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俺村有个张楞楞》

《俺村有个张楞楞》

2021-06-22 04:35:21

              俺村有个张楞楞

                     文/贾存才

提起张楞楞,你可能会说:"张楞楞?知道!多年来开鼓房,又会吹又会演,还有点小武功。他老伴孟田梅,漂亮能干,能歌善舞。三个子女个个都有出息。女儿张云凤,在孝义碗碗腔剧团当演奏。大儿子张云龙,在原平开有"原化乐器店”,还办了个民乐培训班和礼仪公司。二儿子张云山,更是了不得。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现在湖北省武汉音乐学院唢呐系任教。"还有呢?张楞楞是怎么成为今天的张楞楞的?他的儿女们为什么个个都是好样的?你恐怕就不大知道了吧!

张楞楞的祖藉,在大同市张家湾,云岗石窟附近。祖上贫寒,爷爷辈大部分走口外,在包头、庄子山一带打工谋生。他父亲张和和,从小就给地主、老财放羊。风吹日晒患上了眼疾,导致双目几乎失明,只能隐约看见道路。没法生活,只好在十岁时,寄住到轩岗贾庄姑姑家里。每日给别人推碾、磨面、割草、打短工。两年后,跟随轩岗老艺人石寅年师傅学习吹鼓。勤学苦练,历尽艰难,三年后学成。后来师傅去世,便与六位师兄相伴,欲去定襄宏道谋生。路经施家野庄,经人介绍,加入刘海申鼓房。经一段考察后,刘海申觉得张和和吹笙技艺高超,品行端正,不吸鸦片,故只留下他一个人加入鼓房。土改时,分下一处院子三间瓦房,娶下本村李桂花为妻。一九五五年,生下儿子张楞楞,从此扎根于施家野庄。鉴于自己的苦难经历,张和和感悟到,家有千万不如一技在身。于是在张楞楞七岁时,就开始教他吹管子。每天清晨,公鸡刚刚打鸣,父亲就把正在酣睡的楞楞叫醒开始练习。害怕惊扰邻居们休息,父子俩就钻到菜窖里去练,既安静又专心。练一个小时左右,楞楞赶紧上来,小跑着去上早学。下学后,楞楞早已饿得猫儿抓心,但父亲还要让他吹一阵。说是空心吹噘(累)不着,能练出功夫。中午下学后又练一阵。晚上,更是练习的好时候,直练到月朗星稀、夜深人静、口干舌燥,方才罢休。

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楞楞练就了过硬的童子功。管子、唢呐、笙,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楞楞十岁时,一天,父亲忽然感到肚子疼。以后,天天如此,日益加重。多次吃药无效,只好去忻州医院治疗。医生诊断后,说是患了肠粘连,需动手术治疗。病好后,除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去鼓房也不能好好吹了,家庭生活顿时陷入困境。父亲思前想后,只好带上楞楞去大同谋生。在大同,父子俩举目无亲,流浪街头。一个十岁大的小娃娃,拉着双目失明的老父亲,在大同街头,找个人多宽阔之处,站在那里,楞楞吹管子,父亲吹笙。其情凄凄惶惶,其音悲悲凉凉,引得行人纷纷驻足,拿出不多的钱币资助父子俩。

一天,雁北文工团的一个领导,偶尔路过,看到他父子俩。听了一会儿,说:"这娃娃虽小,吹得不错。跟我到文工团试一试,看能不能和乐队配合。”俩人就去了文工团。经过一个月试用,楞楞正式被文工团接收,成了一名小演奏员。从此,满家欢喜,村人羡慕。可惜好景不长,一年之后,文工团人员要去太原参加",楞楞当时只有十一岁,无法带领,只好迁返回村。回村后不久,有太原部队文工团的一个领导来到村里,想招楞楞去文工团。一听说要去部队当兵,楞楞的母亲马上哭了起来,说什么也不让去。原来,楞楞父亲那年回来后,说了楞楞被雁北文工团招收的事,楞楞母亲就心疼的不行。说孩子那么小,离开大人怎么行?每天都要去村外路上,遥望北方,然后哭一场回来。如今听说让去当兵,更是一万个不同意。因为自己的哥哥李捞珠,在一九三七年,和本村贾喜等人,积极报名参加了义勇军。多年来,枪林弹雨,浴血奋战。打跑日冦后,又参加解放战争。后来,在西藏剿匪时壮烈牺牲。因思念儿子,她母亲哭瞎了双眼。所以,如今一听说让儿子去当兵,悲从心来,决不答应。虽经部队领导和贫协主任贾富贵百般劝解,终不松口。参军之事,只好作罢。

楞楞十三岁那年,父亲决定自立门户,成立鼓房。从此,施家野庄又增加一个张和和鼓房。那时,张楞楞就能上事宴,拿大杆。有事宴时,白天请假去吹鼓,落下的课,晚上去学校,找贾景谊、王谦焕老师补上。两位老师既热情又耐心,当年情景,楞楞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鼓房被作为"四旧”之一,不再让外出活动。楞楞也已长大成人,身强体壮。积极参加了村里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并成了大队思想宣传队的骨干分子。在舞台上,在工地上,吹唢呐、演节目、表演武术,十分活跃,让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他的父亲张和和,则参加了县里的盲人宣传队,到处参加演出。一九七九年,楞楞二十五岁。听说丰镇北路梆子剧团招人,便和贾福车跑去应试。结果双双被录取试用,四个月后转正。在剧团吹笙、吹唢呐,成为主要演奏人员。

那时,原平化肥厂正在鼎盛时期,每年正月闹红火,是我们原平县的主角。张楞楞在春节假期,常常被化肥厂请去参加演出。被化肥厂领导看中,于一九八六年,从丰镇剧团调回原平化肥厂,成为原平化肥厂宣传队的一名骨干。入厂后,除一般演出外,曾参加过我省第二次煤炭系统文艺汇演、化工系统文艺汇演、忻州纺织系统文艺汇演、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清凉杯》民间八音会表演赛等赛事。由于技艺精湛,多次获奖。当时,有关部门编写《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他与我省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贾桂林等同时入选。一九九二年十月,原平县文体委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原平县八音会调演大赛》。大赛由我县文体委负责人贾正卿主持,忻州地区局长李书田(李还田的哥哥)出席。全县知名的十几家鼓房,有茹庄冯贵的后代冯小毛、解放街的韩银智等,都参加了比赛。届时,红旗大礼堂座无虚席,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大赛开幕曲,是由张楞楞编写的。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热烈、欢快、气势恢宏,使会场气氛一下子振奋起来。这个开幕曲,后来被多家鼓房采纳,成为上事宴时的开场演奏。在比赛中,张楞楞八音会,先演奏了传统的北路梆子、中路梆子曲牌,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后来,张楞楞的大儿子张云龙,演奏了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个售货员》。曲调欢乐、调皮,引来人们的大声喝彩。最后,张楞楞吹奏的《一枝花》更是时而婉转悠长、时而欢快热烈,跌宕起伏,优美动听,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高潮,掌声经久不息。各队演奏完毕,张楞楞荣获特等奖,冯小毛获一等奖。至此,张楞楞在原平县名声大振。后来,化肥厂又让张楞楞去太原太铁文工团,学习西洋乐器(小号,单、双簧管,萨克斯等),历时一年半。从此,张楞楞成为我县少有的中西乐器贯通的演奏人才。

一九九六年,张楞楞请假回村养病。在此期间,他和贾贵生多次到学校找我,商量如何办好学校的事。后来,我们一起组建了《施家野庄群众助学基金会》。基金会的活动开展了将近三年,千方百计,集资助学,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一时轰轰烈烈,全县震动,曾被山西电视台《黄土地》节目专题报道。张楞楞忙前忙后,劳心劳力,带头捐款一百元。他说:"咱们不为名不为利,只想把咱村学校办好。等我们老了说起来,也曾为村里办过一件好事!"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已步入老年。回想起来,言犹在耳,拳拳之心,日月可鉴!

张楞楞三个子女,现在都有出息,都是他精心培养教育的结果。大儿子七岁开始,二儿子八岁开始,学习吹唢呐。女儿十二岁时,开始学吹笙。为了儿女们,他专门去北京,花二百多元买下适合儿童吹奏的唢呐,而他当时每月工资才三十多元。除平时练习外,每年学校放假后,张楞楞都要和儿女们共同商量,制订一个假期课程表。从几点至几点,做作业、练乐器、下棋、玩耍,都定得十分具体细致,并要严格执行。做到学习练功两不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孩子们心里也有怨言。一次,楞楞看二儿子写的作文。只见上面写着:"今天,虎旦又来找我玩,但我不能去。因为大门被爸爸锁住了,小朋友们进不来。我还要做作业吹唢呐,没有时间。晚上睡梦中,我和同学们捉迷藏,煽四角,跑呀跳呀,好开心……。哎呀,爸爸又催了,我得快点去!"看着看着,楞楞的眼睛湿润了,是啊,儿子的梦想,也是他小时候的梦想,他比别人更清楚。但是"梅花香自苦寒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现在,楞楞的大孙子已经八岁了,每天下学回家,不是吹唢呐,就是打架子鼓。四岁的小孙子,也要忙着掺和。看到这些,楞楞的心里好不欣慰,如今各方面条件更好了,孩子们的未来,将是一片锦绣前景!    本文责任编辑:淑钰

作者简介

贾存才:男,1946年生,施家野庄人。1965年范亭中学高中毕业后,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的从教生涯,早年教授语文、数学,后专注教授物理课,学生遍布省内外。热爱文学、诗词,退休后重拾文学创作。



本平台属于公益平台,致力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文学创作!

《施野文化园》,原平人关注的公众号。

《施野文化园》长期征稿,投稿请附带相关图片,欢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原创首发。

叙述古往今来大情小事,关注各色人物;品咂生活苦辣酸甜,说道春夏秋冬世间真情。

邮箱:sjyzwhy@126.com

微信:sywhy99

长按.识别.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