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夜书房】漂泊的是脚步,成熟的却是心灵

【夜书房】漂泊的是脚步,成熟的却是心灵

2021-10-23 19:14:52

长安夜书房


      飞鸟都有回巢的渴望,人都有离家的冲动;没有人不曾在尘世漂泊过,更有人曾对家园深情地期盼过。漂泊与回家是一对矛盾,我们明明知道却甘愿穿梭其中。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不管是了为生活还是生活得更好,很多人已然脚踏在异乡,开始了漂泊之旅。


      如果此刻问你,现在的你所在的地方,是故乡还是异乡呢?万水千山走遍,人海里漂泊,远离亲人、背离熟悉的场所,去到一个陌生地方的你,开始理解漂泊的意义了吗?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都值得被善待。今晚的《长安夜书房》和远行的你们,一起拥有一段穿行于音乐和文字的时间,找到足以照亮前路、温暖内心的光和热。

夜书房私享音乐

音乐神秘园《莲》

      今晚夜书房私享音乐为您带来的这一首轻音乐《莲》出自 挪威乐队组合“神秘园”的第五张专辑。这首乐曲和中国二胡演奏家卞留念一起合作而成,在音乐创作中融入了东方元素。开始的部分是中国传统乐器二胡的幽怨音色,随后二胡和小提琴从独奏到交融,使得整首作品充满着神奇东方魅力。


      悠悠琴声飘荡,瑟瑟箫音飞舞,古筝如山间溪水流淌,二胡低诉着衷肠,提琴大胆地表达出了心底的情感,西洋乐器的张扬和中国传统二胡的含蓄,给人们带来了唯美的联想。莲的心事是流连在花蕊里的温柔时光,心底花开时,转身抑或前行。生命的过程,原本如莲。

      无论走了多远,人们回忆起家乡的模样,还是记忆里的样子:稀疏的河边野草,外婆家后院的那只老猫,或者是母亲做的饭菜的味道。但是这些,也许此刻又渐渐模糊遥远了......从离开家的那一刻开始,心是寻着自由而往。行进,就是另一种在波折中的成长。多年以后,对于家乡的模样渐渐遗忘,我们渐渐地在家乡人的眼中是异乡人,在异乡人的眼中仍旧是异乡人,很难有真正的归属感。这是不是现代异乡人的概念?是什么支持着人们继续行走?或许是心底还有份对本真的追求,也就是那份朴素的世界观。



      在繁华都市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人真的只想安静地听一听树林里清晨的鸟儿鸣,或者是看潮汐拍打岸边的浪花。也许,人们思念的并不是真实的家乡,因为它也在变。而是记忆里家乡带给我们的真实感,那种纯粹的、直接的感情。



       离别家乡和亲人,漂泊在外的意义,是什么?有的时候,我们想爬到山顶,可能必须付出很多艰辛,付出很多努力。有的时候也想早点回家,那么前提是,你必须早点儿下班、放学,或者是早点儿赶路。有的时候人们觉得自己野心勃勃,但这样宏伟的志向,或许会伴随着时不时会有的失落,成为一个挫折与勇敢所争斗的故事。其实很多人自己一点也不清楚,漂泊在外,忍受孤单、忍受思念,这样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小莫跟老朋友聊天,总是不免聊一些对未来的打算。小伙伴之中,有的人纠结,有的人坚定,有的人想都还没想过,有的人,却早已着手准备去做了。小莫的一个早已工作的学长说,这个城市,虽然有了房子有了工作,却始终不如家乡,朋友都是知根知底,父母也都在身边。可是要说回家,却又不甘心。因为出来学习了那么多年,闯荡了那么多年,如果是没有混出个人样,感觉没法交待;就这样回去了,总觉得在外边的这些年,就会像是被浪费掉了。


      我们离家甚远,到异地学习或者是为将来的人生闯荡,奔波了一站又一站,忙碌了一年又一年,漂泊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小莫和学长还在寻找。



      徐璐今年已经快30岁了,以“人生的阶段”来划分,她还是算很年轻的。但前些日子,她把工作辞了,把一切推倒打算重新再来的时候,还是很让人惊讶。因为她有着稳定的工作,几乎是个铁饭碗;她不是很忙不是很累,但却有不菲的收入;可能是因为有资历了,在她所在的单位,她已经工作了六年之久,她的根基、她的人脉之深广,至少不是一般人能赶得上的。所以在得知她要重新再来时,,问她说,就这么回去了,那这么多年漂泊在外,不都是浪费掉吗?



      后来徐璐就给朋友们讲了一个富翁与农夫的故事。大意是富翁在年老后选择回到了从小生活的渔村养老,而一名农夫笑话他说,你出去打拼了那么多年,现在还不是只能跟我一样待在渔村。富翁笑笑,告诉农夫:“不一样。你是只能生活在这儿,而我,是最终选择了这儿。”

      可能“想回去却害怕回去”这种情绪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内心的纠结和挣扎吧。总是担心回去了会被别人瞧不起,总是担心回去了会让人觉得是因为在外头过不下去。此刻的你是为什么留在这座城市里,你真的明白了漂泊的意义吗?在一座城市里,生活着很多人。有些人是不得不在这里,有些人是选择在这里。有的人因为梦想或是爱情,选择留下;有的人因为从小生活的城市无法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所以不得不离开故乡。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这么一句话:,哪儿来的世界观。我们每个人去看过世界吗?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现在的世界观,又会是什么呢?或许你爬的高、走的远,不是为了被这个世界看到,而是为了看到这个世界。观一观世界,得来世界观,或许看的多了,也就知道要怎么选了;或许走的远了,也就知道自己喜爱的是什么。从这个层次来看,漂泊的意义大致就是为了:能有所选择。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知道自己要怎么选择的。当我们可以选择的时候,或许我们会选择离开从小生活的城市村庄;当我们可以选择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选择背弃掉只在嘴上说爱的爱情;当我们可以选择的时候,或许选项会更让人为难。但没关系,人总是爱挑战的,总是想挑战世界,或者是挑战那些本来唾手可得的幸福。可是我们真的了解自己么?或许了解自己这件事儿,比什么都更重要。



      前面提到那个放弃了高薪和舒适的徐璐,一定是了解她自己。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义无反顾地、孤注一掷地选择重新开始。她有底气说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因为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她才能掷地有声。因为是自己做的选择,所以才能有更多的勇气去承担接下来的快乐抑或痛苦,欢欣抑或落寞。或许此刻的很多人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会有挣扎,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复杂的眷恋。


      有人曾说,年节时如果要回老家的话,一定要记住把生活模式切回到幼年的状态。漂泊在外,学习工作,逛街恋爱,朋友圈每天都可以有无数的花样;而老家的人们,尤其是家里年老一些的人,却总是喜欢一次次地复制粘贴,重复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他们关心的还是一日三餐,老屋里摆设依旧。他们总是会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什么时候离开?身边有人陪了么?他们会说,这里才是家;他们会说,如果在外面太累,就回来。



      我们漂泊在不同的城市里,忙不迭地成长;家人们会悄无声息地,垂垂老去。沙发,床和锅碗瓢盆从来都不会说话,但时间就是从它们那儿,静静地逝去。家乡的亲人会说留在家里吧,不想让家里的孩子独自面对即将完全铺展开的世界。听到这样的句子,很多人的眼泪会忍不住地往下流,好像生活中所有遇到过的委屈和心酸,都成为一个个片段在眼前晃啊晃。就像是一个鼓点,一下又一下地敲打在泪腺上。


      曾有人感慨火车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感受最深的是一份义无反顾的勇气。不管即将面对的生活是什么,都不能回头,虽然心情复杂却会这么一直低头走下去。此刻的你在离开的时候,上车的时候,应该也是不想回头的吧?或许哪怕只是回头看上一眼,都可能会打破自己所有的伪装,都会让自己觉得忍不住想要留下来。只有不回头,才能勇敢,也才能走得更远。



      有人说游子是家人的脸面,家人是游子的胆量。所以我们不止一次地告诉家人,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这样的我们才能更有胆量。而我们也知道,自己在努力走得更远、走得更高、竭尽所能要去实现梦想,想成为他们的骄傲;因为,他们始终是游子永远的牵挂和在外孤勇奋斗的底气。


      我们也许时常疑惑,偶尔自卑,但并不后悔在外行走的每一步。独自一人生活的代价是想象不出的坚持和付出,有过在爱里的愚笨,失败中的不退场,追逐中的奋不顾身。漂泊的人们,在最不可能的绝境坚持,用最漫长的时间道别,用最复杂的步履收集沿途的心灵成长。或许,这就是漂泊的意义。


      在灯火闪烁的繁华都市的一角,我们也许有过那么一个片刻,只想在脑海里安静回忆曾听过的树林里清晨的鸟儿鸣,或者是看过的潮汐拍打岸边的浪花。法国女诗人萨冈说:“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每一株向上的荆棘,都怀揣着愿望,保持着锋芒和诗意。如果此刻再问:漂泊的人们,是什么让你在异乡的路上,找回心安的?你的回答会是一个轻浅又从容的微笑吗?


互动话题:背井离乡去都市打拼,或是父母在不远游,你会怎么选择?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留言互动


《好书推荐》


《努力,才配有未来》

作者:小川叔


内容简介:这本书是作者小川叔的一本暖心文章随笔集,书中用真实真挚的方式为读者们剖析职场和社会的人情冷暖。这本书有很多的互动内容,包罗职场工作、人际交往、情感苦恼等等,作者解答所有年轻人不懂的问题、拨开他们人生的迷雾。关于年轻时应不应该去远方漂泊,作者也有自己的体会。









《努力,才配有未来》节选


外出打拼的我们,如何克服“漂泊感”?


      见过很多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在,不远游。一大批才毕业或者毕业一两年的朋友都拿这句话当作自己最后走上回家之路的指导思想。,那时候,我们的父母大多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到底是你能给他们照顾多,还是你享受他们给你的照顾更多呢?

      我每周一下班之后都会给老妈打个电话,电话的内容无非是一些家长里短。我觉得人是很奇怪的动物,我们少年时代没什么成就的时候,反而容易说:“我很好!我没事儿!”相反,当你真的有了一些成绩,你反而会很容易说一些工作的苦闷。当然,这不排除一些爱面子的人一直都报喜不报忧。

      我大概是从32岁开始,才在电话里说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烦心事儿,心理学上管这个叫作示弱。当你没钱的时候,你不敢去诉苦,因为既穷又不快乐,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相反,当你赚到一些钱的时候,你去说说你的不容易,这样至少亲人能理解,那一两万元的薪水其实没那么好赚。

      我每次都喜欢在电话里和老妈发发牢骚,比如,最近地产市场不好啦!公司压力很大啦!生活很不容易啦!有时候在末尾,我偶尔会加上一句:“改天要是我过不下去,老太太,我就投奔你去吧!回家找你去!”然后我老妈就在电话那头很幸福地大笑。混不下去,就回老家,这话在31岁之前,我从来都不敢提,也从没想过。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的想法一样,毕业之后就再也不向家里要钱了。这个想法在当年是我为自己毕业上的第一课,我称之为“长大”。

      我始终觉得,长大,就要从经济独立开始。我和很多大学生一样,不是在北上广这种大城市读的大学,大学四年在校园里可能有过那么一点点名气,但是的确没留下什么钱。好在我会画漫画,所以我把这四年发表过的两三篇漫画的稿费3000多元存了下来,成了我毕业后的第一笔活动资金。毕业之后去福建,是我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我想远行,一来是我一辈子没走过那么远,二来是我必须给自己一个“断奶”的调试。

      断奶,是长大的第二步。为什么我敢那么做,也许是因为我觉得只有走得远了,才能不想家,或者说即便再想家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回来的。毕业工作,和读大学是两个概念。虽然我们读书的时候也一样远离父母,甚至背负所谓的课业压力,但是到毕业之后才发现,那些校园里的小打小闹比起社会来说,简直是毛毛雨。

      可能很多人在校期间也有自己独立出来租房子的经验,并且也以为自己照顾自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但是你忽略了,你租的房子多数在学校附近,所谓的知根知底、环境熟悉,最不济你说要搬家,还能做到一呼即应,来几个同学帮忙呢!可走向社会就不是这样了。你对这个城市不熟悉,也许要有一段时间住地下室,和陌生人合租。你会遇到种种不容易,被骗、被骂、被贬低,这时候的压力和迷茫是空前的,而家庭的慰藉会成为最大的安慰。

      有多少人受了委屈会第一时间想给家人打个电话?有多少人曾经有一肚子话想说,却在那个熟悉的号码拨通之后,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最后只能平复住哽咽地说一句:“没啥!就是想你们啦……”

      “混得不好,就回家。”这句话是我不善言辞的老爹在我决定来北京的时候留给我的。我却梗着脖子回了一句:“混得不好,我才不会回来!”其实我现在都不知道,当年老爹听到这句话,内心是怎样的痛苦。但是对当年的我来说,不能软弱,不能倒下,不能逃避,我不能给自己任何一丁点儿想回家的念头。因为我知道,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一切就都完了。

      所以在来北京第一年无数次加班到凌晨,我没想过回家。在第一份工作上班不到十天,接到通知说自己不符合要求,可能随时被替换掉的时候,我没想过回家。我一度扪心自问:我来这个城市到底是为了什么?那时候,我没想过回家。在活动现场看着一切圆满落幕,我在后台捧着已经冷了的盒饭,给自己倒一杯热水,吃到当天第一口食物的时候,我也没想过回家。

      曾经一起北漂的兄弟在登上回老家的火车前问我:“小川,你现在毕业五六年了,你在这个城市依旧混成这样,你有没有想过,继续留下来有什么意思?”我望着远去的列车,内心也在问自己:我不属于这个城市,我留下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出来混了这么久,马上30岁了,没赚到钱,也没有什么成绩,我留在这儿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呢?因为我总觉得,只有留下来,才会有希望……

      那位好哥们儿后来发短信给我说:“我决定回家是因为春节的时候忽然发现父母都老了,而我竟然没能陪在他们身边,我觉得有愧啊!”他在北京一直混得不如意,他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他拒绝去学习新技能,他甚至一度觉得周围的人都在和他作对。他看不上自己当时微薄的薪水,觉得与其拿那么一点儿钱,还不如回老家舒服,最后他决定走了。

      我觉得很多人越是生活得不如意,就越容易拿家去比较。至少老家你很熟,至少家人可以给你照顾,至少回家你觉得安心,至少……你觉得内心不空了。漂泊感,是所有外出打拼的人都要克服的。如何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和父母人格平等的独立个体,也许这是一辈子都需要修炼的课题。

      许多年后,我才想明白当年那位兄弟留给我的问题,你为什么要留在这儿?因为我想要变得独立。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面对以后更大的考验,变得坚强。

      后来,我曾经把这个故事告诉另外一个朋友。我说:“我知道如果我退缩,回家和父母团聚,他们会百分之百地接纳我!我也会陪着他们老去,那或许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但是我不想那样,在父母双亲都可以照顾自己的时候,这漫长的十年甚至二十年,是属于我的。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就是这十年的光景自我塑造的结果。我并不觉得不能守护在父母身边就是不孝,因为我在努力成为将来父母可以依靠,甚至为之骄傲的人!我的父母对我没有太大的期望,他们不过是希望我平安、幸福,我相信大多数父母也都如此。他们并不见得多希望自己的孩子做高官、赚大钱,他们只希望孩子能快乐。

      而什么样的自己才是最快乐的?莫过于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那种人。我们老家的人常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啥是出息?不过就是你能活成你想成为的样子!我每年春节都要回家,在家里待着,陪老妈看电视、聊天。每年我都会和老妈聊起我这一年在公司里、在生活中发生的那些事情。这是我一年中最难得也最轻松的自我总结。我知道老妈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她也明白:孩子已经长大了。

      我不敢说,现在的我是不是一个值得让父母在外人面前提起来为之骄傲的榜样,但是至少这十年,我慢慢地活成了一个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成就自己的人。我觉得,我很幸福。

      那句古语“父母在,不远游”的下半句叫作“游必有方”。意思是:当父母都还健在的时候,子女不要远行,如果要去,那么一定要有一个方向!其实父母期望的并不多,他们也许从未期望你一直能够陪在他们身边。他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而你要孤独地生活下去。你也迟早有一天会为人父母,去做血脉的延续和传承,那么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塑造一个怎样的性格,也许才最重要。

      我们决定了远行,就一直走下去。累了、困了、倦了、迷茫了、孤独了、痛苦了、哭泣了,只要一直走下去,就能找到方向!穿过风雨,穿过迷雾,穿过荆棘,穿过岔路,你总会到达一个点,获得一种完满与收获。










夜书房主题歌单


朴树《猎户星座》

朴树《平凡之路》

罗大佑《只得一生》

林忆莲《野风》


《长安夜书房 》编后语

      漂泊,也许这本是人们必经的命运。在找寻自我的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段漂泊的时光。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知识结构、视野和生活习惯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回到熟悉的家乡,还是留下来扎下自己的根,都在于我们的创造、收获和选择。



      有人曾说:“隐藏一片树叶最好的地方是森林”。也许我们都误会了自己,觉得自己向往宁静,却不知道我们从来离不开喧嚣。人,离不开人群,有人群的地方才会有更好的风景。所在的这个人群里有梦想,有希望,有爱情,有那些内心的渴望。漂泊从来不是简简单单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漂泊也从来不是让一个人慢慢蹉跎变老。从陌生到熟悉,从期待到习惯,从低迷到承受。慢慢融入了一个城市的生活,无论漂泊在哪个城市,纵然也会让人迷茫,让人孤独,让人感觉不到圆满,但漂泊是为了找到自己,让我们成长。



      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这样的诗句:“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我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每一个漂泊者内心都有一种东西,那就是我们最初选择漂泊的理由。只要努力朝着这个理由前进,细化它,征服它,实现它,相信这样漂泊的意义才更大!愿所有的漂泊者,都能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勉!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更多精彩

【夜书房】天地大美未写尽,斯人已骑白马去

【夜书房】舌尖上的春节——家乡味道

【夜书房】春节不做熊孩子,少不了这样的礼物

【夜书房】请不要让春天寂静而来

【夜书房】最好的辞旧迎新,是减少无效社交

文字编辑、初审:小黎

排版:吕卓培

复审:郭伟玲

终审:摆卫军

FM106.6 /AM693陕西新闻广播

23:00---00:00 

《长安夜书房》

每天读好书

听直播APP蜻蜓FM|企鹅FM|搜索 陕西新闻广播

微信公众号|搜索 陕西新闻广播

新浪微博|搜索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

广告与节目合作请致电:029-85231586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