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黄梅戏成全了他,他创造了黄梅戏——对话黄梅泰斗时白林

黄梅戏成全了他,他创造了黄梅戏——对话黄梅泰斗时白林

2022-05-19 22:48:02

点击"黄梅戏"  免费订阅


?黄梅戏家园?

邀 请 全 球 爱 好 者 聚 会

长按二维码加入

长按二维码,关注黄梅戏公众号,即可进入论坛!

全国1000多万的爱好者,在?黄梅戏论坛?聚会

以下内容,可点击了解
足疗拖鞋走走降三高!树叶染发,洗头就染发
固精不泄,强性延时!艾灸治百病,随身灸!
失眠课堂,解决失眠!偏方治大病,偏方大全
你想看的小说都在这!足疗拖鞋,健康养生!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18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前不为人知的地方小剧种,如今衍变成享誉海内外的艺术灵葩,这和许多人的努力密不可分,其中,时白林无疑是具有符号性的代表人物。

  近半个世纪来,时白林个人的跌宕起伏和悲欢离合皆因黄梅戏:因其配曲的黄梅戏作品蜚声海内外,他获得了世俗的名誉及地位;而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却被折磨得几欲自尽。好在,他终于挺了过来,并且以宽容、豁达的心态对待那段带给他伤害的岁月。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写出《天仙配》娶了“七仙女”

  吴怀尧:时老,说起您,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却妇孺皆知,看来您的作品比您的知名度要高。

  时白林:1993年10月在合肥举办我的个人声乐作品音乐会时,我们的一位省委书记,很激动地到台上祝贺,他说他有很多话要讲,长话短说就两句,“黄梅戏成全了时白林,时白林创造了黄梅戏”。但我一直认为,是黄梅戏哺育了我—当然,还有其他民族音乐。
  吴怀尧:说到黄梅戏,不得不说《天仙配》,这个戏不但倾注了您的大量心血,而且铸就一段姻缘佳话。您的妻子丁俊美,小您十岁,曾是严凤英的舞台姐妹,在电影《天仙配》中扮演过四姐一角。你们在一起五十余年,期间坎坎坷坷,相濡以沫,是什么让你们执手至今?

  时白林:按外国对婚龄的说法,2007年是我们的金婚年,我对我的夫人,始终保持一种仰慕之情。1954年我到黄梅戏剧团的时候,她才17岁,非常漂亮,我是她的老师,带音乐课,教乐理常识。二十岁时她嫁给我,我有义务和权利去疼爱她,任何非分想法都是不允许的。

  吴怀尧:呵呵,有点师生恋的感觉。在黄梅戏的创作上,丁老师对你也有帮助?

  时白林:那是当然,我有几个记黄梅戏唱腔的本子,第一篇记的就是她演唱的。回来我写唱腔,她是第一个听众,也是第一个把关者。我写文章,她是第一个读者,也是第一个参谋。

 








  时白林,1927年生。黄梅戏泰斗,当代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曾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其参与创作的《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孟姜女》、《》、《雷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黄梅戏剧目,多年来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已被公认为经典曲目。

主持

  吴怀尧,中国作家富豪榜品牌创始人,星榜文化传媒董事长。1984年生于湖北红安,师从现代汉语词典。17岁高二退学到北京做编辑;21岁进入知名媒体担任深度报道记者;22岁首创中国作家富豪榜引发空前轰动效应,让华语文学一夜之间举世瞩目。中国作家富豪榜已发展成公认的文化界奥斯卡,是全民阅读的超级符号和重要推动力量。
  B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忆严凤英心哀婉惜马兰别舞台

  吴怀尧:2008年4月8日,是黄梅戏表演名家严凤英逝世40周年的日子,当年,她的一曲“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风靡大江南北,时至今日,很多人在KTV还会点唱这一段。您和她还有王少舫不仅是合作伙伴,而且感情非同一般,能说说您的这两位挚友吗?
  时白林:我进安徽黄梅戏剧团时28岁,还是没有结婚的小伙子,进团后就跟他们合作。严凤英小我3岁,她天资出众,12岁学唱黄梅戏,15岁登台表演引起轰动,却触犯了族规,被迫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因为美貌出众,,她宁死不从。最后这个恶棍说:“你一定要走也行,但以后不许唱戏,也不许再嫁,要是被我逮到,一枪崩了你!”严凤英被赶出门后,不敢回原来的戏班子,一路奔波到大通、青阳。在青阳演出时又被当地豪门少爷强占,她以死相拼才保得清白……正是因为解放前受尽欺压的经历,她对新中国给予自己的机会和尊重无比珍惜,每一次演出都充满热情全力以赴,,她激动得在后台哭了一个多小时。

  王少舫长我7岁,他少年时期是一位京戏演员,在变声期的“倒仓”过程中嗓子曾经病变,由于保护和治疗得当和他坚持不懈的锻炼,终于练出了一副风格独特的好嗓子。我们仨一个单位,一天到晚在一起,上哪儿去都是三人行,偶尔我单独出差,回来后他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总算回来啦!在一起老吵嘴,分开后想得慌。”

  吴怀尧:你们并肩工作了十五个年头,合作过大小二十多部戏,在创作和表演方面,您怎么看待她和王少舫的表演?

  时白林:如果没有他们,黄梅戏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严王的配合在我看来是天衣无缝的黄金搭档,他们在艺术上对自己的要求都极为严格。
  吴怀尧:严凤英服毒的噩耗,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的?说说记忆中的那一天吧。

  时白林:1968年4月8日凌晨5点刚过,天没大亮,我还在睡觉,忽然铃声就响了,然后大家起来排队,然后听到有人大声说:严凤英了!

  吴怀尧:很久之后您才知道事情的详细经过?时白林:对。4月7日晚上,凤英服毒后没多久便被他的丈夫王冠亚发现,王冲出大门求救。因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次日凌晨,凤英停止了呼吸。

  吴怀尧:《红楼梦》中有两句诗:“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它们也概括不了您当时的感受?

  时白林:是呀,这些事过去都几十年了,现在想起来还会伤心,说不清梦到她多少回,每次梦里的情景都差不多,有时是在小河边,有时候是在她家里,看见她向我走来。我在梦里问:‘凤英,你不是已经死了吗?’她笑着说:‘没有啊,后来我又被救活了。”

  吴怀尧:换个轻松点的话题,继严凤英和王少舫之后,您觉得谁是黄梅戏的最佳拍档?

  时白林:当然首推马兰和黄新德了,他们配合默契,表演到位,唱腔的韵味浓郁,声情并茂,又是一对黄金搭档,多好啊!

  吴怀尧:马兰是您夫人培养的“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也曾演过您写的戏,但是2000年左右,她逐渐消失在舞台上,离开安徽淡出人们的视野,您知道是什么原因?

  时白林:这个事情可以说一说,但是不宜深聊,毕竟我离开剧院三十多年了,不是特别了解。马兰离开安徽黄梅戏剧团,我和我的夫人都感觉很惋惜,马兰是非常有才华的演员,形象好,形体漂亮,表演深入浅出,在表现人物方面更是有独到之处。她离开的真正原因至今我也没弄明白,也许她的先生余秋雨最清楚。

  C

  “自信自尊复自否,学古学今更学新”

  挺京剧入学堂 提倡艺术“更学新”

  吴怀尧:您房门口悬挂的罗汉竹上刻着的对联“自信自尊复自否,学古学今更学新”是您的艺术观吗?

  时白林:是艺术观也是人生观。我在音乐学院学的是都是西洋音乐,那时候音乐学院整个体系基本上都是照搬欧洲的,很多搞西洋音乐的人瞧不起民族音乐,有些搞京剧的人又瞧不起地方戏,偏偏我从事的黄梅戏就是地方戏,而且是地方小戏。这让我在开始时很苦恼,后来又想通了,既然我干这个工作,就要自信自尊,把它弄好,同时还要自我超越。当古也学了,今也学了,新的东西没学,还是要落后,因为观众对艺术是很挑剔的。艺术贵在出新,所以还得“更学新”。

  吴怀尧:在黄梅戏音乐史上,您是第一个采用总谱,又是第一个使用了混编乐队,第一个用手和板交替指挥,在《夫妻双双把家还》中第一个利用了西洋男女声二重唱的形式,对于传统戏曲的传统与革新,您持什么样的观点?

  时白林:没有继承谈改革只能是空谈。观众买票来看黄梅戏,就是要看、要听黄梅戏的声腔和韵味,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就是改革的失败。从作品和人物出发,不拘一格,力求达到继承与革新的和谐统一,这个是大方向。

  吴怀尧:,其中9首是样板戏,消息传出,众说纷纭,不少网友质疑独尊京剧与文化传统的传承背道而驰,对此您怎么看?

  时白林:我支持京剧进学堂,它是中国戏曲的一个代表,而且是集大成者,总要让后人知道一些。中国的戏曲艺术丰富多彩,它独特的个性,持久的生命力和受欢迎程度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D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生源越来越少,担心后继者断代

  吴怀尧:有容乃大,教育同理。您会不会提倡让黄梅戏也进教材?

  时白林:目前我正在编高中音乐教材,安徽的主要剧种都有入选,当然是以黄梅戏为主,有些唱腔的选段已由安徽省文艺出版社出版,简谱、五线谱的都有,主旨是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吴怀尧:这个教材是在安徽省内推行吗?如果孩子们不喜欢怎么办?是否担心惹争议?

  时白林:对。中国的传统戏曲、民族音乐艺术让后人知道并传承下去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前的洋务运动,五四运动,其实都有些负面的影响,就是崇洋媚外,我是搞音乐的,有些人谈到音乐,张口贝多芬,闭嘴莫扎特,动辄就说中国没有音乐—胡闹!中国的民族音乐很丰富,多的是。至于争议,我一直认为是好事,没有争议才是坏事。争鸣之后,肯定会留下有用的东西。

  吴怀尧:刚才您说中国的民族音乐很丰富,我奇怪在当今音乐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百科全书”《新格罗夫音乐词典》中,关于中国音乐和乐器的介绍并不是很多?

  时白林:主要是不被人了解,这些让我心酸,也是很着急。你看里面的介绍,什么日本三味弦啊日本笙,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教学生“六艺”,他把“乐”摆在第二位,他自己就是会吹笙的。三国时曹操在《短歌行》里面也说“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的就是这种乐器。后来笙传到日本,传到韩国,都是中国式的笙,传到欧洲,人家从十六世纪开始搞工业革命,他们就把中国笙发展成口琴、风琴、手风琴,不管怎么变化,都是从我们中国笙发展过去的。

  吴怀尧:看来创造和创新同样重要。回到黄梅戏,从现状来看,近忧还不明显,远虑是什么?

  时白林:黄梅戏在前进的道路上,千万不能断代,希望后继有人,第一要素是要有演员,因为舞台的中心是演员,然后是编剧,作曲,导演,这些方面要是断代了,就很难衔接。

  吴怀尧:有断代的危险?时白林:有这种忧虑,现在招黄梅戏的演员,每次考试的时候,生源越来越少啊,因为很多人都讲究学历,唱黄梅戏了怎么去读大学呢?这个问题一时半会还无法解决。当务之急是从有实践有经验的年轻人中挑选人才,把经验传授给他们。


吴怀尧:最后一个问题,1954年秋天您发表了《对改革地方戏音乐的意见》,文中对黄梅戏音乐改革的见解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次年初你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专门从事音乐创作,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你仍未停息,带研究生、参加研讨会、创作、写书、编书……我想知道,您还要工作多久?为什么如此拼搏?

  时白林:我所崇拜的音乐家贺绿汀先生九十岁时还在写歌,我还不到九十岁,比起那些著名的作曲家,差距还是很大的。很多人对我的赞誉,我觉得过了,感到汗颜,那怎么办呢?只好继续努力,在我有生之年,只要身体还可以,就会一直做下去,只要活着,就不会停止。

感谢观赏

想看更多

长按下图

免费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