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钢琴技巧 >濮阳这个村火了!用中英文向全球直播!120万网友围观!太牛了!

濮阳这个村火了!用中英文向全球直播!120万网友围观!太牛了!

2021-12-06 21:10:46

点击上方"清丰那些事儿"关注我们

濮阳东北庄里的“土杂技”

11月22日,,通过网络平台对国内和海外进行直播,宣传推广东北庄杂技。上午10时,、新浪、凤凰网、网易、央广新闻等10多个知名媒体平台进行直播《濮阳东北庄“土”杂技》。直播时间持续1个小时,惊险刺激的东北庄“土”杂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万网友观看,评论量数千条,网友纷纷为东北庄点赞。

上午11:30分,进行海外直播,让海外观众首次通过直播的形式了解了东北庄杂技。

。直播镜头除了向观众原汁原味地展现东北庄“土”杂技,记者还与杂技小院的演员们进行沟通交流,与网友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更加真实的了解东北庄杂技发展的过程,深度挖掘了东北庄悠久的杂技历史、东北庄杂技文化的发展状态。

直播中,观众们对东北庄杂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示没有想到在河南农村还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村庄,对村民的精湛的杂技技艺赞不绝口,热情高涨,不停地点赞。




东北庄杂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杂技艺坛上,南有濮阳东北庄,北有河北吴桥,被人们并称为中国杂技的“南北两故里”。2001年10月,东北庄与河北吴桥一起被中国杂技家协会授予“杂技之乡”。2007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东北庄杂技”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10月“东北庄杂技”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选为“河南民俗经典”。2008年6月,。

东北庄原名“吕楼”,是三国时期名将吕布的故乡。旧时村东有一大片土丘(1973年平整土地时被铲平),村民世代相传那就是吕布的坟墓,直到现在村民还称那片土地为“吕家坟”。后来吕姓他迁,因此村位于濮阳东北故改名东北庄。

东北庄是一个具有辉煌革命历史的村庄。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庄是中国重要活动地之一。1940年4月,“冀鲁豫抗日联合中学”在这里成立(今濮阳县一中、三中前身)。老革命家晁哲甫任校长兼党支书,晁永光任教务主任,卞慎吾任训育主任,李茂林任总务主任,当时有教职工30多人,招收了周围10余县300多名学生。1940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寇集结大量兵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五五扫荡”,东北庄作为学校重地更是扫荡重点。在这紧急关头,学校化整为零把人员疏散到他处。从此,学校校址无定处,中间几次分合,几经易名。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所学校培养出许多党政军领导干部。1945年春,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和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在清丰单拐期间,因东北庄毗邻单拐,分局的酒厂等后勤保障单位就设在东北庄,。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南下途中驻扎濮阳整军时期,东北庄杂技艺人多次到单拐和东干城为部队慰问演出,有力的支援了解放军南进。



杂技特点



自明初以来,东北庄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一代又一代都“热杂技、练杂技”,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形成了独特的土腔、土调、土杂技。

   东北庄人爱杂技、耍杂技,“杈把锄头当道具。田间地头练杂技,屋内床前做游戏”,80%的村民都能来上三招两式,“老到九十九,小到刚会走,人人玩杂技,都能露一手”。杂技成为他们生活、劳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庄杂技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浓厚的民间色彩。东北庄杂技在表演中大量运用了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富于生活气息,让观众有熟悉感和认同感。小到一粒豆子、一张纸牌、一方丝帕,达到桌、椅、车、轿、剑、刀,都可以拿来作为道具“耍一耍”。碗、盘、坛、盆、绳、叉、竿、梯、桌、椅、伞、帕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到了杂技艺人手里就变得变幻莫测,显示了杂技与劳动生活的密切关系。

  杂技在最初,是以祭祀、巫术、竞技、游戏形式出现的异常技能活动,后发展为一项表演艺术。东北庄杂技保留的一些传统杂技节目及技巧,仍旧保持着固有的原始思维和宗教的神秘色彩。特别是一些“杂技寿星”表演的“剑、丹、豆、环”节目是中国戏法魔术节目的鼻祖,在我国已近失传。被杂技届誉为研究杂技发展演变的“活化石”,是亟待拯救的国宝。

东北庄悠久的杂技历史、高超娴熟的表演技巧,老少妇孺爱杂技、学杂技、练杂技的氛围,使得东北庄杂技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名噪大江南北,赢得了国人的赞誉和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



杂技流派



自清朝中后期以来,东北庄的杂技班团体林立,流派纷呈,最著名的有乔、刘、李三家班。

以该村各姓杂技艺人从事杂技事业的先后顺序而论,刘姓最早,乔姓次之,李姓最晚。元末明初,刘姓族人就有人以闯江湖干杂耍为生,并以家庭为单位组班走向串村,赶庙会、赶大集。清朝乾隆年间“乔家班”兴起,光绪年间“乔家班”名扬国内外。清朝末期,“李家班”开始组建。



刘家班

刘姓目前占东北庄人口的60%,据刘氏族人世代相传,刘氏族人演练杂技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初期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民到此之后,就有刘姓人打拳卖艺跑江湖。大约是清朝道光年间,刘家班有了很大发展,比较有名的代表人物有刘金祥、刘来祥、刘元祥和刘凤祥,被誉为刘家四兄弟。技艺最高的是刘来祥,绰号“刘二花枪”。以刘氏四兄弟为核心,刘家班演员发展到30人。他们的演出方式仍属于跑江湖撂地摊卖艺,所演节目主要有小戏法、耍猴、武术表演与气功等。清朝宣统年间,刘新月、刘甲臣和刘天佑吸收本村外姓陈登玉、李公鸡为股东,搞“老虎棚”大棚演出,演员众多,节目更精,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民国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刘家班几乎解体,但仍坚持练杂技,并传技授徒。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南下前,驻扎濮阳整军期间,根据濮阳县政府安排,以刘文诚、刘进实为主,刘家班多次到单拐与东干城为部队演出,不但受到官兵一致好评,而且还被当时的中共中央平原分局文化部长张国楚亲自颁布奖品“火炬”一把。新中国成立后,刘家班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不少杂技精英或以家庭杂技班为主分赴全国各地,组成国有正规杂技团体;或单枪匹马加入各地演出队伍成为各地省、市正规杂技团队的骨干力量,涌现了许多国家级杂技演员。

乔家班

东北庄乔姓族人玩杂技历史悠久,但有据可查的正式组班演出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1755年前后,乔姓第十四世族人乔思明、乔思海、乔思珂兄弟三人组成的家庭杂技班到外地演出,乔思明、乔思海分别与河北吴桥张姓和孙姓杂技艺人结成异性兄弟,相互切磋技艺,使杂技水平有所提高,乔家班就此名声大振。但真正使乔家班誉满国内外的是乔家班第三代传人乔治清。乔治清(乔思海之孙)1866年出生在东北庄,1910年前后带领乔家班与河北吴桥孙富友带领的孙家班合并共同创建了集高空表演、动物驯化、动物欣赏为一体的大型杂技团体,号称“天下第一棚”。孙富友抓全面,乔治清抓外交及业务。后来乔治清和当时第一棚内的“杂技皇后”张素珍结婚后,带领乔家班离开孙富友另立炉灶。夫妻二人根据濮阳东北庄杂技和河北吴桥杂技及孙富友从俄国引进来的杂技节目的特点,相互切磋,汲取各地杂技艺术方面的精华,将各地杂技艺术中的武术、气功、体操、马术、魔术、驯兽等融为一体,更新和丰富了杂技内容。在大小武术、软硬气功、马术、魔术、杂耍、高空等方面都创出了有东北庄杂技乔家班的特色的、出神入化的独特节目。他们还着手设计了新的演员服装,购制了西洋乐器伴奏,使杂技节目从表演形式到表演内容都焕然一新。从此,乔家班以及东北庄杂技的名声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日益响亮。清朝光绪年间,乔家班赴陈州(今淮阳县)演出,因场地原因受当地权势人物刁难,双方各持己见诉之官府,官司层层升级,后至陈州府衙,乔家胜诉,特判庙会东部为杂技艺人跑江湖献艺专用场地,并以官府名义立“马戏牌”以作永久标志。此后他们曾多次被清朝指派配合外交活动,以杂技为纽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先后到、日本、俄罗斯、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演出。在日本的一次演出时,一些日本人对他们的节目无理刁难,肆意贬低演员人格,辱骂中国人。班主乔治清怒不可遏,当即把这些日本人告到了官府。在法庭上,他正气凛然,慷慨陈词,据理力争,迫使那些无理取闹的日本人认了错,道了歉。此举在清朝朝野引起了轰动,杂技班回国后,清朝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赞誉他们是“有胆识有骨气”的杂技团体。从此,人们称杂技艺术为“骨气艺术”。慈禧太后还特地赐乔治清“万寿龙灯”两盏、瓷壶一把,成为杂技界的一段佳话。至20世纪30年代,乔家班已发展为规模宏大的马戏团。民国初,乔家班杂技艺人在上海“大世界”、“楼外楼”、“三十层天”等剧场及武汉、南京献艺。40年代因团体庞大不利巡回演出,于是班主乔治清鼓励班内技艺佼佼者自立门户,如东北庄乔福田、娄昌湖“金大力”谷玉山、“草上飞”崔寿堂等人脱离乔家班,自己组班到各地演出。




李家班

东北庄李氏家族和刘姓、乔姓同属明朝洪洞县迁民。当时李姓人数不多,由于生计所迫,受刘家班、乔家班的影响,李氏族人从跟随杂技班当学徒发展到逐渐组班演出。李家班形成于清朝末期。1930年,与刘家班合股搞大鹏演出的东北庄李姓族人李公鸡从刘家班中分离出来单干,他与长葛翟万里(艺名翟老幺)合伙成立了一个马戏团。此团足迹遍布国内外,名家辈出,颇有影响。真正使李家班名扬四海的是李家班第二代班首李全法。李全法(李公鸡之子)1914年出生,幼时曾学徒于乔治清,后又从艺于乔彦修,并和乔彦修一起投奔翟万里,因其聪明勤奋,渐成大家。其风格既有刘家班的刚又有乔家班的柔,他最拿手的节目当属走钢丝、马术、车技、上刀山和气功“五千斤大力士”等。特别是“五千斤大力士”节目后来成为李家班的压轴戏。20世纪30年代,在禹州举行的中原国术比赛中,李全法曾荣获大奖。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北老河口当时是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1936年秋,李全法所在的马戏团在西安为东北军演出,演出结束后,,并赠送了一匹名叫“黑旋风”的骏马,还为李全法起艺名“菜包”。1942年,李全法到省城开封投奔赵占彪为班主的“福庆马戏团”,并随团走遍了西南、西北和中原大地。李全法技艺精湛,特别是在晋南、陕南、川北、鄂北、豫南一带,一提杂技团的“菜包”,几乎无人不知。1950年年底,李全法从赵占彪的“福庆马戏团”分出,于当年在陕南汉中正式成立了以李全法为团长的“和平国术团”,当时有演职员40余人。1953年,全国农村实行集体化、合作化,次年4月,李全法毅然率“和平国术团”回濮阳接受收编,成立了濮阳红旗杂技一团,后来又成为安阳地区杂技团。李全法先后担任濮阳红旗杂技一团团长、安阳地区杂技艺术团业务团长、安阳杂技艺术学校校长等职务。1957年,。李全法在河南乃至全国杂技界都颇有声望。李家班擅长硬气功、走钢丝,传统技目有:“千斤大力士”、“吃玻璃”、“拉洋片”、“双风”、“飞叉”、“走钢丝”等。


信息来自掌上濮阳、华龙新视点、华龙手机报

猜你喜欢:

 清丰人才网上线啦!免费帮你找工作,招人才!免费发布招聘求职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免费发布爆料、出租、出售、转让、二手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