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种类 >布依族的勒尤和勒浪

布依族的勒尤和勒浪

2022-06-14 04:51:06


布依族男子头戴民族头帕,奏响民族乐器“勒尤”。

    勒尤和勒浪,是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它们形似唢呐、无碗、上置虫哨吹奏,音色明亮而甜美。可用于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爱。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望谟、册亨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等地。
    布依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候,洪水滔天,淹没了世上所有的人畜。只剩下一对兄妹,兄叫木育,妹叫木燕,他们是被父母装在葫芦里才幸免一死的。洪水退去后,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常因思念逝去的父母和乡亲而心情抑郁。有一天,木育无聊中在火塘边用火筷子通穿了一根桐子木,正巧这时又由墙缝中传来动听的蝉鸣声,他受到启发,便在桐木杆上开了几个孔,想吹出蝉鸣来解除苦闷,可怎么吹都不像。他打开墙壁,蝉已离去,只留下一只蝉壳,于是木育便把蝉壳装在桐木上吹起来,居然发出蝉的优美歌声,他尽情地抒发思念之情。从此,布依族有了古老的民间乐器――勒尤。木育和木燕(有的史料称瓦莱和瓦媛),是布依族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是传说中布依人的祖先。可见勒尤创制年代的久远。 


    勒浪,是布依语音译,布依语“勒”是指唢呐,“浪”是坐之意,可直译为“与情人同坐的小唢呐”。民间又称竹唢呐。在册亨县,人们还解释为汉语“飘游浪荡”的“浪”,从勒浪吹奏的内容和曲调看来,译作“飘游浪荡的小唢呐”更为贴切。勒浪是勒尤的一种变体,由簧哨、侵子和管身等部分组成,不设共鸣筒(图右),全长45厘米左右。 管身不用木制,而使用一截竹管制成,管长40厘米左右,管身正面开有五或六孔,以五孔者居多。簧哨和侵子与勒尤的完全相同,也有的在管首部位套以金属箍。
    演奏时,管身竖置,两手扶管,左手食指、无名指按下两孔,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上 三孔,口含簧哨,用循环换气法吹奏,通过平吹和超吹,音域a―a2,有两个八度。发 音清脆(尤其勒浪)而甜美,比唢呐柔和,类似西洋乐器双簧管的音色,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演奏技巧比较丰富,使吹奏的曲调圆润流畅、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主要用于单独演奏勒尤(或勒浪)调――布依族一种体裁独特的情歌。
    勒尤和勒浪,在布依族世代相传,与青年们的恋爱、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是青年小伙子用来向自己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情的乐器,也常常作为定婚的信物赠给女方。勒尤和勒浪常于夜间在野外吹奏,可以吹出各种情话,以乐曲代替语言。勒尤(或勒浪)调委婉如歌、悠扬动听,除首尾稍有规律外,主要旋律常不受任何拘束地即兴发挥,同一曲调,每次吹奏都会有很大变化。经过长期的流传,每首乐曲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一定的含意。有一首勒浪调的意思是说:溪边泉水出岩脚,哥哥时常想着唱,金瓶打来哥不爱,单等情妹送给哥,银壶打来哥不爱,情妹手捧甜心窝,一心等妹来捧水,哪知情妹哄哥哥。多么甜润的乐曲,多么美好的含义,青年们听了怎会不沉浸在幸福的爱情生活之中。据说,这种勒尤(或勒浪)调,有几十曲之多。后来,随着简练而有寓意的歌词逐渐产生,就发展成为独具风采的布依情歌,演唱 时颇富特色,由于歌词简练,有些无词的音调,还用模仿勒尤或勒浪的音响来表现,很为别致。
    在黔西南的贞丰、望谟、册亨和黔南的罗甸等地,在北盘江畔的布依族村寨,每当月明星稀 的夜晚,就会听到由勒尤或勒浪吹出的悠扬而甜美的曲调。这娓娓动听的乐声,就像小溪的水,在山间潺潺流淌,那富有布依族乡土气息的音调,像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把初到这里的游人带入梦幻般的仙境,使人陶醉,令人赞美。流传较广的传统乐曲有《我还没有成家》、《想你呀,想你!》、《夜半三更喊妹醒》、《妹妹啊,你不要哄我!》、《吹起勒尤喊妹来》、《勾妹调》和《漂游调》等。
    2008年,勒尤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需要更多专业咨询与建议,欢迎关注下方点今文化工作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