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人物 蓝晓英:击出人生的新乐章(上)

人物 蓝晓英:击出人生的新乐章(上)

2022-08-01 04:38:50


未名导语:

本期,“未名湖是个海洋”迎来了91级英语系的蓝晓英校友做客,并且带来了她的专访文章。从小在姥爷的艺术熏陶下,晓英就是个能歌善舞的文艺骨干分子,直到现在她从事的工作也是与打击乐相关的。接下来,就让一起去看看姥爷对她的音乐影响,看看她如何与打击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日校友



蓝晓英,北大91级英语系。自7岁开始学习木琴演奏,、、、赵纪、刘光泗老师、、以及日本马林巴教育家小川雅弘先生。1985年考入北京四中。1986年受日本木琴协会邀请,作为首个中国打击乐独奏的非专业学生访问日本,在日本各地举行了7场独奏/合奏音乐会,并有中国驻日使馆文化参赞致词,演出盛况亦被《》报导。擅长演奏木琴、马林巴、定音鼓、小军鼓及其他西洋打击乐器,多次参加各类大型演出、义演,原北京金帆交响乐团首席打击乐。1990-1991年,作为郑建国老师创立的北京打击乐团中唯一非专业背景乐手,参与了三张打击乐专辑的录制,专辑先后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发行。从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先后在德州仪器、IBM、普华永道、埃森哲多家知名跨国外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15年离开外企人力资源总监岗位,受英国ROCKSCHOOL国际现代音乐与表演艺术认证委员会的委托,负责ROCKSCHOOL在中国大陆的业务。


蓝晓英是我重返台北之前,在北京逗留的短暂十天里约见的最后一位女同学,她也是我英语系的亲同学。那个周五的下午,我在北四环的未来广场一层的星巴克咖啡等她。大约十几分钟之后,她匆匆赶到,先去柜台点咖啡,我又等了一阵,手机叮咚响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是她发来抱怨,埋怨星巴克怎么有那么多人,我估计是她排队排得有点心急了,口气中透着几分不耐。我忍不住偷笑起来,没想到我俩都是平时很少去星巴克的急性子,交谈之前就已经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共同点。



在国外寄出明信片


上学时晓英在我眼中就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我因为军训时被分到了19队,没和英语系的大部队在一起,后来进入北大,对于本系的同学反而还不如东语系的熟,我又惯于独来独往,因此在校期间和晓英并没有太多接触,就只知道她是音乐特长生,架子鼓打得很棒,在我的心目中早早就为她树立起了与众不同的形象。那时候我认识的女孩子里几乎没几个会打架子鼓的,在我印象中她话不多,打扮得有些中性,脸上总挂着酷酷的表情,很有些摇滚乐手的味道。我其实是很欣赏这样有个性的女孩子的,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太多机会去深入地了解她,因此所有的印象都只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表面,和想象的世界中。



去年,91级英语系校友聚会合影


后来又隔了好多年,有一次参加英语系的同学聚会,我们又在一帮同学一起去唱卡拉OK的时候有了短暂的接触。我突然间发现晓英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了。短发变成了妩媚的长发,穿着打扮也多了很多女人味,似乎从我印象中那个酷酷的鼓手变成了一个带有些娇柔气质的轻熟女了。在一群人中,她还是话不多,偶尔浅笑一下,那种独特的气质,即便是在人群中也会清晰地凸现出来。而这次,我终于能够利用未名湖平台的采访机会,来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个一直让我充满好奇的女同学了。


我们的话题是从她的外祖父谈起的。看得出来晓英对外祖父(我们北京人称作“姥爷”)有着很深的感情。从小就在姥姥身边长大的我很容易体会到这种隔辈之间的亲密感情。晓英说这一生影响她最深的人之一就是她的姥爷。姥爷郑雨笙是云南人,农学家,科技情报专家。他和聂耳是同乡,也是邻居,从小一起玩过乐器。姥爷的家族是在上海开百货公司的,而他本人是三联书店读书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人(从俄语翻译成中文),并且负责校对和出版。,姥爷受到影响,去了日本留学,后来还成了地下党。,就是在姥爷的帮助下落的脚,姥爷还亲自担任了她的入党介绍人。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姥爷把自己的党员资料全部烧掉了,解放后他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成为全国。



多年以后翻出姥爷翻译过的词典进行装订,词典虽然有些泛黄、破碎,但满含对姥爷的思念。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其实骨子里却是为人非常低调的学者。他自学了日语、俄语和英语,曾经把日文的英语字典翻译成中文,并主持出版了中国的第一部《英华大词典》。晓英在上大学期间还一直在用着这本姥爷翻译的字典,到1983年最后一次改版后,。在翻译字典之外,晓英的姥爷还发明了一套汉字编码,1995年被微软作为郑码输入法纳入了中文系统中。姥爷在96岁高龄时寿终正寝,晓英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姥爷翻译的所有字典。



爵士鼓


马林巴木琴、埃及手鼓、非洲摇铃


有着如此传奇经历的姥爷同时也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爱好者,会吹笛子、拉二胡,晓英的妈妈在姥爷的影响下自学了手风琴。晓英从小就是能歌善舞的文艺骨干分子。七岁时进了西城区少年宫,开始学习打击乐(以木琴为主),十岁左右开始跟着少年宫的民乐队和电声乐队参加各类演出,有一次在四中演出时,她被学校的老师看上了,初中就势考上了这座全市闻名学霸云集的重点中学,毕业时又被校长点名留下,作为“特殊贡献者”在四中继续读完了三年高中。1983年有一个日本的木琴演奏团来北京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在全聚德举办宴会时晓英被叫去演出,给团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回国后一直和晓英保持着通信,1985年晓英被邀请去日本,在七个城市参加了七场慈善演出。在那次为时20多天的巡回演出中,这位团长在东京涩谷专门为13岁的晓英举办了一次隆重的外事活动,而他也因为极度严谨、正规的做事风格和工作态度,成了继外祖父之后另外一个对晓英影响最大的人。



一次年会上的现场表演


(未完待续)


赞赏编辑部

点击右侧二维码,即刻打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人物及关键词回复指南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即可发表观点参与互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