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千古名诗只写一件乐器,还是从外国传到中国的.

千古名诗只写一件乐器,还是从外国传到中国的.

2022-06-19 18:05:37

有史以来  迄今为止  古今中外

      有品位 有品质 有品格

      有深度 有厚度 有温度


                 古今史话




丝绸之路全史连载



第十一章载歌载舞来东方


 传入中国的西域乐器

西汉丝绸之路开辟,胡乐东来,西域乐器得以在中国内地普及,在南北朝时期,引进西域乐器甚至成为时尚,这是南北朝乐舞取得重大进展的现象之一。

箜篌是南北朝时风行乐器。箜篌是音乐的重要乐器种类。我国学者李玫指出:“佛经中如此强调箜篌,首先是因为的发源地印度从太古时代就有箜篌从埃及传入并一直延续到芨多时代,这期间箜篌广为传播、发展、成熟,已成为极受喜爱的乐器,便拿来作天界美妙音乐的象征,甚至在印度古代传说中箜篌是干闼婆发明的,同时也会做为音乐的重要乐器,所以说弓形箜篌是随传播的。”在印度伽耶发掘的石雕在弹箜篌图,为公4世纪中期至5世纪初期笈多王朝时代的遗物,可以由此推论古代箜篌形状,一开始便类似今日的“竖琴”。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中有弹奏箜篌的雕刻和壁画,均为北魏时期的作品,与印度笈多王朝相仿,两地箜篌应属同源。杜佑《通典》解释说:“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晋人曹毗在《箜篌赋》中曾描绘道: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

日本学者林谦三说这种弦乐器原是一路经过中亚,一路经过缅甸传入中国的。箜篌输入中国内地在武帝时期,那时西南海上交通开辟,箜篌由西南方传入,李延年创制祀神乐舞,其中使用箜篌做乐器。昭君出塞时,箜篌还是帝赐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的礼品。不过南北朝时的箜篌称“胡乐”,应是从西北传入,如《书》卷十五《音乐志》说:“今曲项琵琶、竖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前凉张重华镇凉州时,天竺国重四译来贡,其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毛圆鼓、都昙鼓、铜鼓等9种。新疆和田发现的土偶弹箜篌像、克孜尔千佛洞发现的木雕弹箜篌像与古亚述国的浮雕弹箜篌像极为近似。因此,南北朝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所用箜篌,可能与西亚地区的文化有一定的渊源。曹植与简文帝均作有《箜篌引》,可以知道这种乐器在南北朝时达相当普及的程度。曹植《箜篌引》写道: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箜篌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李贺《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生动地展露了“箜篌”弹奏出的神奇美妙的音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是源出于波斯的古乐器。早在秦汉时期,“琵琶”(批把)就已传入中原。刘熙《释名》说:“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却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公元前33年,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一路怀抱着琵琶的绘画形象,从古到今人人皆知的。但那时的琵琶是个泛称,像秦琴、月琴、三弦一类的弹拨乐器,几乎全包括在内。真正的西域琵琶是在南北朝时由龟兹国正式普及到中原,逐渐改变并完善其弹奏方式和外观造型的。“批把”二字写成“琵琶”是在晋代,如傅玄《琵琶赋序》说:“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取其易传于外国也。”日本学者岸边成雄考释琵琶的来源说:“古代梵语Barbhie,义云拨弦。它并非专指某种乐器,而是这类拨弦乐器的总名。与刘熙《释名》批把,音义并同,当公历纪前后,希腊有弦乐器名Barbiton,又古波斯语Barbat,都是印欧语系的转变,同为这一类型的乐器的名称。当公67世纪时,萨珊王朝的Barbat与传入中国的琵琶,形制相类,在古代波斯的陶器上,也有与这相类似的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琵琶广为流行。昭武九姓之曹国人曹僧奴、曹妙达一家,三代人以善弹琵琶而在北魏北齐时出名。

南北朝时期引进的西域乐器很多。《隋书·天竺乐》说:“乐器有凤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十五种,为一部。工二十人。”《隋书·龟兹乐》说:“其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筚篥、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铜钹、贝等十五种,为一部。工二十人。”《隋书·西凉乐》说:“西凉者,起符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据有有凉州,变龟兹声为之,号为秦汉伎。魏太武帝即平河西得之,谓之西凉乐……其乐器有钟、磬、弹筝、搊筝、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箫、大筚篥、长笛、小筚篥、横笛、腰鼓、齐鼓、担鼓、铜钹、贝等十九种,为一部。工二十七人。”

这些记载在石窟造像中都可以得到印证。如有学者统计,克孜尔石窟的17窟中所出现的乐器,有弓形箜篌16只、竖箜篌2只、阮咸10件、直项琵琶9件、排箫9只、横笛6只、筚篥3只、腰鼓5件、大鼓1件、毛员鼓1件、答腊鼓1件、铜钹2件。莫高窟的24窟中出现的乐器有曲项琵琶43件、直项琵琶27件、竖箜篌31只,弓形箜篌16只,阮咸12件、筝形乐器1件、横笛67只、排箫24只、笙18只、长笛18只、法螺18只、筚篥14只、角2只、腰鼓33件、行鼓12件、雷鼓3、羯鼓2件、齐鼓2件、担鼓1件、毛员鼓1件、都昙鼓1件、钹5

除了箜篌和琵琶,传入中国的其他西域乐器比较重要的还有:筚篥、横笛、胡角、胡笳等。此外,还有昙鼓、鸡娄鼓、铜钹、贝、羯鼓等。大量西域乐器进入中国内地,对于中国传统乐舞的改造有极重要的作用。前秦苻坚所用《乐》,乐器有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15种,北魏始用的《西凉乐》,乐器有钟、磬、弹筝、筝、卧箜篌、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箫、大筚篥、长笛、小筚篥、横笛、腰鼓、鼓、担鼓、铜钹、贝等19种,北凉北魏时使用的《龟兹乐》,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筚篥、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铜钹、贝等15种。中国在接受外来乐器时却又不重复外来乐器的编排使用,而且直接将外来乐器用于“华正声”的演奏。于是对外来音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改造,使得各种胡乐最后都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一部分。

(连载中未完待续)

感谢关注古今史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