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影视音话丨《百鸟朝凤》的传统观

影视音话丨《百鸟朝凤》的传统观

2022-05-05 22:11:12

写在前面


这不是冷饭而是剩饭。

原文是大一的时候一个选修课的作业

前几日被我从杂乱的文件夹里翻出

看着公众号在寒假可怜的更新

把这篇剩饭发出来,凑个数

嗯,因为原来是一篇课程作业

所以,略有删改。


影视音话丨

《百鸟朝凤》的传统观


《百鸟朝凤》这部影片无论是在发行宣传,影片内容,思想内涵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自电影上映以来,陆陆续续吸引了许多观众的观影,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褒贬不一、看法不同。


大部分人认为这部电影强调了传统文化民俗的传承的重要性,对此片做出了较高的评价。但是通过对影片的观看,以及个人对传统民俗的思考,我对于这部电影试图传递出的观念并不能完全认同。



《百鸟朝凤》是一部和传统乐器唢呐有关的文艺片。故事讲述了无双镇的孩子游天鸣自小被父亲送到了唢呐技艺传承人的焦三爷身旁学艺。在学艺过程中,因为天资不高以及另一个师弟的聪慧,天鸣一开始并没有被师傅受到重视,而是经历了一番考验、刻苦勤学,最终才用自己对于唢呐的真诚打动了师傅,成为了黄河岸边这一带村庄唢呐演奏的代表人物。


然而,唢呐的传承却抵不过时代的发展。天鸣虽然学到了一身技艺,但是却因为时代变化,并没有将学到的唢呐技艺发扬光大,而是受到了各种冲击,有来自同龄人同村邻居对唢呐技艺的不尊重、有西洋乐队进入农村对唢呐演奏的冲击、也有因为唢呐表演没落使得唢呐表演班子里天鸣的师兄弟们人心的涣散和放弃……最后,师傅在吹奏唢呐名曲《百鸟朝凤》的时候,血滴当场,最终检查出了癌症,患病死去。天鸣为了师傅的一份心愿,前去西安寻找以前的师兄弟们,却发现师兄弟们肺癌、断指等等各种不幸遭遇。在结局,天鸣失落的回到村庄,站在师傅的坟头,演奏了乐曲《百鸟朝凤》。



这部电影无论是前期的宣传,还是后期观影者对于影片的解读和评价,都较为明显地传达对唢呐技艺的尊重和面对唢呐技艺即将消亡的叹息扼腕。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在说这么几条内容:当今人们要关注传统文化、许多传统民俗文化在消亡、人们对西洋文化的推崇导致了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的低落…… 


先抛开电影中一些属于电影艺术上的硬伤。我们仅从影片对于叙事处理和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表现两方面来评析。


纵观电影全局,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清这部电影的主线,拜师学艺——传承技艺——受冷落——试图复兴——失败凄凉。


整个线条简单明了,反映在影片的叙事中,也是十分的直白而简单。因此,整个影片的情节和故事发展基本没有太大的波澜和曲折。人们在一开始观影时,即使之前没有怎么了解影片的宣传介绍,也会在开始后半个小时内就能渐渐猜到影片后半部分的情节和最终结果。这样平淡直白的叙述方式没有问题,但也显得单薄寡淡。


虽然整体故事的发展还算完整,但是影片依然有很多小的情节上的逻辑问题。最典型的就如,天鸣父亲在他小时候强烈要求他学习唢呐,在他长大后却又责怪他学唢呐赚不了钱。这样的转变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影片没有留够足够的空间让父亲的这一转变有着合理的解释,因此仔细审视这一段,会感到突兀且莫名其妙。



再说说这部电影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表现。


保持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尊重敬意,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可能是这部电影最想表达的主题了,也是观众普遍认为的这部电影的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但是,在我看来,《百鸟朝凤》首先就影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展现都不够力度。作为一部文艺片,除去台词与剧情,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和镜头。而《百鸟朝凤》的电影名称就是来源于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可就音乐的应用,《百鸟朝凤》就并没有表现出那样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敬意和热爱。


好的文艺片可以做到音乐与剧情的合理对接,在情节发展和故事叙述毫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影片里完整的生动的展现出歌曲或者乐曲。但是《百鸟朝凤》并没有,即使是作为影片题目的唢呐代表乐曲《百鸟朝凤》这首歌曲也没有完整的给观众呈现出来。


纵观整个影片故事,全剧至少有四处可以插入完整的唢呐曲,不仅不会对故事发展起到累赘作用,还可以加深观众对唢呐的印象。


但可惜的是,影片并没有。特别是在影片中后半段,焦三爷在自己家中喝酒起兴给游天鸣表演唢呐的时候,这一段不仅没有借用情节的推进表现一段完整的唢呐音乐,而且还加入了带有西洋乐器的背景音乐,并且让西洋乐器演奏的背景音乐盖住了唢呐声音。想来想去,也许只能用“也许是导演想故意用一种反衬的手法表现出民族音乐衰落的悲哀吧”这样的话来解释电影这一段的处理了。


《百鸟朝凤》的各种错误可以理解,但是却让人对他是否是真的怀有那么大的敬意对待传统的民俗文化产生质疑。因为这些错误的原因并不是资金技术造成的,而是主创人员的态度决定的。


除去电影的基本技术制作出现的错误,让人对这部电影的初心产生质疑外。我个人觉得最大的问题,更在于这部电影所想传达的价值导向。


再次梳理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唢呐在故事中的衰落是这样一个过程:西洋音乐的传入对传统民间音乐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冲击,现代的农村人民开始不喜欢唢呐的演奏而喜欢西洋音乐。但是我们看到,喜欢西洋音乐的代表是一群穿戴另类的”时尚青年“,最后坚持唢呐的只有游天鸣一个人,而他那些放弃的师兄弟去了城市,但是结果都不好,断手指的断手指、得肺病的得肺病。


我们看到整个故事的人物代表方有这么几个,另类的时尚青年——代表抛弃唢呐的听众;天鸣的师兄弟——代表抛弃唢呐的传承人;游天鸣——代表还在坚持唢呐的传承人。


电影的发展和对人物的塑造都是浓缩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导演对于故事的理解。导演在影片里传达的观念其实也非常清楚,那就是批判抛弃传统文化技艺的人、批判崇洋媚外的人,对于当今传统的技艺、民俗无人传承表达出深深的失望与绝望。


客观的说,导演的这样的想法是正常而合理的。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又会发现导演对于当今民俗技艺的发展传承并没有深刻而更加明智的认识。只是一昧的批判,缺少了思考和自我审视。



我们一直在倡导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一直在说“文化的平等性”。这句话我想不仅是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的态度,也应该是对待世界所有民族文化的态度。因此,我们既不能看不起传统民间音乐,也同样不能够贬低喜欢西洋音乐的人,没必要把西洋音乐的流行当成传统民间音乐的对手;更不能对对传统音乐改变态度的人抱有敌意,带以诅咒等意念。而这些,在电影里都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的表现了出来。


如果说导演愤怒于现代的人们喜欢西洋乐器却忽略了传统音乐,那么他可否知道唢呐同样是古代波斯传来的乐器。导演如此的推崇唢呐,又该如何面对箜篌、古琴、埙等正真诞生于中国却也濒于消失的乐器?


其次,任何一个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兴衰变化,不可能一成不变。唢呐发展至今究竟是会衰败还是会复兴,我们可能也无法妄下结论。但是,我们如果保有对唢呐、对以其为代表的传统民间风俗、文化、技艺的敬意和重视,就应该去做一些能够抢救他们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哀悼神伤。


《百鸟朝凤》的出现也许就是一种呼唤,但《百鸟朝凤》的自身内容却欠缺了这种思考。



作为一部电影,《百鸟朝凤》虽然有诸多错误,但可以勉强及格。


但是作为一部所谓的“重视传统民俗技艺”的“代表”电影,我认为《百鸟朝凤》不能成为这样的代表。这部电影所传达出的思想境界和价值导向并不能与它所受到的评价相匹配。


透过《百鸟朝凤》,我想我们除了要哀痛传统民俗文化逐渐消失的这一现象,也更要据此反思,理性的思考,用更多的方式去尽可能的保留发展我们的传统技艺。


一昧的“倔强”固守着所谓的“传统”,一昧的用怨念的目光去看新的东西。如果这样的观念是对的,如果人类一直遵循这样的观念,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人类也许应该要继续学着智人在大草原上奔跑才对。


PS:《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海报设计是真好


文BY:秦岭云横天

(图片来自网络)



公众号:看天说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