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中国家长:想让孩子痛恨你,带ta去学一门乐器,你怎么看?

中国家长:想让孩子痛恨你,带ta去学一门乐器,你怎么看?

2022-08-01 00:57:20

李欣专栏

在一次讲座上,兰海老师说过这样的话:


案例故事:

家长的“一曲成名”之梦

从五月份开始,图图(化名)就没有开心过。为了六一儿童节的表演和暑期的钢琴考级,他每天的生活里除了吃饭睡觉,便是学习、练琴。当然,还有为此付出的眼泪。

别看图图今年才十岁,却是一位坚强的小男生,并不是那种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只是当他坐在钢琴前时,泪腺就会特别发达。图图5岁时,妈妈从画画、围棋、唱歌等兴趣爱好中为他选择了钢琴。从此,朗朗成为奋斗目标、36和52个黑白键是每日必经的“战场”,而亲爱的妈妈则每日一变,在那一刻化身为魔鬼教练。

论起这5年的“学琴史”,不止图图觉得辛苦,妈妈也同样辛苦。妈妈理解儿子年龄小,还不懂成功需要坚持与付出,所以,她用逼与陪来帮助儿子克服这不懂“坚持”的问题;妈妈珍惜儿子对钢琴萌生的兴趣,也看重图图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所以,她为儿子寻找一切可施展钢琴表演才能的机会,让儿子参加钢琴考级来获取能力的肯定。这一路的陪伴与付出、投入与期待都化成了对儿子的高要求。图图妈妈和全国许多学琴儿童的家长一样,抱着“玉不琢不成器”的态度,坚信音乐天赋可以刻苦出来,梦想着孩子将以“一曲名闻世界”的哪一天 !

人随大流,看着国外家庭里的孩子们几乎人人能演奏一样乐器,这股学琴好乐之风也是吹动了国内万千父母的心。到今天,有着“学琴史”经历的家庭已不在少数,而那些曾经的“学琴儿童”现如今也很多已经成人,只是以琴为终身职业者寥寥、以一曲成名者罕见!

为着孩子一艺有成,多少家长是像图图妈妈一样在用逼迫紧赶的方法,又有多少家长是已经在后悔当初不应这样逼着孩子学,或是选择任孩子自愿自由发展的呢? 为此,“过来人”或是“经历者”都有着各自的悔声和坚持声。在这些不同看法中,却是让人品出了家长们在孩子培养问题上存在的偏颇。

不少家长在坚持逼着孩子学习艺术方面的技能时,都会说:“自己发现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赋,不能让孩子埋没了!”可到底什么才算是“天赋”呢!?来看一下:

莫扎特三岁弹钢琴,四岁创作协奏曲,五岁拉小提琴,七岁创作的两首钢琴奏鸣曲在萨尔茨堡出版。在莫扎特四岁时的某一天,他坐在地板上专心致志地用鹅毛笔在五线谱上涂写,正赶上担任萨尔茨堡宫廷副指挥兼作曲家的父亲利奥波德进门,父亲看见儿子就问:“孩子,你在干什么?

“爸爸,我在作曲!”

“好了吗?”

“快好了。”

当利奥波德看到那份似乎胡乱涂鸦的五线谱时,神情从严肃变得越来越惊讶了。最后,他热泪盈眶地自言自语:“天哪,这孩子不仅会作曲,而且写得那么难,那么地道!”利奥波德知道,在偏僻闭塞的萨尔茨堡小城市里,音乐是不可能搞出名堂的。为此,为了进一步发掘音乐天赋,在莫扎特五岁时,父亲作出了重要决定:辞掉萨尔茨堡宫廷的一切音乐职务,带着儿子莫扎特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去深造。

有些人对这样的天赋认定可能会感到不服气,认为莫扎特的是“天才的天赋”。其实,天赋就是具有这种纯天然的非后天打造性,能让人神奇惊叹!而且更重要的是天赋的表现是恒定的,不会今天喜欢画画,二个月后喜欢唱歌,半个月后爱上跳舞。

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时,要先会识别孩子的兴趣与天赋,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以兴趣为主的艺术爱好培养,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欣赏能力,教会子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像图图妈妈那样,为了考级获认可、要求出名和成功。

任何一样技艺的学习,都是需要付出和努力,就算是天才也不例外。对于真正是发挥天赋的学习,整个过程是一种内部的动力机制,是乐在其中的。家长如果在培养过程中,错误性使用过多的外界物质或形式去干预,只会将孩子的天赋扼杀。当发掘出孩子身上所具有的天赋后,既不是放任自由发展,也不是像图图妈妈这样用各种比赛表演来训练孩子。

有辛苦有眼泪,但也要懂得保护好孩子那份乐在其中的学习和尝试劲,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让他/她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创造的快乐,才是培养孩子的正确方向。


更多精彩内容:

养儿子和养女儿有什么不同的体验?

有师说:纠正孩子的错误能够激励孩子吗?

一个白领蛇精妈的教子心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