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懂懂书童126期

懂懂书童126期

2022-07-26 01:34:31

图 | 徐悲鸿 《珍妮小姐像》

 

【一个成语】

患得患失

 

释义:

患,忧虑,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掉。形容一味地计较个人得失。

 

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孔子说:“可以跟品质低下的人一起侍奉君主吗?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虑患不能得到;当他得到以后,又虑患失去。如果虑患失去,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了。”

 

例句:

没有远大的理想而整天~,是注定干不成大事的。

 

【伴懂】

沙发上小憩,梦中醒来,满眼的泪。

睁开眼,发现自己竟然被紧紧抱在掐哥的怀里。

我抬头望他:“一个可怕的梦。”

掐哥爱怜望我,只是,没说话。

我急迫倾诉:“梦见我们到了一处大峡谷……不知为何我们没有身在一处。更可怕的是,我明明能够那么确切地感受到你我的落脚点……你我就在那峡谷的两端,可是……大雾弥漫,我就是看不见你的影子。我想大声喊你,然而梦中的我……心里明白,雾气和这峡谷的空旷,能把一切声音吞没……我那点细小的声音,能做得了什么。于是,我张着口,在心里大声地喊你,大声地喊你。可是……我知道,无论我用怎样的方式呼唤你的名字,你都是……听不见的。

我的泪水,已经覆盖了整张脸。

掐哥的手已经无法拭干我的泪。

但是,他仍旧坚持着,不停擦拭。

我那流不尽的泪,让我感到痛苦,也让他感到无助。

他只能再次紧紧拥抱我,任由我的泪水决堤。

我在他怀里喃喃自语:“我不喜欢做梦。梦,是焦虑的化身。”

掐哥心痛,已无法说话。

终于,掐哥胸膛的温度止了我的泪,我傻笑:“你我天天依偎,尚且如此。那些爱而不得的男女,又该如何渡……那无岸的爱河。

掐哥笑:“他们只能浸泡在河水里,一边扑腾,一边各自向上天祈祷,‘神啊,请怜悯我,让我不要再爱了’。”

 

【一句古文】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论语·子罕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注释:

罕,稀少,很少。

与,赞同、肯定。

 

参考整理:

1)解读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是其思想的核心。(来源:360百度

补充:“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历来倍受争议的一句话。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主要有三种。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和命运,他赞成仁德。

(2)孔子对“利”、“命”、“仁”的看法

子多言仁,亦赞许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对“仁”必然是持赞成的态度。并且在《论语》中,“利”、“命”、“仁”三者所提及的频率最高的就是“仁”——共59处。而杨树达认为孔子以“仁”作为最高道德,并不自称“仁”,也罕许人以仁,而判定“子罕言仁”。杨伯峻说“仁”为孔门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孔子少谈仁,一谈则被记载下来。这些解释实在太牵强。所以 “与仁”应解释为“赞许仁”,而不是“和(罕言)仁”。

子微言命,但畏天命

在《论语》中,孔子谈“命”有7处。孔子所说的命分两种:一种是死生寿夭,即性命之命;一种是穷达祸福,即命运之命。其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就是讲这两种命。

孔子是顺应天命的,特别是生死之命,纵使无可奈何也只能顺应天意。当冉耕身染重病时,孔子探望他,只能悲痛地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孔子关于人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观点还体现在:“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如命何!”(《论语·宪问》)孔子并不赞同子服景伯杀掉公伯寮,他认为自己的主张能否实行在于天命,而天命并非公伯寮可以改变的。

同时孔子是敬畏天命的。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天命”与“大人”、“圣人之言”都是君子要敬畏的东西。在这里,孔子将“天命”与“大人”、“圣人之言”放在了同样的位置,肯定了它的重要性。孔子一向极力推崇君子,而“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日》)。并且凭着他的个人经验,亦是“五十而知天命”。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虽然很少提到“命”,但他对“命”是一种赞许的态度,它是敬畏天命的。

子非轻利,而求合理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有的人说,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孔子对“利”是抱有一种轻视、鄙夷的态度的。然而笔者并不如此认为,因为以上句子中的“利”都是相对而言的。孔子是提倡“获利”的,而他反对、鄙夷的是特定情况下的“利”,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孔子对“利”的看法。

孔子主张“见利思义”。首先,“见利思义”中的“利”是在与“义”的对比当中的。也就是说,在“利”与“义”之间作选择,必然要选择“义”而舍弃“利”,就如“舍生取义”。孔子是一位非常推崇高尚道德的人,其中仁义是他推崇的美好道德之一,他也不会轻易许人以“义”。因而在“利”与“义”之间,必然是取“义”舍“利”。

孔子提倡目光长远,反对“唯利是图”。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这句话主要的是一个道德评价的标准。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一个道德评价的标准。之所以“小人喻于利”,是因为小人唯利是图、凡事趋利、放利而行,因此这里所鄙夷的不是追求利,而是不顾一切地追逐利的方式。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孔子在此主张人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为了小利而误了大事,但并没有否定“利”,或许也是说勿为小利而失大利。

孔子亦追求利,且一定的利有利于社会和谐,求利要有道。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虽后面说到“民无信不立”,但这里亦将“足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一个国家要统治有序就必须安民,安民的良方之一就是“足食”,满足民众的利益愿望。“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论语·尧日》)要管理得当,就要“就着民众的利益所在而使他们得利”,从而“讲恩惠而不耗费”。这里也体现了孔子对利的肯定,对民众讲利,其实是从政的一个重要手段。“利”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但并不能唯利是图、放利而行。孔子主张“利”有道,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富与贵,这是人们想要的,不用正当的办法得到它,是不接受的。(来源:claire的博客)

(3)子罕篇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一段摘抄】

能够画出一幅特殊的图画,或者雕刻出一个塑像,并从而使得几个物品变得美丽,是了不起的;但远远更为荣耀的,则是雕刻和画出我们所看透的那种气氛和生活环境,从道德观点来看我们是能够这样做的。影响时代特征的艺术,才是最高境界的艺术。

——梭罗《瓦尔登湖》

 

【伴懂】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用四部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

经部:指儒家学说。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能够载入历史的文化著作,应该是?

经部和子部表达对自身、社会、人类等的思考,史部记叙历史痕迹,集部抒发人类真性情。

思想性,时代性,抒情性,经久不衰。

闪光的思想,应该具有独创性、颠覆性,不是只言片语的搬运工。大胆质疑,孤独反思。

动人的性情,传达的是时代背景下的困惑,或者个人内心深处躁动不安的欲望和情绪。不保留的挖掘,倾尽全力的释放。

我有时会想,若有一天,我死了。

临死前,我最骄傲的一句话,可能是:“我活过,因为我曾幼稚地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思考过。”

 

【一篇文章】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春节都没变胖的人

 

1)有些人,一旦选择了自律,就不会轻易放弃。

就像《阿飞正传》里的那句台词: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你有多自律,你就会有多逆风飞扬。

2)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

如果自律也是分层次的,它至少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和身边多数人一样,你准点上下班,行为举止有度,孝顺且友好。

你约束自己,做一个,不轻易触碰生活底线的普通人。

第二层,是你发现和他人的差距。知耻而后勇,抛弃此前的懒惰和习性,努力追赶他们。

你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强迫自己不碰高热量的食物,你日省三身,持续发力。

最高层级的自律则是,你把自律当成了一种习惯,它已经深入到你的血液和生活。

无需任何的提醒,你就会成为那个高度自觉的人。

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候,就算所有周围的人都随波逐浪,你都会自觉地卓越,活出自己的高度。

这才是最值得推崇,和追求的活法。

3)真正的自律,就是在该做的时候,不管喜不喜欢,都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有人说,成年后有两种人,一种是成熟,一种是老。

实际上,成年后只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没有约束心的人,一种是高度自律的人。

4“我从未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秀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2018年目标

配图:欣赏22位中国现当代画家作品(3月份:徐悲鸿吴昌硕

音乐:接触22种西洋乐器(3月份:萨克斯、钢琴

国学:2017已读《孟子》,今年《论语》《庄子》《道德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