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晓音专栏 | 孩子乐器学习的那点事儿!

晓音专栏 | 孩子乐器学习的那点事儿!

2022-03-23 23:03:56

乐器学习

音乐学习,尤其是乐器学习,是很多家长关心又头疼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乐器应该怎么学。

乐器学习时,家长常见的疑问有:

我自己不懂音乐,孩子能学乐器吗?

孩子应该选择哪个乐器?

孩子不爱练琴怎么办?




家长所有这些问题,都源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思路,是传统的教学思路产生了这些问题,就好像围着太阳转的所有行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也就是必须跳出太阳系,才能找到答案。


今天我来说说,怎么跳出这个圈子解决学琴中的问题。我之所以能回答这个话题,是因为我深入接触了很多国内一流的音乐人。他们有国内顶尖的演奏家,有一流的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家。当然也包括幼儿园两位俄罗斯籍乐器老师,在俄罗斯,所有乐器老师必须学过这种乐器的教学法,才能持证上岗教学,他们的教学围绕所教乐器特点,结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展开。




Q1

音乐学习里,有三个关键点。这三个关键点在中国传统的乐器教育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是音乐性。乐器是理解音乐的路径,如果乐器学习中看不到对音乐的感受,那么这门学习本身的价值就不大了。这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可是做起来可就千差万别了。


比如,有的教授乐理知识的课程,教授孩子节拍、唱名之类的内容。如果孩子感受不到音乐,他们无法感受到节拍。还有一些音乐欣赏的课程上,4、5岁的孩子因为对播放的音乐有感受,于是手舞足蹈,却被认为不遵守纪律。这样的教学显然没看到音乐学习中音乐性的那一面。


到了乐器学习阶段。大多数中国的钢琴教师在孩子弹钢琴的时候不停地提醒他们:注意手型,注意抬指。不但课上如此,经常课下也要求父母在孩子练琴的时候盯着手型。动作的规范性对音乐表现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注意力只在动作规范上,势必忽视对音乐的感受。这也是国内很多孩子高高兴兴开始学乐器,哭哭啼啼离开的原因之一。


很多孩子开始学乐器的动机,无非是想把自己喜欢的曲子自己演奏出来,弄出声儿,可是,费了这么大力气只盯到了自己的手对不对,根本没留意自己喜欢的曲子,孩子当然不喜欢,练琴没动力了。

 

二是身体动作能力

没错,乐器也是身体运动的结果。你想想,哪个乐器不是靠身体肌肉运动带动起来的?就是唱歌,也要嗓子的肌肉动,气息动。每个人身体动作能力不同,有的人身体更灵活,有的人需要更长时间学会某个动作。


对孩子来说,动作是最难教的。因为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操控能力有限,这就需要一些方法来实现。比如,几乎所有的乐器老师都会不断地告诉学生:要放松。但对孩子来说,放松这个词很难理解。经常地情况是老师越说放松孩子越紧张。


俄罗斯的小提琴老师叶夫根尼的方法是,每次上课带孩子做一些握小球、小橘子的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地说放松。这让孩子在动作和放松这个词之间建立关系。在带着孩子学习右手拿琴弓的动作时,他让孩子手搭在弓子上,他借助孩子手部自然下垂的力量,拉着弓子走。这样孩子理解到右手的放松。


钢琴老师Jenny教孩子放松的方法更是有意思。当孩子弹琴累了的时候,她让孩子甩手放松,然后带着这样的感觉把手砸到琴上。一个标准的弹琴姿势就这样出现了。实际上,一些钢琴老师也会告诉孩子,弹钢琴是全身的力量在动,而不只是手在使劲。但相比起来,还是Jenny地方法更容易让孩子理解。


教授动作往往教授的是一种感觉。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达到这种感觉的方法也不一样。著名大提琴独奏音乐家秦立巍说,琴弓运动的感觉在于两个字,一是推,一是拖。这比仅仅告诉孩子,手和胳膊要这样动更有效。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完成某个动作的方法也就不同。我一直觉得自己手比较小,不适合弹琴,我的老师,国内优秀的古琴演奏家黄梅告诉我,很多乐器大师手都不大,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就可以。


所以这也回答了家长的一个疑问:我家孩子适合学什么乐器?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不要考虑太多身体条件。重要的是兴趣。


三是兴趣和目标。

有一次一位家长问我孩子应该选什么乐器。我问她,孩子喜欢什么乐器。家长说,这个不用考虑。我实在是不知道,兴趣都不考虑,还要考虑什么。孩子小的时候懵懵懂懂,有时家长要求,不高兴也就做了。一旦孩子大一些,自我主意更多,就会开始反抗。最终能让孩子一路走下去的,是孩子的兴趣和对自我的要求。我曾问钢琴老师Jenny,孩子要回家练琴吗?她说,如果孩子有目标,就练。没有,就不用练。因为在启蒙期,要努力维护孩子的兴趣。孩子对乐器的这点兴趣最后会变成他们继续学琴的内在动力。


大多数父母都是一路念书,所以很清楚学习要动脑子效果才好。可是很少有家长学过乐器,于是把学乐器当成了另外一件事情。学习乐器的时候家长讨论的常常不是动脑子,而是用功。国内最优秀的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常跟学生说:勤学苦练最要不得,用心用脑子三遍可以解决的事情,不带脑子1000遍才解决,那不值得夸奖。孩子怎样才能带脑子练琴呢?首先是有兴趣,第二是有更远的目标。这两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有了兴趣,才会主动想要做得更好。这时另一个信息出现了,什么是好?好的标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家长无法把这个标准硬灌到孩子的脑袋里。好有不同的方向。这就是为什么艺术家无法被复制,因为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也就是努力的方向不同。所以孩子要用心用脑练琴,因为标准只存在他自己的脑袋里。


好有不同的高度。大家能达到的艺术成就不同,因为每个人标准的高度不一样,音乐是关于声音的艺术。有些人觉得,这样的声音就不错了,可有些人觉得还不够,还要更好。所谓“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这就是要让孩子听最优秀作品,多听现场演奏的原因。是为了给他们树立更高的声音标准。


好了,关于乐器学习的内容,今天先进行到这里。以后陆续还会讲一讲,比如钢琴如何学,小提琴如何学之类的话题。

总结一下家长常见的疑问:

家长不懂音乐也依然可以带孩子学乐器。选择什么乐器要看孩子兴趣。

如果孩子有兴趣,当他对自己的音乐有要求时,他就会去练琴。

如果家长在意的是孩子的音乐素养,而不是考了几级,考到什么学校这些功利性的要求,就可以尊重孩子的步调。

家长的重要工作不是陪孩子练琴,甚至帮孩子练琴,而是呵护他们的兴趣,为他们创造条件,听到更好的声音,树立更高的标准。


预告:第二期的家长课堂里,会请美国音乐教育博士高洁老师为大家做更多关于音乐教育、乐器学习的讲解。敬请期待!

高洁

高洁,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艺术博士研究生;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小提琴硕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小提琴演奏专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


赴美博士学习期间致力于儿童音乐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参加铃木教学法,亚历山大教学法,和声之路儿童音乐教学等多项音乐教学法培训,熟悉儿童学习特点及教学。被中美多所学校聘请为教师及课程指导。



让童年就像童年

让孩子成为自己

让教育回归教育

(本文版权归“碧桐书院”微信公众号所有,授权请联系bitongkids@sina.com)




2013年9月1日——2014年8月31日出生年龄段


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出生年龄段


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出生年龄段


正在招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