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中国摇指艺术节活动第二天精彩内容速递!

中国摇指艺术节活动第二天精彩内容速递!

2022-03-07 03:21:31


2017年12月19日8:00,中国古筝摇指艺术节活动暨五音不全摇指大赛线下总决赛初赛在扬州国际会议中心火热进行。由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邵萍教授致开幕词。她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推动古筝行业的发展、增强古筝行业内的交流与学习。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邵萍教授致开幕词
 

在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的讲话后,12位比赛选手登场抽取初赛比赛顺序。随之,比赛正式开始!

来一波照片,一睹选手现场比赛的风采吧!


参赛选手——文玺公主


参赛选手——杨璐冰

参赛选手——王玉珏

参赛选手——郭少君

参赛选手——刘思敏

参赛选手——王怡佳

参赛选手——冯奥迪

参赛选手——马颖颖

参赛选手——李娜

参赛选手——邹佳倩

参赛选手——颜如玉

参赛选手——高子婧
 

12位选手依照图片排列顺序依次登场演奏,每位选手从上台展示,就已经进入评分环节。选手展示结束,现场出分,以显示比赛的公正、公开。

 

在今天的复赛中,将有六位选手晋级决赛。有没有很期待呢?请持续关注中国古筝网,了解更多比赛信息。



12月19日10:00,由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赵峰老师以讲座的形式跟广大筝友分享山东筝乐的相关内容。赵峰老师的讲座从背景讲解、筝乐赏析、总结交流三个部分展开,并结合山东筝派乐曲《汉宫秋月》给大家介绍了山东筝乐。

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赵峰,山东筝派传人
 

Part1:背景讲解
 

山东筝派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距今已经有二百年。山东筝派的发源地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鄄城,在当地有“琴筝之乡”的称谓。山东有齐鲁文化礼乐之邦,而山东筝乐同样受当地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无论是语言,还是当地的民间音乐。像山东琴书、山东梆子都对山东地方筝乐文化有着强烈的影响。

筝乐的发展离不开筝人的传承。像赵玉斋、高自成等等都是山东筝乐的代表人物。在对山东筝人做了简单介绍后,赵峰老师便从曲式结构、演奏两个方面对山东筝曲《汉宫秋月》进行了赏析。

Part2:筝乐赏析

讲座现场,赵峰老师还演奏了筝曲《汉宫秋月》,赵峰老师结合曲谱将作品分为几个不同地段落。将不同地段落对应不同地文字和个人理解,加以阐述。


赵峰老师演奏示范
 

首先,是思想感情层面,要以心为本。赵峰老师指出:“要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心与音乐是相通的。”其次,要把握好一定的乐曲情感,做到听、唱结合赵峰老师强调,要多听。尤其是面对地方风格的音乐,要多听。赵老师还跟在场的观众分享了他父亲赵登山老师学艺时,要讲究口传心授。唱的同时,学习演奏。在今日筝曲学习的过程中,唱奏结合依然很重要。第三,右手基本功,山东筝派指法的熟练掌握。第四,左手的韵,筝之魂。在做到以上四点的同时,要注意理解、思考、遐想,才能更好的演绎好一首作品。


Part3:总结交流

筝从哪里来,筝往何处去。赵峰老师在讲座总结时,指出:“要用心去悟音乐。”他以一个“悟”字给讲座做了最好的总结!



12月19日,上午10:45由安阳师范学院古筝教师、中国音协考级评委卜晋雯带来讲座《漫谈河南筝派》。在讲座开始之前,卜晋雯老师给大家放了一曲《高山流水》。从音乐的聆听感知,让大家感受河南筝派的音乐风格。


安阳师范学院古筝教师、中国音协考级评委卜晋雯老师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不同必然带来文化的差异”。就传统音乐的地域性而言,主要表现在南北两个地区的差异,北方音乐旋律多为豪放粗犷、高亢激越,南方旋律婉转秀丽。河南筝派的音乐同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谈及流派,卜晋雯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形成筝流派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创始人是权威性的领军人物并组成以他为首的一支实力雄厚的古筝演奏家群体。第二,积累由一定数量的能体现这个流派地域性特色的代表性筝乐曲目。第三,具有独特的演奏技法及筝乐风格。各古筝流派的形成与各地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河南筝派也不例外。
 

河南筝曲与河南大调板头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何为“板头曲”?卜晋雯老师是这样介绍的:2006年5月20日,,板头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一场名录。河南筝曲及筝派是扎根于河南民间音乐中,是直接从河南民间线索乐合奏板头曲脱胎而发展形成的。板头曲原味河南大调曲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大调曲曲牌演唱之前起静场作用的器乐欠揍。或间歇式,由古筝、三弦、琵琶,软工京胡(或板胡)等乐器声部组成的器乐曲演奏。这个汉魏相和乐的“但曲”非常相象。在长期流传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大调曲子而演化为独立的器乐曲种。


河南筝曲大多是由板头曲嬗变而来,曲目甚多,仅收编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河南卷》的筝曲由84首。从河南筝派颇富有地方音韵色彩的演奏中,人们可以明显的感到河南筝曲的演奏手法与大调曲子唱腔的特有润腔有着若即若离的巧妙结合,中原地域音乐风格鲜明感人。板头曲的取材十分丰富,以写情和写景的内容居多。卜晋雯老师将所收集到的板头筝曲按其题材内容进行分类:其一,根据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改编的作品;其二,描写社会生活情景的作品;其三,描写乡土中那些山川景色、花鸟情趣、借景抒情的作品。

卜晋雯老师讲解中


真正将板头筝曲代向全国的,当数古筝名家曹东扶先生。1953年,曹东扶代表邓州(当时的邓县)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获一等奖,同年,参加中南五省第一届民间歌舞汇演,凭借其筝独奏板头曲《打雁》荣获一等奖,轰动中国民乐界。同年5月,应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约请录音译谱,整理了不少资料。

随后,卜晋雯老师介绍了曹派部分筝曲的取材与来源。1、 根据河南戏剧创作,改编的筝曲。2、 根据河南戏曲曲牌和优秀戏曲唱段,加工为筝曲。3、 根据河南戏剧名家名段创编,同时适合古筝表现的,从中挑选短而精的节目,既可作古筝演奏,也可用古筝自弹自唱。4、 根据河南戏剧广为流传的音乐曲牌,曲艺曲牌和民间流行民歌,小调,舞蹈音乐等创编。5、 河南大调曲子的自弹自唱。

一提到曹东扶,就必然会联想到他的作品《闹元宵》。卜晋雯老师以曹东扶的《闹元宵》为例进行了演奏上的介绍。《闹元宵》作于1956年,在这首作品中,曹东扶先生吸收了河南民间音调,并与他自己的独特演奏技法相结合,以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描绘出一幅欢度元宵佳节的民族风俗性的热闹景象。卜晋雯老师就《闹元宵》这首作品结合音响,跟大家分享了乐曲摇指、游摇、速滑音等一些具体演奏技法进行了解析。

在《闹元宵》演奏的解析后,卜晋雯老师针对河南筝派的演奏技法做了总结性介绍。卜晋雯老师讲到,在河南当地流传这这样一首诗,专门用来形容河南筝的演奏: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推揉按颤自悠然。

讲座最后,卜晋雯老师以一句艺术源于生活,河南筝派“筝筝日上”为讲座做了完美的收尾!



12月19日下午13:30,由古筝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何小栋老师以讲座的形式跟广大筝友分享浙江筝派的相关内容。何小栋的讲座从浙派古筝的历史、取名由来、筝改革之“灵光一现”和筝改革之“千锤百炼”四个部分展开,并讲述了几个鲜为人知的古筝变革小故事。


古筝演奏家何小栋老师讲座现场


Part1:浙派古筝的历史
 
首先何小栋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浙派古筝的历史,1958年王巽之先生与上海民族乐器厂繆师傅在15弦古筝的基础上研制出21弦古筝。21弦古筝的出现将原来浙江筝的音量和音域进行了扩充,大大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也成为了全国通用筝。 1961年王巽之和他的学生孙文妍带着浙江传统筝曲教程浙江参加了“全国古筝教材交流大会”,浙江派正式被筝界认可。2015年“上海浙派筝艺”申请非遗成功。浙江筝派形成于学校,受到了很多西方音乐的影响,对古筝的开拓很有帮助。
 
Part2:浙江筝艺流派取名的由来
 
随后何老师向大家解释了取名浙江筝艺术流派的由来。首先是因为刚开始在上海地区没有形成弹筝的气候,其次是上海古筝音乐最初由移植浙江而来。王巽之先生先后教了八位学生,这八位学生在筝界影响都比较大。并且获得筝界的公认也不必再改了。
 

Part3:筝改革之“灵光一现”
 
何老师给大家讲述了古筝前岳山使用竹签由来的故事。何老师母亲孙文妍老师在家里练琴,当时的前岳山都是用牛骨制成的,孙文妍老师发现前岳山开裂了,何老师外婆当时正在织毛线,用竹签做的针,孙文妍老师边要了一根织毛线的针插在前岳山上,再弹的时候发现音响变大,音色变好听了,发现竹子导音效果比牛骨好,然后孙文妍老师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做筝的师傅,师傅采纳了她的意见,现在大多数筝的前岳山都是竹子做的。
 

古筝演奏家何小栋老师讲座现场


Part4:筝改革之“千锤百炼”
 
最后何小栋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摇指的形成, 1921年摇指便出现在《将军令》中,但用的比较少,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在编写整理选手十三套的谱子时对摇指进行了发展,成为了旋律音调的摇指,现在已被广泛运用。



下午14:30由青年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岭南筝派传人陈蔚旻带来讲座《客家筝曲的音乐审美在演奏中的表现》。

青年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岭南筝派传人陈蔚旻


潮客同源,各有千秋
 

陈蔚旻首先讲到到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同根同源,相同的文化,相同的时期,相近的语言,两者既相近又有不同。
 
陈蔚旻老师向大家讲解了客家筝的基本演奏手法和音高特点。客家筝的刮奏比潮州筝稍短,是一种装饰性技法。陈蔚旻老师讲到客家筝曲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多是深邃的、古朴的、哀伤的,但其实有很多客家筝曲是隽永的、儒雅的、悠闲的。
 
不忘初心,出淤泥而不染
 
《出水莲》是客家筝派的开山之作,也是罗九香的代表作。客家筝始于何育斋,成于罗九香,何育斋将客家音乐传播开来,而罗九香是第一个用古筝把《出水莲》表现出来的人。
 
陈蔚旻老师讲到潮州人与客家人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迁徙。潮州人原本居住于潮汕平原,比较安逸,生活富裕。到了明末,战乱不断,大量难民涌入潮汕平原,人满为患,客家人便只能居住于丘陵地带,山险路难。但他们原本是官宦子弟,对于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不忘初心。罗九香对于出淤泥而不染就是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历史时期感受《出水莲》这首作品。带入了思想、文化和审美,赋予作品情思。民间音乐的特点是变,而这样不利于乐曲的传播,罗九香强调要确定最好的版本作为精髓来让大家去传习,便有了今天的《出水莲》。
 

陈蔚旻老师做演奏示范


在演奏中有效的运用审美判断

 
陈蔚旻老师以《崖山哀》为例,讲解在演奏中有效的运用审美判断。《崖山哀》主要讲的是明王朝消亡大背景下朝廷旧臣的哀、愤和悔。陈蔚旻老师从起、承、转、合各个方面深度解析《崖山哀》的情感运用。

讲座最后,陈蔚旻老师强调解读乐曲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只有了解了乐曲的深层次内涵,才能更好的将乐曲表现出来。



下午15:30。潮州筝学会副会长、,广东音乐家协会会员蔡振宇老师从潮州音乐的历史、潮州筝的特点、潮州筝派派系三个部分对潮州筝派进行详细的介绍。


潮州筝学会副会长、


潮州音乐的历史
 
潮州音乐起源于唐宋时期中原南迁,中原南迁把宫廷音乐带到潮州,与当地的方言、民歌小调融合形成独特的风格。潮州音乐的旋律是古朴、典雅。
 
潮州筝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造句,演奏者遵循着同样一份原始谱,按照个人的技法习惯加花演奏,每个人都是自己旋律的创造着。除了板数和骨干音一致外,音乐旋法,演奏技法和用指方式大相径庭,民间称为“造句”。
 
蔡振宇老师以《寒鸦戏水》和《出水莲》为例,对各个版本乐曲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民间艺人们将骨干音提取出来,按照自己的审美弹奏出来,就形成了不同版本的乐曲。并现场弹奏潮州版《出水莲》。潮州筝派吸纳民歌,宫廷音乐。潮州筝曲现在有300多首,足见其包容性比较强。
 
第二个特点是作韵,也是学潮州筝最难处理的地方。作韵是左手的演奏技法,弹奏人个人的演奏习惯,与潮乐诸调特点结合的产物,既保留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又风格各异,称之为“作韵”。
 
蔡振宇老师讲到音乐来源于语言,潮州话音调是潮筝音韵产生的土壤。潮州话是中国方言中比较难学的语言。潮州筝围绕着“分、粉、奋、忽、云、混、份、佛”八个音来弹奏。
 

蔡振宇老师在做演奏示范


潮州筝流派
 
潮州筝派主要分为洪派、李派、海派 ,洪派以洪沛臣为鼻祖,节奏严谨,古朴典雅;李派比较注重左手,节奏相对自由,代表人物主要有高百坚等;海派主要是郭鹰先生把潮州筝带到上海与当地音乐融合形成独有的筝派。

最后,蔡振宇老师希望潮州筝各个流派都能为潮州筝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午16:30。筝演奏家及制作家、日本日中筝乐交流协会副会长,香港筝社社长金坚老师带来讲座《中国筝乐研究》。金坚邀请了音乐教育家,古筝、伽倻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吕金老师共同登台。



首先,金坚老师邀请吕金老师用自制的古筝弹奏《海之歌》的片段,本次2017中国古筝摇指艺术节金坚老师特意带来了他连夜赶制的5台古筝作为贺礼。


古筝演奏家及制作家、日本日中筝乐交流协会副会长
香港筝社社长金坚老师

 

金坚老师强调,做古筝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应该不求数量,求质量如果能够做出一台好筝,会非常有成就感。金坚老师表示音乐是他的生命,以前他做飞机晚点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抱怨,而金坚老师则已经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里,听两三个小时音乐都没问题。金坚老师认为拥有一台好的古筝受用一辈子。
 

金坚老师还提到之前和红弦一起研制琴弦的日子,每天从早到晚,非常辛苦,不仅要看琴弦的硬度和张力如何,还要听琴弦的音色好坏。金坚老师表示当时采用的是最好的材料——银丝,因为弦的重量决定其音高,材质越轻越细,琴弦越细发音越好。
 

音乐教育家,古筝、伽倻琴演奏家
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吕金老师

 

最后,金坚老师强调不忘初心,在古筝制作水平突飞猛进的现在更不能忘记古筝的本源。



精彩的内容持续不断

请继续关注中国古筝网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摇指艺术节专题站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