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百鸟朝凤》讲漏的历史,乐器轮回的宿命

《百鸟朝凤》讲漏的历史,乐器轮回的宿命

2022-06-27 03:30:00

1644年,清军入关,成百上千的中国人誓死不愿剃发留辫;

1900年,洋人进京,成百上千的中国人誓死不愿割辫蓄发。

1559年,明朝人徐渭望着金元外族留下来的唢呐,感慨中华正音的衰落;

2016年,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唢呐成了中国民间乐器的代表,遭受西洋管弦乐的冲击。

历史,时常在不经意间,给人一种轮回之感。

从电影艺术层面来看,《百鸟朝凤》或许是成功的,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对于历史的把握则有些偏差。这个偏差在哪里呢?其实就是电影中被赋予了象征意义的唢呐。电影中,焦三爷抚摸着珍藏的一个小唢呐,自豪的讲唢呐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清朝。恍惚间,我们会觉得唢呐是土生土长的重负哦民间乐器,是中国传统器乐的代表。

其实不然,唢呐本起源于波斯,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尚未有定论。但直到明代,中国人依然把唢呐视为外族的乐器。徐渭在《南词叙录》中写道:“至于唢呐、喇叭之流,并其器皆金、元遗物矣。”在徐渭眼中,唢呐是胡人带到中原来的乐器。徐渭进而愤愤不平地表示,琵琶、古筝、笛子这些中华传统的乐器,现在存不下来几首完整的曲子里。唢呐、喇叭这些“胡人”的乐器盛行,中华正音不在。

在徐渭的抱怨中,我们似乎看到了400多年前的一场对决。一边是以琵琶、古筝、笛子为代表的本土乐器,一边是以唢呐、喇叭为代表的外来乐器,那时的唢呐犹如《百鸟朝凤》里的管弦乐,站在台上睥睨地望着太师椅上的本土乐器们。这个似曾相识的场景,仿佛历史的轮回。

新闻眼

为了填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不能演奏低音的遗憾,音乐人文正在传统民族乐器的基础上,耗费十多年制作了乐器“文琴”,并获得了发明专利。2015年7月,。

素材速用

一只本是舶来品,如今却作为传统民族乐器代表的唢呐,在时间流逝里,抹去了自己异乡来客的痕迹。可见,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与时俱进,方能不被淘汰。



集训班招募 

名额火热预定中

那些承受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帅气和机智的宝宝们 

来学传媒吧 别苦了自己

你们还在等什么

联系电话:0791-88336038


优素教育 筑梦青春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