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四时韵致 | 曲短韵长,佐酒良宵

四时韵致 | 曲短韵长,佐酒良宵

2022-07-11 21:40:40


春夏之交,人莫名有些烦躁,琴就在手边,但想安安静静坐下来,弹一首十分多钟的大曲子是有点难了。即便是听,也觉得沉不下心,《流水》流到一半不免“滞住”,《高山》更不用说,这样的心境是“爬”不上去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这些也不合时令,不如听几首小曲子,就算任性地给自己放个假!




第一首想到的就是《良宵引》。春日夜,风清气爽,月朗星辉,弹琴佐酒,不亦乐乎?《良宵引》着实是上选。全曲仅3分钟长,据说自隋代问世,盛行于明代。前段平缓抒怀,行进中,右手打圆的加入让音乐多了几分俏丽,左手的修饰多一分则嫌繁琐,少一分则失了委婉,清丽恬静,细腻婉转,甚是舒心。


若是有些幽暗的晚上,选一曲《关山月》就平添几分古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的诗为它框定了语境。虽然有人说,这支曲子改编自清代的山东民歌,在现今流传的琴曲中,倘若听诸城派的《关山月》,的确听得出民歌曲折的意味。但古琴流派众多,流传中风格变化也太多,如今大多数《关山月》的风格都以回环顿挫为主,如果在弹奏中加一些刚劲朴直之气,和李白诗歌的意境就极为相配。如若琴歌相和,对月吟唱一番更显风雅。


话说回来,古琴曲中这类三分钟左右的小曲子为数众多,流传时间久远,不少都跻身名曲之列,初学者不用太久就可以“上手”,这算是古琴这一乐器的独特福利了。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刚入门时往往要做音阶练习,记得小时候钢琴架上摆着厚厚的入门教材,头几页都是两三行乐谱的练习句。反反复复地重复几个音节,只有简单的变化,曲名更不要说,一般只标注个“练习曲1”,弹久了总觉得稍微不耐烦,少了些成就感。


都说古琴学习是“上手快,精练难”,和其他乐器略有不同,古琴少有“练习曲”一说,开指曲目往往就是古曲。记得第一个学的曲子是《仙翁》,虽然勾勾挑挑、一句散音一句按音的调子再简单不过,但被师父教导说“这至少是清代歌咏陈抟老祖的曲目”时,心里还是有些小得意,至少与练习钢琴教材里标注的“练习曲1”很不相同吧。


当然,各家入门小曲各有不同,有些琴家也拿《秋风词》《阳关三叠》开指。名为开指,曲子的技巧却不简单,拨剌吟猱不仅需要手势规范,更考验力度。刚学习时,怎会不知细节打磨远需时日,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囫囵弹下全曲,就已经兴奋不已,没日没夜地弹起来,偶尔被别人听见问上一句:“这就是《神雕侠侣》里郭襄最后念的李白诗作吗?”心里又是美滋滋的。


现在回想,这种上来就学古曲的心态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像起点都高了一些似的。坦白来说,这份小心思固然有一丝虚荣的成分,但时间久了也发现,对曲目的喜爱更是实打实的,即便以后学了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的大曲子,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些。春天夜里来一首“良宵”,夏天放一首“听泉”,秋日里嫌《忆故人》压抑,就拨弄一番《秋风词》。这时再回过头打磨细节,弹上几百上千遍,就发现曲子虽小却禁得住百般回味。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人带入古时的意境,俯仰间时光倒流,回到“人闲桂花落”的当年。


古人评价宋诗的意蕴是“平淡而山高水深”,看似规规矩矩没有波澜,实则内有大丘壑。在我心里这些小曲子正是如此。指法并不繁复,但种种微小变化,把情韵凝结其中,或舒朗,或萧索,或俏皮,或沉郁。可谓曲虽简短,意蕴却不清浅,小小变化历经洗练,看似今日流水,实则明月前身,形神俱在,担得起“节短韵长”的美名。


都说大有大的磅礴气势,小有小的瑰丽精巧,春日夜,就给自己一个品味小曲的机会,多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及《三联·节气》所有

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专注传统文化

倡导生活美学

下载阅读IPAD电子杂志
请移步App Store或安卓商城
搜索“三联生活节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