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雷光耀:谱式及其唱名法的语言符号学特性与视唱识谱的路径分析(下)

雷光耀:谱式及其唱名法的语言符号学特性与视唱识谱的路径分析(下)

2022-06-13 23:39:4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接上一篇:雷光耀:谱式及其唱名法的语言符号学特性与视唱识谱的路径分析(中)


视唱在教学中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识谱,事实上通过视唱,学生除了可以获得熟练识读乐谱的能力外,还可以增加音乐语言的积累,通过体会大、小调式中各音对主音的倾向性以及主音所具有的向心力而建立调式调性感。可以说视唱是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语言、建立调式调性感的最直接、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并发挥视唱的作用。目前在我国流行最广的谱式有两种:五线谱与简谱。在专业的艺术院校和多数的文艺乐团多使用五线谱,而简谱据说因为其“业余”正在逐渐被清理出这些“专业”的领域。作为对谱式的研究,为此我们有必要从语言符号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科学而客观的分析,知晓其谱式分类和识读机理,便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音乐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


一)简谱。简谱的全称是数字简谱,属文字谱类谱式,它16世纪中叶初步成型于欧洲,17~18世纪经法国方济各会修士苏埃蒂及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卢梭等人的加工而渐趋完备。[①]20世纪初简谱经日本传入中国后,由于其读写原理与同为文字谱类的工尺谱完全一致,但谱面更加简洁明了,因此很快“独、揽、梅、花、扫、腊、雪”便取代了“上、尺、工、凡、六、五、一”,在短时间内简谱就完成了对工尺谱的更替,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专业人士与民间所普遍接受与认同,其时成为了中国应用最广的谱式。包括20世纪后期出版的《中国民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等众多专业音乐集以及大量的普及性歌曲集都采用简谱印制发行。


简谱在中国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如鱼得水,得益于它和汉语言文字同构性的原故。汉语属单音节语言,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②]汉字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方式不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个体如果真正要认识某一单字,学到后并将之贮存,以备以后随时检索出来应用,他必须在短期记忆阶段,将该单字的字形、字音、字意,分别编为形码(visual code)、声码(acoustic code)与意码(semantic code)。经过编码之后的讯息,始可贮存。”[③]所以汉字的特点就是字形、字音、字意集于一体,高度统一。简谱将1—7的七个阿拉伯数字唱做哆、唻、咪、发、嗦、啦、替,字形简明,发音单纯;简谱采用首调唱名法,它的每一个唱名都与调式音级相对应,在调式调性的音乐语境下,其每一个唱名所包含的调式音级的功能意义非常明确,将形码、声码与意码集于一体,互相对应,与汉字的功能与构成完全一致。其节奏组合符号也简洁明了,易于辨识,完全应合了将汉语作为母语的人从小就习得的语言认知方式和习惯,正是这个原因,决定了中国人对简谱的学习和应用格外得心应手的现状。“文字谱是我国传统的乐谱,在简谱传入的时候,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文字谱的历史。其中的工尺谱,不仅仅汉族使用,一些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也在使用。”[④]事实告诉我们,所有的谱式及其唱名法都是学习、掌握音乐的工具,对简谱这样一种简便、易学、好用,并已融入了中国文化体系的音乐学习与传播工具,在看到它在某些专业领域应用中稍显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在音乐普及与推广中的优势和价值,一个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应该具有这样的专业眼光,如果对简谱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片面地予以否定,那就未免过于简单粗暴。


二)五线谱。五线谱属于音位谱类,它是根据固定的线与间,将音符置放在不同位置来记录音高的谱式。五线谱诞生于11世纪,。同时圭多还推出了一套六声音阶的唱名法,“任何六音列的六个音符,无论位置如何,均唱做Ut、Re、Mi、Fa、Sol、La的音节”[⑤],它们“体现了每个音符与其他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半音对于寻找定位至关重要,它总是位于两个中间音符Mi和Fa之间。”[⑥]这种唱名与音级结构相统一的规则,就是今天首调唱名法所奉行的原则。“圭多推出这个唱名法,是把它当做一种新的和更加有效的学习视唱和用听觉记录陌生旋律的方法”[⑦]。17世纪以后,法国人为六声音阶增加了唱名Si,并将Ut改为Do,于是唱名法逐渐形成了调式音级与唱名相剥离的固定do唱名法(即固定唱名法),以及调式音级与唱名相统一的流动do唱名法(即首调唱名法)。这两种源自欧洲、在欧美并行不悖的唱名法于上世纪初在中国进入课堂后,却为孰优孰劣而引发了数十年的争论,如今看来令人唏嘘。现在业界能回归理性,重新审视、客观评估两种唱名法各自的强弱,择需而用,不能不说是视唱练耳教育界的幸事、广大学子的福音。当然最终选择什么唱名法,是会对视唱练耳的学习乃至未来的音乐实践产生直接影响,而唱名法所关联的条件因素,又包括听觉的能力以及唱名语言的思维定势,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问题,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阅拙文《对视唱练耳教学唱名法及其选择的思考》[⑧]。下面主要对两种唱名法的识谱方式及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为提高视唱的学习效率提供襄助。


1.固定唱名法是最具音位谱优势的唱名法,它将唱名、音名与音符在五线谱中的位置集于一处、统于一身,便于记认、直观易懂。特别是它与西洋乐器学习中的指法相对应后,形成了唱名——音位——指法的一体化,应合了心理学中所谓的“关连效应”,学、用两便,故而为学习西洋乐器者所推崇。但固定唱名法由于其唱名与调式音级并未关联,在视唱学习中,一部分学生是靠所具有的绝对音高能力的帮助,另一部分则是依赖长期感性积累所形成的调式调性感的引导。而出现学习问题的学生们正是既不具备绝对音高能力,又没有调式调性感,所以无法把所听到的或即将要唱出的音纳入到一个组织体系——调式内,他们对音的感觉是孤立、模糊、茫然的,或者说他们因为没有“方向感”和“引力感”而失去了对音的掌控力。对这一部分学生的问题,必须从加强调式调性感的训练入手,理论指导与实践训练并行,要使其不仅知道一个音在某个调里的实际音高,更应该知道这个音在调式中所处的位置和功能。只要经过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在其调式调性感逐渐建立的同时,他们的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假如学生对某个音只知其音高和位置,不知其在调式中的功能意义,也就是只知“声码”、“形码”而不知“意码”,这不仅会影响视唱的学习,对其理解与表达音乐也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调式属性感知能力是涉及到深入地领会与理解音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在理解音乐风格方面更为重要。”[⑨]


2.首调唱名法识谱的方式与路径多种多样,这里主要谈其中两种较为典型的方式。

(1)空间距离识谱法。虽然同样是五线谱,但首调唱名法的识谱方式及路径与固定唱名法完全不同,因为在五线谱中音高(音名)的位置是固定的,但首调的唱名却是流动的,如果仍按照学习固定唱名法以记识音位的方法识谱,就必然会因认知心理与方式存在差异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乃至因互相干扰而引发混乱,所以教学中切忌对某种方法的盲目照搬。


“空间距离识谱法”是以五线谱的线与间为坐标,根据不同调的调高位置“先确定第一个音符的唱名,然后就根据第一个音符与第二个音符相距的空间距离(线和间的数目)确定第二个、第三个等后续音符的唱名读音。”[⑩]也就是说它是将五线谱的线位作为坐标,依据两个音符之间空间距离的远近和音高走向进行识谱。因为所有同类调式在不同调高的内部其音程结构相同,所以当确立了一种音高位置上的识谱模式后,就可以利用迁移原理,将这一模式快速移至不同调高的位置练习,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视唱教学忽视了这个关键点,不是去培养学生依据两个音符相距的空间距离确定第二个音符唱名读音的思维方法,而是把固定唱名法根据空间位置确定唱名的思维方法移用到首调唱名法上,要让学生背出七种唱名位置,……使得首调唱名法在视唱第一心理反应阶段的学习要花费七倍于固定唱名法的时间。”[11]这是首调视唱教学最常出现的误区。很多人只看到五线谱的音位谱的表象,而没有注意到五线谱的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识谱认知心理的不同,只是想当然地将一种唱名法的学习方法套用到另一种认知心理与学习方式炯异的学习过程中,这种文不对题、似是而非的做法使得视唱练耳的教学事倍功半。[12]这种“空间距离识谱法”还有一套循序渐进的辅助练习可以增强教学效果,那就是从一线谱开始学习,然后二线、三线、逐渐增加到五线,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养成按音符所在的空间距离识谱的习惯,这种模式在柯达伊教学法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首调识谱教学方法。[13]


(2)按调式音级识谱法。首调唱名法的特点在于唱名与调式音级合二为一、集为一体,这也是它相对于固定唱名法在培养调式调性感方面的最大优势。对于有一定音乐基础的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讲,这是帮助他们掌握“调式音级识谱法”的极大便利。具体方法是:首先查看乐谱的调号,明确其调式,然后以调式主音为基准,用阿拉伯数字对所有音级进行标注,无论大、小调还是其它调式(包括中国五声性调式),均将大调的一级音(或五声性调式的宫音)标为1,唱“do”;二级音(或商音)标为2,唱“re”;以此类推标注完七个音的音级与唱名,这其实就相当于将五线谱翻译成简谱。不熟悉简谱的人群在初期需要一个适应性过渡,但这一方法从原理上讲并不深奥,因为学习《和声学》时,对和弦级数的标注与此理完全一致,只是在《和声学》中所采用的是罗马数字Ⅰ—Ⅶ(有些教材会用T、SII、DVII等,但含义相同),而此处所采用的是阿拉伯数字而已。需要提醒的是在采用《和声学》的标注法时,应与前面所讲的标注原则一样,即无论大、小调式,一律将大调主音标为Ⅰ,唱“do”;小调主音标为Ⅵ,唱“la”,这是首调唱名法的规则。待学生对以上原理及方法掌握后,就可以省略音级标注的环节,直接唱出调式音级相应的唱名即可。似这样采用首调唱名法,既发挥了五线谱的谱式优势,又规避了固定唱名法的学习难度,只要学生具备识别调号、确定音级的乐理常识,就能掌握这种“调式音级识谱法”。


在此需要特别提示的,就是在按以上首调识谱方式进行训练时,应选择专门为首调视唱教学所编写的教材,这样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价值与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凸显首调视唱的优势。李重光先生很早就提醒过:“为了避免学生按调死记各个调的唱名位置,在调的训练次序上,不采取一个调一个调顺次进行的方式,也不按照音位一个一个地训练,而是采用各个调齐头并进的办法。”[14]他所讲的正是此意。


结  语

视唱练耳是一门既浅显、又深奥的学科,它在音乐教育中所担负的特殊使命与作用,历来得到音乐教育家们的重视,也吸引着我们对它的不停探索与研究。本文从音乐与语言的符号学共性出发,借鉴语言符号学的方法论,对视唱练耳教学中发生的一些普遍而典型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探寻解决的方法,同时也对简谱与五线谱两种谱式及其唱名法,连同五线谱视唱识谱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归纳,以为教学提供参考路径。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任务与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针对学生听音、识谱等外在形式的训练上,而是要通过听音、听写、构唱、视唱等诸多教学方式与手段,教会学生熟练地识读常见的谱式,从学习音乐的字、词、句及语法规律入手,了解并掌握音乐的语汇及语法,获得像使用母语一样自如地运用所掌握的唱名法进行音乐思维及表达的能力——即获得理解与运用基本音乐语言的能力,这是我们需要时刻谨记、不可偏失的目标与任务。


由于资料来源——更主要是外语水平的局限,文章所引述和参考的资料都来自中文(或翻译成中文)的文章,这必然会导致作者的视野不够开阔,引述资料不够全面,文章谬误在所难免,欢迎同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全文完


[①]大辞海编辑委员会:《大辞海音乐舞蹈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②]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年第一版,2015:38。

[③]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73。

[④]杜亚雄:《首调唱名法和简谱》,《人民音乐》,2005(10):48-49。

[⑤]托马斯·克里斯坦森主编:《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任达敏,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305。

[⑥]托马斯·克里斯坦森主编:《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任达敏,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305。

[⑦]托马斯·克里斯坦森主编:《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任达敏,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304。

[⑧]雷光耀:《对视唱练耳教学唱名法及其选择的思考》,《中国音乐》,2013(1):183-187。

[⑨]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228。

[⑩]张羡声、吴华山、龙玉兰、肆口:《一种符合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实际的视唱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8):5-7。

[11]张羡声、吴华山、龙玉兰、肆口:《一种符合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实际的视唱教学法》,《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8):5-7。

[12]雷光耀:《首调视唱的识谱心理与教学》,《艺术教育》,2006(8):62-63。

[13]参见爱尔做波特·索妮《音乐的读与写》教师用书上册,,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十一、十二课。

[14]李重光:《首调唱名法初探》,《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3):56。


以上文字节选自 雷光耀主编:《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基本乐科教学及招生改革研讨会论文汇编》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直接进入微店购书

购书方式:

1、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微店购书

2、关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公众号,点击右下角微商城进入中国音乐学网书城购书

3、直接联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部:021-64315769、021-64313256

4、购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楼一楼 出版社小仓库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微信号:SHCM_press

扫码关注我社微信,获取更多音乐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