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钢琴技巧 >樱花林下,给青春一场诗意的绽放

樱花林下,给青春一场诗意的绽放

2022-03-27 21:12:5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文约7000字,阅读时间约22分钟


三月,春意浓,樱花树下,拾遗在天一。

晌午,日高照,花前道上,皆是路人攘。

风起,花零落,琴音渺渺,空鼓袅袅。

下笔,书写,千年的沉淀。

收刀,镌刻,世间的离骚。

一杯茶,一支舞,一首小诗,一身服。

自古春意留不住,只享天一好时光。

(志愿者:张希玥)





无锡电视台相关报道


阳春三月,无锡最美校园——天一中学樱花林下,落英缤纷。在风景如画的樱花大道上,天一国际部“古韵社”联合天一诗社迎来首次以“相约天一樱花林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

国际部“古韵社”是以推广和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社团。“古韵社”旗下分设“古琴”、“留青竹刻”、“陶艺”、“茶道”、“书法”、“汉服”、“民乐”、“古典舞”等多个常规和非常规社团。本次活动,通过展示天一中学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同学们在初春时节赏樱的同时,穿越唐诗宋词,飞渡琴书茶竹,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过紧张的筹备,3月29日中午,古韵社的孩子们在美丽的樱花林下,倾情奉献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精彩快闪,“醉美樱花 拾遗天一”,给青春以一场诗意的绽放。


策划

 

高中的生活节奏确实紧张,国际部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但无论在怎样残酷的应试下都不能让梦想搁浅,青春生命的深刻浪漫不在形式而在精神。所以,为了让展示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古韵社的孩子们从紧张繁忙的学业深渊中自信地跳出来,在时间的缝隙中规划构想、制作海报和宣传板、广发邀请函、联系微电影社、文娱部、新闻社、宣传部等各个部门进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导老师:周晔)

 

天一,又一年樱花绽放之际,迎来了一场古风盛典。吟诵,听琴,品茗,一场场表演让我们领略了中华传统风华。身为组织者的一员,从事前的策划,到演出现场每个环节的正常运作,我都亲身参与。在这样一场学生自发组织的拾遗活动里,高一的同学们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当然,收获也颇丰。我们不仅在过程中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它传承了下来,更锻炼了我们自身的组织、策划和临场发挥能力。在这里我们要感谢班主任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感谢所有热情参与组织策划和表演的同学们,感谢志愿者们在活动现场的协调和翻译。对我而言,最令人欣喜和满足的馈赠,便是在这样一个缤纷的春天里,我们用行动传承经典,感受历史的温度,我们风雨同舟,我们坚持着,我们成功了。(活动主持人、古琴社成员:林宇欣)

 

阳春三月,樱花盛开,穿上精致的汉服,在樱花林下轻抚琴弦,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在准备过程中,我通过查阅资料,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古琴。通过修改邀请函格式,斟酌词句,我也学到了很多,对活动充满了期待。3月29日中午,春风带来了阵阵樱花雨,表演如约而至。深呼吸,将手搭上琴弦,不为外界干扰,沉醉于自己的音乐中。而通过观赏其他同学的古琴演绎,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提升空间。但对于接下来更加复杂的指法学习,我充满了期待,因为,我已深深爱上了这项传统文化。樱花虽落,美景常驻,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代代传承。(古琴社:黄雅婕)

 

本次“拾遗天一”是我第一次作为一个负责人举办的活动。当周老师给我分配“负责人”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时,对于从来没有组织过大型活动的我来说,无疑让我感到震惊,也非常担忧。但更多的是欣喜。我从最开始找各个项目参与的同学召开筹备会议,到联系微电影社和新闻社负责拍摄,找文娱部、宣传部进行沟通,同时,协调在微信、QQ上发布邀请函等进行宣传,接下来找学校总务处以及电教组准备宣传板、音响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一次次的磨砺让我体验到办一件事情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毅力,体验到了举办一次活动的辛苦和不易,更让我体验到了大家齐心协力办好一件事情后的成功感。

在此,我要感谢周老师和国际部主任室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各方协调工作,感谢学校各个部门老师的热情帮助。(古琴社社长:汤竣钧)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古琴

“拾遗天一”,天一的景本就是颇有古意的,引春樱风致为同调,润以正午和煦的风,我们古琴社成员一起弹奏了《黄莺吟》,这是我们献于春天,献于这历尽了千年风霜雨雪仍有如初韵味的汉文化的情歌。而生养我们的中华大地,千年间从未停止过欣赏古琴的高雅乐音,是春樱般的清婉,或是黄莺似的灵动。

初识古琴至今不过数月,可在天一自然的风光中,我隐隐感受到了所谓“绕梁三日不绝”的琴声,原来不仅仅是关于指法之类浮于表面的外物,更是由演奏者内心的意境决定。想来竹林七贤乐于竹,也是因秉持着“天人合一”的理想——似我们于樱花林间,两旁林涛声应和琴声而绵绵不绝,落花为乐曲无声却雅致的韵脚。若游人的赞叹或欣赏不曾使我们的心境产生半分波动,我想这就是古文化能带给我们的最大成长。

存古人遗风,雅赏初春美景——如此,这场活动也便被赋予了真正的意义。愿这风骨永远传承。(古琴社:谢可洋)

谢可洋抚琴

我是古琴社目前唯一的男生,在天一生机盎然的生态校园中,我就着樱花美景,抚琴轻吟一曲《阳关三叠》,即使周边游人有些喧闹,我的心始终静若止水,一如那古朴厚重的琴音。这,大概便是古琴独有的魅力吧。宫商角徵羽,勾抹挑掐起,自商朝起三千多年历史的沉淀,古人智慧的凝结,尽数汇聚在这七弦十三徽中。然而,现代人的焦虑致使古琴艺术早已不复往日之盛况,通过这次活动,我衷心希望更多的同龄人能认识并走近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把诸如竹刻、女书、茶艺等传统文化继承保护,发扬光大。(古琴社:高培钧)

高培钧抚琴

未曾料想,能于天一,这一古风尚存之地,来一场中华文明的拾遗。

水袖,轻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婀娜舞姿追忆旧时繁华风流。

清风拂竹,淡香弥散,簌簌呢喃,精雕细琢之下仍存傲然风骨。

泠泠七弦,聆锦瑟春殇,思华年往事,指尖流淌,低语千百载离愁别绪。

微风过处,花瓣悄然飘落,古曲低吟,襦裙衣袂轻舞。

这樱花林下的拾遗,借古琴古筝,女书茶道,让我们重新领略千百年前的风雅逍遥。那些古韵,终成一种情怀,融进骨血,叫后人在历史长河中,欣赏涤荡后的文明画卷,品味流传至今的华夏风华。(古琴社:夏蕴嘉)

夏蕴嘉抚琴

作为一名古筝演奏者,这次的表演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同学们身着各式汉服端坐琴前,随风飘落的樱花点缀于琴弦之间。当第一声琴音响起,古韵悠长,空灵飘渺,所有人的心都沉积在这蕴含着深刻岁月的绝响里。古典文化的魅力随花香弥漫,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驻足观看。在弦动筝鸣间,古典舞轻盈优雅,韵味十足,在节奏变化中,伴随着落花纷飞起舞,这份高雅灵动,怎不令人心醉?!(古筝演奏:肖尧心)

拾遗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践行的,古琴深沉,诗韵朗朗,那些被奉为传统的经典,我们真正传承了多少?

犹记得当初那间小教室,拜师学艺之艰苦,看看今天樱花雨下自信演奏的我,谁又能想到,这门技艺曾差点被我放弃了呢?

勾抹托劈,各异的指法,独具匠心;高山流水,渔舟唱晚,不同的曲调,勾勒出青山绿水……古韵优美,汉服清丽。今日我第一回身着素色汉服,也是倍受好评。微风轻拂,樱花纷飞,树下佳人,也颇有“人面桃花相映红”之感。想必古时,此情此景也必受诗人一番赞美,咏诵出玉词佳句,流传至今吧。(古筝演奏:王柯睿)

外教在体验古琴

右滑查看更多图片


古典舞

时过境迁,千百年风骨淡在风尘里,到底是成了迷离,还是成为情怀隐匿于心?天一此处尚存古风写意,有葱指奏春秋,吟诗话新竹,还捧紫砂的精灵于掌,绎一场茶的醇香……这是一次对中华文明的拾遗,更牵动国际部学生心头怀古的涟漪。

各方相聚春樱之下,我有幸入画,便袖手揽了风流,拙然来一回古典舞。天公作美,古琴声动便拨了樱枝的弦,举首可见是晴天缀粉。我本还忐忑不安,这一回花落缤纷,身上也染了香。我呢,也彻底无心乱思胡想,身躯都柔了下来,畅快深拥了这亘古的情怀。我却再又感慨,花谢花开的轮回里,多少人得以读懂生命的真意,抑或是存在于世的那些念想。

人们逐水而行,走过这一趟,回首却是一腔怅然的悲。这一趟,我们在追逐什么?或许已有人察觉内心那块失落之地——是迷失的初衷,正如或将淡去的古典吧。(古典舞表演者:王子奕)

王子奕表演古典舞


留青竹刻

在漫天樱花雨中,我们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与汉服相衬,与留青竹刻邂逅。与人头攒动的中心舞台不同,我爱的留青竹刻独有一份安静淡然。我们展示的作品有竹刻社同学们一学期的成果,也有我们竹刻老师数年的精品。每当有人问及作品价格时,我都会自豪地回答:“这是无价之宝,只给有缘人收藏。”

偶有樱花飘落桌面,倾听竹刻作品的轻声诉说。这份静谧的美好吸引了看客拍照称赞的同时,还忍不住用手抚摸感受竹子的骨骼、纹路,这是竹刻师们赋予的风骨和别样的韵味。

这次活动,第一次穿汉服的我虽有些别扭,却在心底赞叹于它的美丽,忍不住在看客面前自信讲解,勇敢微笑,让竹刻与汉服的风尚永远记在人们的心中。(留青竹刻社:王若愚)


随着林荫道上樱瓣跃起,“拾遗”这阵春风,在天一校园内,引起阵阵新热潮。正午时分,我们古韵社的同学们,在周老师的带领下,举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拾遗天一”活动。我作为留青竹刻社的一员,负责展示和介绍我们社团的竹刻作品。留青竹刻,是无锡国家级非遗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古色古香的琥珀色竹皮下,包含着千古流传的精巧手艺。上学期才开始接触到竹刻的我们,虽然刚刚完成了一块作品,相较于老师和一批资深学员的精美之作显得很稚嫩。但为了把这传统手艺传承,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并且还会招揽下一批爱好者投身于这项活动中。这,于我们,是兴趣,更是责任。(留青竹刻社:黄君仪)

留青竹刻社社员进行竹刻展示


在古代,竹,是文人品格的象征,竹刻也是有作用的,文房四宝皆可用,只是如今,也落寞了。

骄阳下,我们守着这一方小天地,宛如守护古代文人的那份淡然高洁之心境。我们尽心地向大家介绍竹刻的技法和历史,引得中外游客赞叹好评。我想,他们感叹的不仅仅是这种精妙的技法,更是中国文化博大的精神,是正正方方的文字,是花鸟松竹的图案所赋予的美好寓意吧!(留青竹刻社:周振)


茶道

一条林荫,落樱,抚琴,曼舞蹁跹。一壶香茗,轻啜,慢品,乃天一风韵。

茶道,从神农氏遍尝百草以来,就已成为中华千百年来无法割舍的文人情怀。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茶,已然成为了现代人在喘歇之余的精神依靠,在茶中寻找自我,安抚心境。

作为天一国际部的学生,更是担起了另一份责任,将伟大的中华智慧,继承,传播,发扬。我在一年前开始学习茶艺,最初的相识源于家庭的熏陶,而在之后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意识到这项技艺的美丽与温柔。当你沉浸在温润甘甜的茗香中,那么一切便都不重要了。

学茶,绝不只是为了一个“茶艺师”的名号或是一张虚无的证书,从内心深处去体会感悟,追求内涵中的风骨与神韵,向更多的人们传播中华茶文化,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在这次活动中,令我高兴的是,我发现了一群对茶道感兴趣的人,同学、老师,甚至是外教,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茶人充斥的对茶文化的热情。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类似的机会,将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茶艺表演者:萧伊诺)

萧伊诺同学进行茶艺表演


琵琶

当我将目光从人群中移向很远很远的天际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岁月的长河,弹奏一曲华夏五千年的史歌。(琵琶表演者:邓陶)


汉服

初次与汉服相遇,在樱花雨下,别样的美好。纯净,如漫步般缓缓走向远方逝去的古典世界。与春的邂逅,泛起内心层层涟漪。(汉服社:王书言)

徜徉在校园内,穿梭在樱花中,耳边回响着轻柔的古乐,触目皆是飘逸的绢丝。这,不仅是复古,还是复兴,复兴的是对汉文化的追忆和追求,与人们心中那一方淳朴和本真。(汉服社:李紫玥)

 

衣着于身轻可去,情融血肉难消铭,为汉家儿郎,自当着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复我中华洪昌。(汉服社:周致诚)

 

首次穿上汉服,心中于古典文化的了解又多了些许。在此活动之前,我并非十分懂得各朝古装,看似样式差异不大,殊不知,里面的门道却深似无底。徘徊在樱花林,眼前是古典的演出,耳边是校长的铮铮教诲。徜徉其中,岂不美哉?(汉服社:秦淇)

汉服——中华传统文化


陶艺

蓬勃壮丽的汉唐古韵吸引了外教的目光。国际部的志愿者们争当小翻译,自豪地为外教诠释中国传统文化。

 

和Mr. Chan、Mr. Kneidl、Ms. McBride一起做陶泥真的非常有趣。他们都对自己制作的天一小鸭子十分满意。樱花雨下,泥塑激起的文化碰撞应是这个初春最美好的记忆吧!(陶艺社:沈均如)

与外教一起制作陶艺


志愿者感想

 

在活动中,我,作为一名翻译者,在工作的同时也感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超凡魅力。在向外教介绍女书时,我自豪地说道:“这是一种中国古代特有的女性之间传递信息的字体,是女性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中国古代女子智慧的结晶!”外教们领略了那似用瓣瓣柳叶组成的文字后,纷纷叹为观止,请求收藏并上前合影。在我看来,这无疑是一个向世界学者展示中国文化、中国内涵的绝佳平台,更是一次极有意义的文化交流。过后,在交谈中,外教们纷纷向我透露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扬、敬佩和崇拜。当外教们接触到陶艺、茶艺、古琴时,已经按耐不住尝试的心情,在同学们的指导下,体验了一把,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们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和陶醉。于我自身而言,在介绍这些文化时,自豪、喜悦盈满于胸。我更是学习到了一些从未涉及的领域,一探古韵的奇妙与美。(活动志愿者:童甜甜)

 

头顶艳阳,众多国际部学子身着汉服在樱花林下,或弹奏古琴,或翩翩起舞,或演绎女书和茶道,或展示竹刻和诗词…颇有古代文人君子的风范。许多外籍教师也被这落英缤纷的场景吸引,加入其中。有的外教被古典舞深深吸引,有的迷上了中国书法,有的迷恋茶的韵香,还有的外教体验了弹奏古琴的乐趣……传统文化被重新拾起。站在外教身边,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不应该尘封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这是我们的国粹,我们要坚守并将之发扬光大。(志愿者:崔恒韬)

这次活动,让我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原来不止吉他和架子鼓能带来动感的节奏,古琴古韵加上古装,在樱花的渲染下,更能直达心灵深处,触动听众的感情。参与这一场盛宴,看到外教们投入的神情,让我为中国传统文化感到深深自豪。(志愿者:邓一哲)

置身于“拾遗天一”活动现场,和外教们一起穿越其中,让我深深感觉到此次活动内涵深厚,发人深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触绚丽的中国文化,真的特别有意义。(志愿者:施骏辰)

 

作为AP部音乐老师Doherty的翻译,我充分感受到外教对中华文化的喜爱。Doherty本就喜爱中文,他了解古筝,但当见到古琴时,他显得很惊讶。而当他受邀学琴时,他显得尤为期待,又有些慎重。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琴弦,在古琴社同学的指导下,他缓缓奏出第一个音,然后开心地像一个孩子一般,之后久久停留,不肯离开。当电视台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由衷地说:“古琴对于我来说,是对学习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作为一个音乐家,我感到十分荣幸,能够体验到这种中华最古老最传统的乐器。”

(志愿者:冷宇涵)


外教在欣赏留青竹刻


一韵起,丹歌惊鸿,一琴响,群鹤起势。战古风,大浪淘沙,起古舞,樱花飘落。竹板上刻的,是魂。宣纸上写得,是魄。汉服上绣的,是民族。所谓文化古韵,乃传统,亦是每个华人血脉中流淌的真切。(活动志愿者:周毅佳)

 

3月29日中午,我们齐聚在樱花道上,听古琴,赏女书,观茶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负责协调活动志愿者这一块,虽然没有真正参与表演,但置身于这古韵之间,在参与服务的同时,也油然而生出一种文化自豪感。在这个喧嚣嘈杂的时代,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去感受这些近在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天一中学给了这些非遗文化展示的舞台,让这些尘封已久的技艺与文化得以在人们面前展现它们非凡的魅力。(志愿者:张杨泽煊)

 

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让它淡在尘埃里,还是让它永垂不朽?今天的“拾遗天一”便是最好的见证。我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这场活动,也盼着这次的活动能顺利举办。作为一名AP学生,将来要走出国门,了解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在我眼里,中国古文化一直有着不朽的魅力,它更像是黑暗幕布上挂着的一颗夺目、精致的星星,虽足够低调,却极富内涵。学过、听过太多太多的西洋乐器,却觉得都比不上古琴的优雅淡远。古琴弹得是意境,也是情。(志愿者:陆妍菲)


无锡永明女书向外教赠送女书作品


起初,我对这个活动并没有太多关注,也没有抱太多希望,所以在报名志愿者的时候,我都没有参与。没想到中午,当我赶到樱花大道,看到那里聚集了大量的学生、老师、摄影师甚至还有记者,满树饱满的樱花随风微微颤抖,仿佛也在为这次精彩的活动跃跃欲试时,我突然明白,这次活动,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能将我们周老师倾注大量心血推广传播的传统文化——古琴、竹刻等非遗从天一向全社会展示。想到这里,我忽然全身充满了动力,开始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搬桌子,搬古琴,拉警戒线,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在工作中,我发现不仅心情变好了,还有一种深深的成就感从心底而生。在樱花雨纷纷飘落的树下,弹琴的同学沉浸在古风悠扬中,那真是一道绝美的风景。身为国际部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我觉得自己也为天一增添了很多的光彩。(志愿者:李宁峻)

 

天地是最好的老师,樱花是最美妙的布景,汉文化是最优雅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国际生,更是一名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探寻斟酌汉文化之渊源底蕴,为广大的海外汉文化爱好者送上神秘的东方瑰宝——陶艺、古琴、女书、留青竹刻……(陶艺社:宋国俊)

校园粉嫩的樱花花瓣飘在空中,那条不起眼的小道竟也如此令人流连忘返。而在这一阵阵樱花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听琴声悠扬,看衣带飘飘,是再美好不过的一次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近几年来在中国乃至国际舞台上重新大放异彩,我们有义务尽己所能去推广去传承,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最值得骄傲的根本。(志愿者:顾荞安)

 


这次举办的“拾遗 天一”活动算是国际部高一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展示。古琴,女书,茶道,琴歌,竹刻,陶艺,汉服,都是我们闻而鲜见的文化瑰宝。活动成功地将它们浓缩在一个中午的‘快闪’里,给予了观众们颇丰的视觉盛宴。短短四十分钟足以让人终生铭记。

正如上文所说,主办方来自于国际部。我们将最终步入世界的舞台,与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交往,望着各式各样的文化在新一片大地上摩擦交融。而我们有着汹涌了五千年的中华血脉,有着锤炼了五千年的文明结晶,我们有义务将它们发扬,带出国门,带向世界。文化将国与国区分开来。有朝一日我们会站在遥远的美洲大陆,融入到形形色色的人群与社会环境中,可若连自己祖国的文化都不清楚,又何来的底气与来自另一方天地的人交流乃至竞争?这是我们的初衷,让我们的根能深深扎在祖国,汲取华夏大地的天地灵气,走遍天下不忘初心。

如今全球化已成潮流,文化的交融亦是其带来的副产物。人们已愈发能感受到来自异国的魅力。可当日积月累,我们也不知不觉中偏离了传统的轨道—对外国品牌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对祖国的民俗风情却知之甚少。传统与新潮应当齐头并进,而非有所偏袒。今日一览古风,一觉欣喜,一觉惭愧,在感受民族魅力的同时为自己对古文化所知甚微而羞愧。之于古韵,所识越多,方知所识不多;可识再多也不觉厌吧。(活动志愿者:蔡远帆)

 

正因为我们是天一国际部的学生,才更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在拥有国际视野的同时,更骄傲自豪地将传统大方光彩。无论是书法汉字之美,古琴、古筝之悠扬,亦或是茶道,竹刻之韵,精美的文化是流淌在我们生命中的热血,正如今天的古韵齐奏,女书纷飞,在明媚的春光与悠悠飘扬的樱花虾绽放,那是我们青春的个性,是我们生命的豪迈,是我们历史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引领我们走在国际道路上书写壮丽的诗篇。这是民族情,民族魂!(志愿者:刘频新)





全体表演者合影


全体外籍教师合影


摄影:邓庆民 王云 斗山星辰等

特别说明:因有些照片来源不清,有未标明作者或未经作者同意转发的,敬请谅解。如有作者需要注明,请与本公众号联系,谢谢)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