大的一个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所以历史上有,有统一,但是最终还是要走向统一,,而是有历史发展的独特的道路。

 

【解说】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民族都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公元1124年,一支一万人组成的队伍却将被迫离开这片土地。金灭辽之后,辽朝的皇族成员耶律大石不得不带领部下奔向西部。这显然是一个痛苦的旅程,重重艰险横亘眼前,绵延不断的雪岭、广袤无际的荒原、风沙漫天的沙漠,都是他们必须克服的困难。他们越走越远,最终落脚到今日的吉尔吉斯斯坦的古城八剌沙衮,建立了西辽。然而,这里并非他们最终的心灵归宿,耶律大石一直试图开启回归之路。西辽刚刚稳定不久,耶律大石便组建了一支七万人的东征队伍,试图回到中原,然而,由于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庞大的军队只能无功而返。耶律大石,这位辽朝曾经的状元,他虽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最终成为漂泊海外的游子。直到临终,他依然只能带着浓浓的乡愁,遥望着东方。

如今,吉尔吉斯斯坦契丹部落的人口达五十多万,虽然,距先祖离开的时间已近千年,然而,他们仍保留着祖辈留下来的生活习惯,他们依然遥望着东方,寻找心灵的归宿。他们忘不了耶律大石那永恒的乡愁,那刻骨铭心的对故土家园的深深爱恋。

中华民族关系史上最为壮烈的一幕,在耶律大石去世六百年后上演。另一支十几万的队伍在其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开始了返回祖国的艰苦卓绝的旅程,他们是100多年前被迫从新疆迁居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

八个多月近万里的行程中,面对沙俄军队的截击,高山荒漠的阻隔,严寒酷暑、缺衣少食、疾病灾荒等等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回归祖国的决心。到达伊犁时,土尔扈特部落的人口已损失过半,仅剩下七万余人。然而,他们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中,这是感天动地、永垂史册的伟大壮举。

千百年来,无论是走西方,还是闯南洋,无论生活在世界哪个角落的华人,他们无不思念着故土,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返国大潮。即便他们留在异国,他们的心灵归宿仍然寄托在这片土地上。

 

【采访】吴宗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这个乡愁是一个很伟大的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