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制埙公开课】发声原理

【制埙公开课】发声原理

2021-09-18 20:13:02

【做埙公开课】

发声原理(基本概念)

小白陶乐(北京)

     声音的物理本质是振动。
     乐器里面,依赖固体振动发声的,根据振动体抽象出来的维度不同分三种,分别是弦鸣乐器、膜鸣乐器、体鸣乐器,对应一维二维和三维;依赖气体振动发声的统称气鸣乐器;依赖液体振动发声的没有。具体的乐器,固体振动的,凡是有弦的都是弦鸣乐器,例如西洋乐器三大件(钢琴、小提琴、古典吉他),民乐的琵琶二胡之类,都是弦鸣乐器;鼓类全部属于膜鸣乐器,鼓皮是振动膜;敲击实体发声的都属于体鸣乐器,例如西洋的木琴、钢片琴,中国的编钟编磬,以及木鱼梆子之类。凡是需要吹奏的都是气鸣乐器,不过气体振动也可以根据振动维度抽象一维二维和三维:绝大部分都是吹管型的,气体在细管状结构中振动发声,属于气体的一维振动;埙是气体在腔中振动,腔在三个维度上的尺寸都差不多,属于气体的三维振动,这是气鸣乐器里面很不常见的类型;气体二维振动目前好像还没有,也许以后会有这种类型的新乐器出现吧。
    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最直观的,音调就是音高,响度就是音量,这两个要素很容易理解。音色复杂些,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个音高的音,人听了也能区分出来它们不一样,能做出这个区分的因素就是音色。
     严谨一点的,按照振动频率构成来划分,声音可以分为纯音和复音。纯音为单一频率,复音为多频率。音叉发出的声音非常接近纯音,不过把音叉拿来演奏的人没有几个,毕竟单一频率的声音太单调,很没特色。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都是复音,发出包含多个不同的频率的声音,并且这些频率的振幅各不相同。
音调由各个频率中振幅最大的频率决定,这个频率就是这个音的音调。响度与频率和振幅都有关系,不过振幅是主因。音色最复杂,各个频率的比值以及各个频率的振幅的比值决定音色,只要这两个比值保持恒定,无论音调响度如何变化,都不影响音色。并且,人对于乐器音色的把握比理论上更宽泛,同种乐器演奏不同音调,这两个比值实际上是有一些差异的,只要它们能随着音调的连续变化而连续变化,不呈现跳跃性,人听起来就会认为它们是同一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这方面有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可以运用超吹来演奏的埙,并非很难做出来,但超吹部分和平吹部分的音色连贯性是很多做埙人最为头疼的问题——在平吹与超吹之间,它们的两个比值跳跃性太大了。也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埙的超吹在实际演奏中很少使用,哪怕用了,超吹的音也是多多少少听起来不那么像埙。
     再深入一点,需要明确几个物理概念:构成复音的多个频率当中,其中频率最低的为基音,其余频率为泛音,所有频率泛音的总和构成泛音列。注意这里说的泛音只限于物理意义,与人们所常说的与演奏相关的泛音概念不完全一样。复音按频率构成的相关性来划分,又分为乐音与噪声,其中泛音频率全部为基音的整数倍的叫乐音,泛音频率与基音没有明显的倍数关系的叫噪声。这个划分很主观,在实际当中,乐音与噪声并无明显分界。例如埙发出的声音就可以认为是介于乐音与噪声中间地带的声音,埙本身的泛音列就不一定全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演奏时可能还会夹杂一些气流噪声,只不过这些声音融为一体之后,还是比较接近乐音的。再比如大多数锣鼓一类的乐器,它们没有固定音高,单独发声可以认为是噪声,但与其他乐器编配在一起,也是构成音乐作品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用来独奏。
     更多与三要素相关的内容可以上网搜索,例如百度百科就有非常详细的解释。
     对做埙来说,音调代表音准和音域,响度代表音量和表现力,音色代表埙声音的美妙程度,具体形容词很多:饱满,柔润、古朴、沧桑,等等等等。音调响度音色这三个要素,是埙本身的固有属性,排除演奏者能力问题,也排除做埙人对于演奏性能的一些考量之后,这三个因素也是做埙人对于埙本身设计的三个终极目标。

    


▲▲▲扫以上二维码报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