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微课堂】中国民族器乐简史——筝(下)

【微课堂】中国民族器乐简史——筝(下)

2022-07-10 04:28:05

「点击上方“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免费订阅 」

图书推荐|新书推介|上音考级|音史钩沉|书评书话

乐林撷英|微课堂|活动预告|活动回顾|节日·特辑



筝照片来源:《古筝优秀作品选》(王建民 主编)一书封面


接上一篇:【微课堂】中国民族器乐简史——筝(上)


中国筝在唐代时传到了日本。835年,日本音乐家藤原贞敏被任命为遣唐使准判官,838年到中国,在长安拜琵琶演奏家刘二郎为师。刘二郎的女儿刘娘善弹古筝和古琴,藤原贞敏因此也学会了筝和琴,并于刘娘结为夫妻。839年,藤原贞敏携刘娘回国,想必带去了筝和筝谱。888年,唐僖宗派遣古筝博士皇孟学率领一个由62人组成的中国乐团赴日本筑紫彦山西谷参加八龙寺的宗教仪式,,,。948年,日本在宫廷内设筝科,使中国古筝逐渐演变成日本的民族乐器。


奈良是日本的历史名城,曾于公元710年至784年为日本的首都,史称奈良时代。其街道布局和建筑仿唐都长安。东大寺正仓院内藏有一批唐代乐器,其中有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的4面唐13弦筝的残片。日本音乐史学家林谦三于1952年10月将属于3号筝的16枚残片复原成1面长约190厘米的筝。


公元1171年成书的日本筝谱集《仁智要录》收入了许多唐朝时传入日本的中国筝曲,如《凉州》《泛龙舟》《春莺啭》《春杨柳》《婆罗门》和《剑器浑脱》等。


明代佚名画家的《十八学士图》奏乐部分与前朝多为女乐不同,画的是“男子室内乐队”,也许明朝已有这样的乐队。六位乐手分别演奏筝,琵琶,竖箜篌,筚篥,笙,笛,男子室内乐。筝为13弦,但柱位排列不同寻常,分4组交叉排列。筝手正回头看吹笛者,似乎在交流。明代还流行14弦和15弦筝。


中国音乐学院杨大钧教授藏传世清代14弦筝,长140厘米,首宽22.5厘米,尾宽20厘米,框边雕刻精美花纹,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清代还流行16弦筝。


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现了19弦、21弦、25弦等多种样式的改良筝和能自如转调的蝶式筝等。现在常用的是21弦筝,按五声音阶定弦,音域为:D-d3。


筝的制作主要取材于桐木和梓木,音箱呈长条形,面板为弧形,底板平直,有2个音孔。筝面张弦,弦距均等,每条弦下设筝柱。柱可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曾用丝弦,现改用钢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


筝的基本演奏技法是右手弹弦,左手按弦。右手的主要技法有:擘、托、抹、挑、勾、剔、摘、打、花、撮、轮、摇等;左手的主要技法有:吟、颤、揉、按、推、滑、点、注等。筝的低音浑厚,中音华美,高音明亮,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感情。


筝在南北朝传入朝鲜,唐代东渡日本、南渐缅甸,元朝传入蒙古,近代流入东南亚、盛行港台,现又远播欧美。筝是最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族乐器。


筝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至近现代逐渐形成了以不同的演奏技法、风格、韵味、创作手法、演奏名家和曲目为特色的地方流派,如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筝派。筝的代表性传统曲目有《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寒鸦戏水》《出水莲》《将军令》《渔舟唱晚》等。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作曲目,如《庆丰年》《闹元宵》《幸福渠》《战台风》《丰收锣鼓》《东海渔歌》《井冈山上太阳红》《雪山春晓》《茉莉芬芳》等。


2005年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专为古筝而设,获奖名单如下:金奖:叶小纲《林泉》。银奖:刘文佳《阑隐花珊》、竹岗《傩I》。铜奖:周静《陌桑》、刘晨晨《荒兰》、庄曜《箜篌引》。

 古筝篇完

以上文字来源:金建民、李民雄编著《中国民族器乐概论(修订版)》

封面绘画:高峰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直接进入微店购书



购书方式:

1、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微店购书

2、关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公众号,点击右下角微商城进入中国音乐学网书城购书

3、直接联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部:021-64315769、021-64313256

4、购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楼一楼 出版社小仓库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微信号:SHCM_press

扫码关注我社微信,获取更多音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