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这个女孩,要将中国经典音乐带往世界

这个女孩,要将中国经典音乐带往世界

2022-01-27 20:15:09

月28日,拿索斯唱片公司联手中国青年钢琴家陈心心(原名陈洁)推出新专辑《再现经典黄河/梁祝钢琴协奏曲》,这是继2007年《中国钢琴名曲集》后双方的再度合作。


  2009年,时值《梁祝》诞辰5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找到旅美音乐家陈心心,邀请其用钢琴演绎《梁祝》。陈心心接到电话后,用整整一周的时间,夜以继日地完成了对这一经典名作的钢琴改编。改编后的《梁祝》钢琴协奏曲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陈心心1987年出生于广东韶关,凭借在音乐上的过人天赋,8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学习,12岁即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与孔祥东、郎朗师出同门。16岁便与全球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费城交响乐团合作,之后更拿到众多国际钢琴大赛的奖项,被誉为“获奖最多的中国钢琴家”。2008年美国权威机构KDFC评选的“30岁以下30位最佳古典音乐家”,陈心心与郎朗、李云迪一起登榜,同时也是亚洲唯一入选的女性钢琴家。


  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她反复提到“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幸运的是,25岁的她已经找到了,陈心心坚信,将中国经典音乐带往世界,是她找到的“属于自己的音乐道路”。


  改编经典作品是冒险


  东方早报:之前《梁祝》也有一些钢琴独奏或重奏的版本,协奏曲的版本也有过,你改编时较注重哪方面?


  陈心心:我加入了许多这些年来自己积累的心得和弹奏钢琴的技巧,也包括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研究,我希望在技巧上去挑战和突破。我认为一部作品能被流传下来,并且被许多钢琴家演奏,成为主流曲目,它不仅需要在音乐上给予人满足,对于弹奏者本身也需要很大的满足感。我指的满足感是在演奏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技巧、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发挥的空间。因此我希望改编出一个在音乐上层次丰富、在演奏上富有挑战性的版本,例如突出钢琴的音域跨度、多变的音色,力度与弹跳性这些特有的优势,编织丰富丰满的和声,还有介入许多特色的钢琴语汇等,这样也能够吸引更多国外优秀的钢琴家关注这个作品。


  东方早报:改编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自己比较得意和觉得仍有缺憾的部分在哪?


  陈心心:我觉得改编经典就是冒险,一定会受到很多质疑。必须得说小提琴对这个乐曲的演绎是再适合不过的,弦乐的发声特点就是让演奏者在一个长音里就能制造出各种变化的色彩,非常适合表现七情六欲;而钢琴从机械角度来讲就是个打击乐器,它只能发出短暂的声音,所以在旋律的表现上达不到弦乐的完美连奏。所以如果想通过钢琴把小提琴的东西演奏出来,那不管再怎么弹也只是一个漂亮而苍白的拷贝。对于我来说,跳出小提琴根深蒂固的“烙印”,重新用我自己的钢琴语言去讲述这个故事,是最大的困难,但做到这点后,就是最大的收获。


  接到任务那会儿时间特别紧,我几乎一星期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如果说优势,我想那种短时间、高密度所创作出的激情、连贯性是最大的优势吧。缺憾的话,当时因为谱子刚写好,没充足的时间去排练,乐队甚至没听过,整个演出很仓促。虽然最后非常成功,但我觉得有许多激情的成分在其中。这两年在大陆、台湾陆续演出,每次的演出也都有录像,每次观看后我都会做细微的调整和改变。所以我觉得经历了两年的锤炼后,现在的录音版本是我比较满意的。


  在细小之处大做文章


  东方早报:钢琴其实是比较阳刚的乐器,作为一个女性在这方面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


  陈心心:作为女性有很多优势。我们往往可以在很多细小的地方发现可以大做文章的东西。就拿这张专辑中的《黄河》来说,气势非常磅礴,是典型的男性作品。在我之前已有很多的前辈录制过很有说服力的版本。因此,我更多的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去理解这部作品,而不是力量的角度。《黄河》分为四个乐章,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保卫黄河》,但是反而我更喜欢第二、三乐章。虽说它们是比较轻柔的,但是我觉得它们更能够表达出中华民族的韧性,不外露的一种力量。


  东方早报:改编中国名曲是你今后音乐生涯的发展方向吗?什么时候开始确定要走这条路的?


  陈心心:这不需要确定,而是一个中国艺术家本身应该背负的使命,我觉得将中国经典音乐带往世界是属于我的音乐道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灵魂,而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我觉得不能因为钢琴本身是一种西洋乐器,就限制了它更多的可能性和更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发展。


  东方早报:其实现在整体的音乐似乎在走下坡路,西方正统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都有这个问题,你结合了两者一起做,怕不怕在这条路上走不通?


  陈心心:你是说我做的事是“难上加难”是吧?我们就是要“知难而上”啊。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个哲学家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觉得自己处在一个最不好的时代”。我并不认为音乐在走下坡路,而是在一个调整期。因为音乐艺术如何与现代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找到平衡点,是大家需要去磨合的地方。我想作为一个艺术家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声音。作为一个年轻艺术家,不能有太多的惧怕,不能有很多游离于艺术之外的顾虑。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就一味去迎合市场、迎合大众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以后就很难有东西能够留下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