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关注】“沛筑之父”郝敬春收徒弟了,师徒二人将为沛筑的传承发展共同努力

【关注】“沛筑之父”郝敬春收徒弟了,师徒二人将为沛筑的传承发展共同努力

2022-04-02 19:51:51

8月14日,在“沛筑之父”郝敬春的家中,郝老师收了一位徒弟——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毕业生、南京晓庄学院教师龚雪,失传千年的古代乐器沛筑的制作与演奏终于有了学院派系支持。隆重而热闹的拜师仪式上,师徒二人共同表示,他们将共同努力,把沛筑的复原制作与演奏技艺上升到艺术理论高度,同时将学习研究整编成文,填补沛筑乐器无历史资料可查的空白。


郝敬春:开山收徒是为让沛筑不再失传

“筑”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相传先秦就有,到战国时广为流行。当年,刘邦在吟诵《大风歌》时击筑而歌,从此“筑”被称为“沛筑”。遗憾的是,宋代以后沛筑就失传了。十几年前,沛县人郝敬春经多方探访、研究,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在2010年时将汉代的“五弦筑”复原制作成功。至此,失传千年的古乐器“筑”终获新生。2014年,郝敬春制作的五弦沛筑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比利时王后,并收藏在比利时乐器博物馆中。



这几年,郝敬春一直为沛筑制作的创新改进及传承推广做着不懈的努力。之前,郝老师教过不少学生,包括不少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也包括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那些只能算是学生,不能算是徒弟。龚雪应该是我正式收的第一位徒弟。

郝敬春说。


教了这么多学生,为什么单单收龚雪为徒呢?


郝敬春说:

沛筑就像散落在民间的珍珠,需要传承,需要发扬光大。为了能让这种失传千年的乐器不再面临失传的风险,必须把沛筑的制作与演奏上升到理论体系化、系统化的高度。龚雪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又在大学任教,她的加入能将沛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院校音乐理论充分结合,更有利于沛筑的传承与推广。




龚雪:家乡情结让我想为沛筑做点事


龚雪是位土生土长的沛县姑娘,从四岁就开始学习钢琴的她,2005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后经学校保研拿到了音乐学硕士学位,2008年她当选为徐州城市形象大使,目前在南京晓庄学院任教。


上个月,我在《彭城晚报》上看到《她让“沛筑”之音在世界奏响》及《五十六弦“中华筑”获国家专利》两篇文章后,很受感动。沛县是我的家乡,沛筑又是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家乡独有乐器,我现在作为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的音乐事业做点事情。于是,我几经周折联系到了郝敬春老师。



与郝老师深入交流与沟通后,我对他越来越佩服。他能有决心和毅力,花了十几年的功夫,硬是将沛筑从2200年前的历史长河中‘挖’了出来,将这种失传千余年的乐器复原,其中所经历的艰辛是不为人知的。他的所有付出,正是践行了一种传承精神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历史和音乐智慧,正需要这样的人去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所以,我当时就决定要拜郝老师为师,与他一起共同担负起沛筑的推广传承工作。


龚雪:想把传统乐器融入中小学教改


龚雪表示,由于沛筑失传的太久了,目前关于沛筑的制作与演奏查不到任何历史资料,学术界关于沛筑的记载和相关音乐理论资料几乎为零。郝老师作为民间音乐艺人,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实践,将沛筑复原并制作出来,然后经过口口相传的方法,将沛筑的制作与演奏技艺传授给部分学生,这种传播范围太小,面也太窄。沛筑要想更广泛更长久地传承下去,必须把它作为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并整理编撰出相关的研究论文。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才能让以后的学习者有章可循,有资料可查。



前段时间,我在学院与一位教二胡的老师做青兰工程课题研究时,就曾经想过要把中国民间传统乐器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改中,让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现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多是学习竖笛和口琴,这些都是西洋乐器,并没有中国传统元素。我当时就想到了,如果能将‘沛筑’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这不是更好的推广和传承吗?

龚雪说,


沛筑当年之所以失传,或许是因为它已经无法适应历史的潮流,无法融入到当时的社会中去了。所以,今天的我们一定要对这种乐器及演奏方式做一定的创新与改进,让它在不失原汁原味的情况下,又能摒弃过去的不足与缺陷,让它与当下的西方音乐与流行音乐碰撞融合,以现在新兴一代能够喜欢与接受的方式方法演奏与学习,才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来源|彭城晚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