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微新闻】“第六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暨首届东方乐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微新闻】“第六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暨首届东方乐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22-07-08 01:21:17



12月8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承办的“第六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暨首届东方乐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乐器》杂志社记者受邀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研讨会。来自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及全国各地相关院校及研究机构、乐器制作企业的嘉宾参加了本届研讨会。本届乐器学研讨会以东方乐器为核心,本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针对“”主题,探讨东方乐器声学特征、工艺材料、历史文化交流等相关问题。乐器制造者针对乐器学的理论方法、应用技术等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研讨会开幕仪式上,中国音乐学院韩宝强教授在致辞中说出了举办全国乐器学研讨会的初衷:为什么我们要连续召开乐器学研讨会?因为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的乐器,就是音乐当中很重要的“器”。我们这个“器”,跟其他领域中的“器”相比,还是落后很多。对“器”的研究,我们做得相当不够。不够的原因还是我们这个学科没有建立起来。我们虽然开设了这个专业,但是跟现代科技还没有完全的融合。所以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为的是让各界的人在思想上能够碰撞,知识能够交融。大家在这里发表各自的学术报告,会有知识的交融,有助于我们这个学科的发展,给我们这个学科增加知识的含量。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张雅君在开幕式上做了主旨发言,她说: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乐器学研讨会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在这个平台上,各位专家学者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形成了高质量的交流成果。不仅有利的推动了乐器学科的自身建设,同时也对中国乐器的挖掘与研究、改良、发展,促进乐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乐器学研讨会是名副其实的思想的盛宴和学术的大餐。湖北省博物馆的张翔代表馆长方群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为期三天的研讨会内容丰富,论坛主题发言涵盖“东方乐器文化”、“乐器改良”“乐器博物论坛” “乐器科技” “学生论坛” “圆桌论坛”等内容。作为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器组合及改良乐器展演”环节将本届论坛推向了高潮。



在本届研讨会的“东方乐器文化”环节,;浙江艺术职业学校饶文心教授做了《印度的持续音乐器及其音响特征》的报告;上海音乐学院应有勤教授做了《竹管定音打击乐器的不同声学原理》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黄中祥做了《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冬不拉琴的嬗变特征》的报告;星海音乐学院陈明志教授做了“基于时空概念建构的东方器乐组合作品探究-- 以《听风的歌》及《千堆雪》为例”的演讲。



在“乐器改良”研讨会上,美国PANGEA音乐制作传播公司执行董事汪洪做了《如何传承中国名族乐器文化-参与美国凤凰城的乐器博物馆建管工作引发的思考》的报告,中国音乐学院程伊兵副教授做了《电子乐器:从诞生到未来》的发言;长沙市文琴学会兼文琴学会会长文正球先生的做了《音乐之美在于和谐》的主题发言。



沈阳音乐学院的赵广运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的刘勇教授以及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杨琛、泉州市泉港区文化馆馆长黄嘉辉、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铁梅、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教授李英等人分别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在研讨会上与大家分享。



“乐器博物论坛”是本次研讨会新设的主题论坛,著名音乐考古学家、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研究员兼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副会长冯光生先生的做了《晚商铜铃辨析》的发言;华南师范大学讲师张琳做了《周商青铜饶的出土情况及组合研究》的发言。陕西师范大学的杨瑾、中国民族博物馆的苗艳、河南博物院的李琴分别就音乐文物收藏、研究与策展等话题做了主旨发言。



在“乐器科技”板块,演讲内容主要包括:《乐器学与乐律学之关系》(中国音乐学院韩宝强)、《计算机听觉与音乐声学的结合之路》(复旦大学李伟)、《民族器乐独奏的录制》(中国音乐学院李大康)、《民族乐器录音的最佳方位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王鑫)、《琉特类琴弦的低科技研究》(中国音乐学院付晓东)、《乐器学学科的科技分层》(中国音乐学院李子晋)《民族管弦乐队常规乐器音强匹配研究——以四件代表性民族乐器为例》(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张有川)、《北京钟楼声效应初探——兼议古戏台利用空腔扩声的技术》(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杨阳)、《扬琴自动演奏机器人机械臂设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莉)。



在“乐器组合及改良乐器展演”环节,赵广运老师介绍了他改良的箜篌,演奏家吴琳用箜篌演奏了《春江花月夜》等三首箜篌作品;文正球介绍了他发明的文琴,并用文琴演奏了《渔舟唱晚》等作品;著名雷琴演奏家王华杰用雷琴演奏了他创作的《的婚礼》以及现代京剧选段《打虎上山》;文博介绍了他改良的花边阮和五弦琵琶,并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演示;;内蒙古潮尔学会会长、潮尔传承人布林巴雅尔为听众讲解了马尾胡琴及潮尔乐器的源流,并请李波和巴彦宝力格分别演奏了马头琴和四胡。华中师范大学的赵洪啸为大家演奏了他制作的陶笛,热烈欢快的音乐令人如沐春风。



“第六届全国乐器学研讨会暨首届东方乐器研讨会”收官于圆桌论坛,在付晓东等人“有关乐器学会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话题结束之后,于12月10日完美落幕。一位外地的参会人员表示:“今年参加乐器学研讨会,开放的学术环境、多元的知识架构,使我学到了知识、开扩了眼界,对今后的东方乐器发展、研究、工艺及科技有着积极推动的深远影响。参会的感觉犹如久旱逢甘露,更像是流浪多年的人找到了家。”他的话道出了许多参会人的心声。



正如冯光生所言:本届研讨会在历届研讨会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规模超前,在学术范围上也有所拓展,形成了技术与人文、创新与传承、中国与东方的衔接与对话。研讨会也由此成为乐器学学科领域类不同学科分支交流的平台。这是中国乐器学研究资源一次重要的整合,也是对中国乐器学学科建设的一次重要的推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我们的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