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中国最传统的乐器——笙,历经3000年,音色更加精准、优美!河北杂技频道《河北非遗之赵家笙》马上播出!

中国最传统的乐器——笙,历经3000年,音色更加精准、优美!河北杂技频道《河北非遗之赵家笙》马上播出!

2022-07-26 21:23:18

 

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它作为中国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在今天这个乐器纷呈的年代,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河北省涿州市豆庄乡的南寺村同样有着笙文化,与之不同的是这里是笙的制作地。

20145月在北京国际乐器展上,作为国礼送给沙特王子的笙就是出自南四村村民赵宏亮之手的“赵家笙”。然而让我们感到疑惑的是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笙,为什么仍旧备受青睐,它到底是怎么样一种乐器,它又是如何诞生的呢?据史料记载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公元1401年到1122年的殷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尔雅·释乐》中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发展到西周礼乐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高峰。西周乐有了系统发展,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笙、埙、鼓、管、弦、磬、钟、柷等。

在周礼当中,笙既是乐器又是礼器,祭祀的时候摆上笙,盼望来年五谷丰登,还有一个多生劳力,多生贵子的祈愿。因生与笙谐音,所以笙就被赋予上了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这一美好的寓意在现代的年画中仍就可见。

战国时期,笙在宫廷音乐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唐朝采取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随着琵琶、箜篌、唢呐、扬琴、二胡等一系列外来乐器对本国乐器的影响,笙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受到冲击,笙也不再是接待贵客的必要之选,在很多重大的节日和娱乐场所里,笙的身影也在慢慢减少。

笙的发展到元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败,但是喜爱笙的也大有人在,笙在他们手中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乐器,已经趋向于艺术品,笙的形态在他们手中逐渐发生着变化,唐朝时期的笙有着雍容华贵的形态,而到了清代笙逐渐变瘦,呈现苍劲有力的姿态,笙的身体上开始有各种雕刻精美的绘画艺术。

笙在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德国人根据笙的发音原理,发明了管风琴。新中国成立,由于国家对文化艺术的重视,笙再一次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伴随着乐曲也突飞猛进的增多,然而笙也遇到了问题,由于笙音域的局限性,很多乐曲,笙都难以完成,所以笙的改革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赵宏亮,我国著名笙制作大师、赵家笙第三代传承人,第一代传承人是赵亮的祖父赵伯纯,第二代传承人是赵亮的父亲,那么赵亮是怎么接触到这一行的呢,这还要从赵亮的爷爷赵伯纯开始讲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文化艺术有了很大的重视,并成立了北京民族乐器厂,将专门的技术人员聚集在北京民族乐器厂,对民族乐器进行改革,加键笙、加键唢呐、十二平均律扬琴等乐器相继出现,丰富了我国民族器乐,为发展民族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赵伯纯就是其中一员。

退休后的赵伯纯,回到老家继续制作笙,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亮踏上了这条道路。在祖父赵伯纯的教导下,赵亮不仅学到了作为一个匠人的职业道德,还学会了制作笙的全部技艺。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重新制作笙的条件趋向成熟,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赵亮在一九八九年,重新拿起这门手艺。一九九三年,赵亮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为笙界名人。

时至今日,经过二十七年的发展,赵亮制作的赵家笙已销往国内外,2013年十月在上海国际乐器展上,赵家笙受到国际友人及国内笙演奏家的一致好评,华夏鹤鸣笙乐团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使用赵家笙演出,除此之外,很多音乐家对赵家笙也是情有独钟。

赵家笙之所以受欢迎,与它精准的音色密不可分,而想要达到这一步,从制作工艺上就要精益求精。

赵家笙具体制作技艺,请看河北杂技频道《河北非遗之赵家笙(上下)》

亮在制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制笙过程中,不仅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推动了笙的发展,如今他是中国民族管弦乐笙学会荣誉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制作委员会理事,2014年还被聘为中国民族管弦乐乐器制作改革委员会小组组长。我们相信笙在赵亮的手中会愈发光彩,笙的声音也会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河北杂技频道《河北非遗之赵家笙》(上下)播出时间:2016年12月30、31日首播,2017年1月5、6日重播,播出时间:9:58   21:00


“弘扬河北文化,展示民间技艺”,河北杂技频道,一直在努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