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大型民族乐队的不足是什么?

大型民族乐队的不足是什么?

2022-07-08 01:16:58

1995年4月26日,笔者(于庆新)在张家港就“民族器乐的创作与发展”问题采访了上海电影乐团艺术总监、作曲家徐景新同志。

于:

目前,大家对民族乐队的编制、发展有些不同意见。你对此有些什么看法?

徐:

我们所要讨论的民族乐队,主要是指我们汉族的民族乐队。我国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首先是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20世纪50年代搞起来的,他们把不够完整的民族乐队逐渐建设成一支相对完整,而且能够演奏广泛曲目,并具有一定表现技巧和艺术水准的民族乐队。这是他们的历史功绩。尽管目前在管乐器和低音乐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不论你承认不承认,这个现实就摆在这儿,它的存在如果不合理,早就被淘汰了。现在海峡两岸与香港及新加坡尽管名称不同,例如“中乐”“国乐”“华乐”,但也基本是这个编制。这个历史的功绩不能抹煞。


现在我们从问题的另一面来看,大型民族乐队的不足是什么?首先的问题是照搬西洋管弦乐队。例如弦乐声部,二胡和中胡音色比较统一,高胡与它们的音色就不够统一,低音乐器还没有形成系列。港澳的乐队里高胡的作用相对比较重要,而我们比较注重二胡。高胡、二胡的结合上就不能照搬西洋管弦乐队的配器法,尤其在以和声等多声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时,盲目地照搬就反而会产生破坏作用。管乐的配器也不能照搬,有的乐器还不够平衡。笙是目前管乐器中发展最为完善的乐器,基本是十二平均律,而且已形成了高、中、低音的系列。笛子还不行。弹拨乐是我们独具特色的乐器,尽管有的音色还不够统一,但总的融合度还比较好。例如我常把中阮当圆号声部使用,通过它使弹拨乐与弦乐或笙达到融合,使其他管乐器向别的声部靠拢。这些乐器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的乐器制作家、作曲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去解决。


另外,我们也不妨把思路想得开一些,也可以做各种试验。彭修文先生做了改编外国交响乐的试验,我也曾把贝多芬的《命运》改编成民族乐队,也演出过,当然效果不是很好。我的目的是,尝试一下民族乐队表现多种复杂调性的可能性。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高演奏员的演奏能力,学会规范化的演奏。对于我们作曲家来说,一方面要注意民族乐器的融合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持民族乐队的个性特色。这也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要扬长避短,而不是相反。初学作曲的人如果写一部民族乐队的作品,失败的可能性就很大,因为民族乐器的配器太难搞,再加上有的乐器不规范,或个性太强。笛子的问题就比较复杂,用什么调,在什么音域最好听,都要好好研究,否则费力不讨好。唢呐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两件乐器都是这样,掌握不好就会出问题。但是,如果你掌握得好,它们的风格又会表现得非常好。弦乐、管乐的问题虽然没有这样大,但也有个多声部结合时的融合问题,甚至空弦的安排等都要注意。我在民族乐队的写作中,对调性的安排很当心,一般在三个升号和三个降号之内的调比较好演奏,四个以上的就要当心。许多演奏员是用首调概念,升号、降号或转调多了就比较麻烦。当然作曲家也不能一味迁就演奏员,也有个改造乐队的问题。演奏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像朱践耳先生给刘英写的唢呐协奏曲《天乐》,虽然很复杂,但演奏员能够胜任。但目前像这样的演奏员并不多。所以我们有时还要考虑目前乐队的现状。对这样的乐队不要一概否定,因为它毕竟培养了一批演奏员。对它是一个改造弱点的问题,例如弦乐的音色不统一,低音乐器不过关,管乐的问题多一些,弹拨乐相对好一些。笛子的半音吹奏是个很大的问题,用口风控制半音,但连续的半音进行对于再好的演奏员也是很困难的。过去有人试验给笛子加键,搞十二平均律。

于:

加键后很多有民间特色的演奏指法还能够胜任吗?

徐:

不太理想,所以后来都被淘汰了。另外,关于民族乐队的合奏,我们还可以创造其他的形式,例如弹拨乐合奏、管乐合奏、弦乐合奏等。在这些小的组合中,是非常讲究韵味的,这也是我们民族乐队的特色。我们民族乐器的独奏曲,许多演奏手法是作曲家的谱子上所没有的,这就不同于一般传统西洋管弦乐器的独奏曲谱。《梁祝》在小提琴的演奏上是有一些创造的,这也是吸收民间戏曲特色的结果。民族乐队的特色、个性不能丢,失去了个性,民族乐队也就不成其为民族乐队了。对汉族民族管弦乐队,一要承认它,二是改造它,同时也不排除其他多种形式,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

于:

你刚才讲的这些是乐器本身的特点和弱点问题,有待于今后的乐器改革逐步解决。除此之外,这里是否还有作曲家就目前的现状扬长避短的问题呢?

徐:

当然,这是很重要的。许多人的失败就在于没有扬长避短。

未完待续

封面来源:

http://www.58pic.com/psd/13869869.html

★小广告时间★

以上文字摘自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

《华乐世纪行》(于庆新|编著)

欢迎进入官方微店选购!

购书方式:

1、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微店购书

2、关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公众号,点击右下角微商城进入中国音乐学网书城购书

3、直接联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部:021-64315769、021-64313256

4、购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楼一楼 出版社小仓库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微信号:SHCM_press

扫码关注我社微信,获取更多音乐资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微店购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