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唢呐:起源于古波斯的中国民族乐器

唢呐:起源于古波斯的中国民族乐器

2022-02-26 21:38:19

来源:伊朗艺术研究



去年“口碑最佳”的国产电影,莫过于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这部电影以秦川小镇的两代唢呐匠为主角,讲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历史变迁。从电影艺术层面来看《百鸟朝凤》或许是成功的,然而,它将唢呐看作是中国传统乐器的象征,在这点上却似乎有些不太准确,因为这种在中国如此接地气的乐器——唢呐,并非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乐器,是从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波斯乐器。


这种学术观点主要来自于日本学者林谦三,在他的著作《东亚乐器考》中谈及唢呐的起源: “中国的唢呐, 出自波斯、阿拉伯的打合簧(复簧) 乐器苏尔奈”。也就是说唢呐源自波斯与阿拉伯一带。


伊朗伊斯法罕私人音乐博物馆收藏的唢呐


唢呐(Sorna)波斯语写作:sūrnāy,sūr意为强音(strong),nāy意为笛子,是一种多用于聚会宴饮等欢快热闹场合的别种“芦笛”。根据记载,日落时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人民在城门或地方行政大楼前吹响唢呐,表示一天结束,颇有“鸣角收兵”的意思。


 萨珊王朝银器上记载的波斯传统“音乐会


波斯伊斯兰化后,唢呐的社会功用在宴饮欢庆与军乐之外,还被赋予了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中,真主用黏土造人祖阿丹(亚当)。此时,阿丹只是一具泥土躯壳,没有灵魂生命。之后,真主吹注真气于阿丹体内,使之具有灵魂和生命,成为活生生的“人”。因此,“吹气”在伊斯兰教中具有了神圣的意义。从而,芦笛、唢呐、号角之类的吹奏乐器,携带着宗教文化内涵,进入人们的世俗生活。阿丹与妻子偷食禁果,被真主逐出乐园。从此,阿丹(人)为了重返乐园,与真主合一,开始了不断的寻觅和追求。芦笛,由芦苇茎秆断离苇丛而制成,声音悠扬婉转,如泣如诉,正好契合了这种寻求重新合一的宗教情感的表达。苏非神秘主义的“神爱”理论常把真主视为爱恋对象,用世俗男女的相爱结合比喻人经过寻寻觅觅之后,最终与真主合一。这样的比喻在苏非情诗中大量存在,乃至积淀为波斯传统文化。这样的宗教文化融进民俗文化之后,婚礼就成为亦宗教亦世俗的“合一”文化的表达。芦笛如怨如诉,适合表达寻觅追求,不适合表达“合一”的热烈喜庆。因此,用于欢快喜庆场合的别种“芦笛”——唢呐,成为波斯民间婚礼上的主奏乐器。


 中国唢呐艺术家演奏唢呐


古代波斯(今伊朗)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其乐器和音乐体系以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对丝路沿线各地的音乐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早在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金、元时期,传到中国中原地区。曾译作“锁呐”“销呐”“苏尔奈”“锁奈”“唆哪”等名。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戚继光把唢呐用之于军乐之中,并在《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在清代,唢呐在宫廷被列入回部乐,也用于大驾卤薄。因两端都用铜制,又称“金口角”。后衍生出大唢呐、中唢呐和小唢呐等形制。今天唢呐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2006年5月20日,。


中伊商旅网与您分享不同视角中的伊朗

梦里波斯今何样-春花秋月总关情


欢迎投稿请发邮箱至:info@irangood.com

中伊商旅网QQ群:551839876

国内客服电话:15510088590

伊朗客服电话:0098 9107597244


中伊商旅网
公众号:irangood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