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中国文化简介(十):中国传统音乐嬗变(1)

中国文化简介(十):中国传统音乐嬗变(1)

2022-03-06 04:53:30


根据现有资料,中国最早的音乐出现在公元前七千年左右的伏羲时期。相传伏羲按照周天之数以及五行制作了乐器“瑶琴”,按照凤凰的羽翼形状制作了乐器“箫”,还创作了“驾辨”之曲。

到了五千年左右的黄帝时期,出现了乐曲“云门乐”。颛顼帝时期,因其喜欢听风的“熙熙”、“凄凄”、“锵锵”之声,于是命人创作仿效八方来风的音乐,并命名为“承云”,用以祭祀上天。

这时还发明了“鼓”。帝喾时命令咸黑制作乐歌,有“九招”、“六列”、“六英”,又让人制作了鼓、钟、磐、笙等乐器,演奏时有凤凰、天雉起舞。帝喾以此乐舞赞扬天帝的功德。

尧即位后,命令夔制作音乐。夔仿效山林峡谷的声音制作乐歌,把麋鹿的皮蒙在瓦罐上敲打;又拍打石板,摹拟天帝的玉磐声音,以引百兽起舞。这种乐曲命名为九“大章”,用以祭祀上天。瞽叟还把五弦的瑟改进成十五弦的瑟,这时还为后世留下了“大成乐”。

舜即位后,仰延改进了瞽叟所制的瑟,做成了二十三根弦的瑟。舜又命令夔修改“九招”等乐歌,以显明天帝的恩德。

舜帝说:“夔!我任命你作典乐之官,用音乐耐心地教导年轻人,使他们具备这样的人格:宽厚雍容而严谨肃穆,刚强正直而不险恶暴虐,豁达大度而不傲气逼人。表达志向抱负用诗,其言用歌来吟唱,声音的抑扬顿挫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要调和,相互之间秩序不乱,只有这样人与神才和谐,才能感天地。”

夔说:“好啊!我按照这样的方式敲击石磬奏出的音乐,能使飞禽走兽都随着音乐而舞。”当时著名乐曲为“大韶乐”。后来孔子说过:“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可见,中国早期音乐创作的目的是为了人与神的沟通,以反映人从敬畏神灵中所获得的平安、欢欣和喜悦感的,而且通过音乐教化人们不走极端。三皇五帝时期的帝王重视音乐,也是因为音乐能唤起人们对神的敬仰、向往和寄托的感情。

而且古人认为创作音乐要有一定的条件,必须节制嗜欲。不嗜欲不放纵,才能从事音乐创作。从事音乐创作还有一定的方法,一定是从平和中产生,而平和是从道中产生。

到了夏朝,比较有名的乐曲是大禹时期的“大夏乐”。商代已有成组的乐器,现已发现的有陶埙、石磬、铜铃、铜铙、鼓等,反映当时的音乐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商代的乐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当数钟和磬。特别是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的大石磬,其音高比#c1略高。发音浑厚洪亮,音色近似青铜,并有较长的延续音。这枚大石磬是单件,称为特磬,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件大型乐器。

商代乐舞,可考证的有《桑林》和《濩》。“桑林”原来是指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到了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桑林”仍是众人瞩目的盛大祭祀活动。“桑林”祭祀时所用的乐舞,也就沿用其祭名,称为《桑林》了。《濩》在周代则是被用来祭祀周的先母姜 ,据说其内容应与商人祭祀其先母简狄有关。

随着人类道德走向堕落,人们对于大道的内涵也逐渐模糊,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音乐已然失去了其最初的意义和功用。夏商末代暴君夏桀、殷纣制作了狂放的音乐,把宏大看作美,把繁多看作壮观,追求过度的享乐,不遵守法度。这就是音乐败坏的肇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