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寻根长武丧葬习俗变化的原因—— 答宁夏大学鱼兄书

寻根长武丧葬习俗变化的原因—— 答宁夏大学鱼兄书

2021-09-17 19:40:36

寻根长武丧葬习俗变化的原因

—— 答宁夏大学鱼兄书

前记:“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损也。故曰无适不易之术也。”

                                      ——《荀子》

在众多年轻好友中间,我与鱼兄常促膝长谈中国传统文化,如:戏曲,礼俗(丧葬文化)等。记得在此之前,最近的一次长谈,是在前年的一个晚上,我们二人在电话上针对丧葬习俗话题谈了一个多小时,相互之间把彼此所熟知的涉及此话题的知识进行了交流。前几日,鱼兄又再一次给我发了“以长武为例谈丧葬习俗变化原因”的问题,我知道这是鱼兄的毕业论文选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极为慎重,考虑几日后才下笔回信:

2016年11月份,有这么一则新闻,极力的刺入了我的眼球。标题是这样的“二十一名学者报书澎湃,联名呼吁保护乡村传统丧葬礼俗”。来自全球各大院校及其科研院所的二十一位专家学者在这篇联名书中用七条理由清晰有力地道明了丧葬礼俗存在的重要性,一时间征服了国人。《礼记·王制篇》中说:“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古语又云“化俗不易,贵在因民”,强调只要尊重地方礼俗和顺应民众意愿,才可能实现良治。

然而本文的副题是要谈其以长武为例的丧葬习俗变化原因,此“变化”一词可有几种解释:一为丧葬习俗的衰退,二为丧葬习俗的变革。但要谈其变化的原因,那么所要给出的答案,就必须将衰退和变革放在一起进行释因。

原因一,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其丧葬习俗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加之近几年中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纵然长武处于西北地区,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资源而经济有所发展。经济的发展对丧葬习俗的影响:首先,当人们的经济基础有了提升后,在丧葬工具的运用方面,就体现得尤为突出,然而这种突出的变化直接性地毁掉了丧葬习俗中本应有的一些硬件支持——比如墓室门的变化(水泥墓室门的使用),虽然变得美观,但并没有起到其所应有的作用,以而给逝者带来长眠后的烦扰;寿衣的变化(中山装,西装等新式样的出现),虽然与时代审美相匹配了,但却失去了传统中的那份雍容和丢掉了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宴席菜品的变化,虽然菜品质量提高,但往往脱离了长武本地红白喜事“八挎五”宴席的要求与内涵;出殡方式虽由灵车代替,但违背了丧俗中孝子抬棺的人伦要求,以及也破坏了原始乡村中那原生态的乡约礼俗,此等实例众多,不容盛举,能说明问题即可。综上看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许对更多的事情是有利的,但对于这里的丧俗是有害的,甚至有毁灭性的伤害。

原因二,外来文化观念的影响。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往往是难以永葆其本色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之间的交流会由少变多,那么难免就会出现借鉴,融合,摒弃的现象。比如,如今长武的丧事中,祭奠日当天会有挂衣上妆秦腔戏的演出;西洋乐器的加入,积极方面使传统乐队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富,但消极方面——是那些低俗文化趁机而上,二是惯坏了乐队的敛财毛病,大失其丧俗之味;当那些外来文化在长武丧事中站住脚跟后,那么本土的长武道场文化就因此被落寞了。凡此种种,这些该有的礼仪缺失,习俗的变化,的确让人叹惋!

原因三,传统丧葬习俗的自身不足。任何事物都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严厉地说,不是任何事物都能逃避自己的不足的。而丧俗自身的不足到底有哪些?这里仅举几例,给予辩证:传统丧葬习俗的程序繁琐,让人难以接受;以及对孝子的要求过于苛刻,让孝子们难以承受;还有前文中所提及的“长武道场文化”(其因主要形成于彭公镇的方庄村,因而全称为“长武方庄道场文化”也叫“打醮”)的衰落,几乎可以与丧俗的衰落可以等同。在丧俗中道场对于孝子的要求极为苛刻,整个程序极为繁琐,而且特别地耗时,耗力,耗资。如今道场文化的衰落,也与传承有莫大的关系,道场文化中“醮士”基本上都年过花甲,后来这些羽士(居士,醮士)的主心骨文东来去世后,也便意味着老一代“醮士”几近于消失,文东来之子文忠平继续继承,但人少力薄,一直难以再出东山。传统丧葬习俗中有一些脱离实际的东西,违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它的地位可能就会动摇。

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的和平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伦理对人们的规制。违背人伦者,肯定会被逐出人类这个群体。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拥护者,从内心深处都在企盼丧葬习俗能够有更强的生命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因为地方特色的丧葬文化,正是该地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标志。对于丧俗,我还是那个反问:死亡面前所有的生灵都是平等的,一个人一辈子,难道就不能享受该有的礼遇吗?非得要简化那些个存活已久的人类离世该有的礼俗吗?

 

后记:若悖人伦定造谴

    循俗尊礼水绵延

    纵使蹉跎日更替

    古礼遗风永不变

    

故友:曹文哲

      戊戌年春书于陕西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 曹文哲,男,生于1996年,长武相公龙头人。现就读于陕西理工大学中文系,全国高校文联会员。热爱传统文化,好诗文。曾在心灵文苑发表《四季之景》组诗,在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院刊《山南行》发表散文,随笔。






长按即可关注本公众号!

掌中的文艺圈、资讯圈、生活圈!

合作///投稿 微信1704218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