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文物里的中国】丨贾湖骨笛

【文物里的中国】丨贾湖骨笛

2022-04-09 21:59:51



“史前神器”贾湖骨笛

一支来自新石器时代的笛子

吹响华夏民族最早的心灵之声



我们在谈论中国的历史文化时,言必称“上下五千年”,而事实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远不止5000年的岁月流淌。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一支来自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就吹响了8000多年前的天籁之音,那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心灵之声,任由斗转星移,从未老去。



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以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也就是翅膀部位的骨头制成。


在它现世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先秦之前只有五声调式,也就是“哆来咪嗖拉”,而这支七孔笛则改写了这个历史,它可以吹出标准的七声音阶“哆来咪发嗖拉西”。史前先民们的伟大实践,强烈冲击了一度认定的传统音乐以五声为主干的观点。



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比古埃及还早了2000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



1999年,英国《自然》杂志就以《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仍可以演奏的器乐》为题介绍了贾湖骨笛的消息,其中包括用M282:20号骨笛演奏的民歌《小白菜》。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骨笛,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一只骨笛。



音乐传承听上去很大,因为它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也是每一个当代音乐工作者都应该有的文化担当。《国家宝藏》贾湖骨笛的今生守护人,是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古乐器专家萧兴华。



1987年,主持发掘贾湖遗址的张居中老师与郝本性所长、裴明相先生及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宋予秦老师为了确认贾湖“穿孔骨管”的乐器属性,以及甲骨契刻符号的性质,他们一同携带贾湖M282:20骨器以及主要契刻符号标本来到北京。


在先后请教了多位专家学者之后,联系到了萧先生,为了确定这支骨管能否吹出乐音,萧先生当即便带张居中老师一行到中央民族乐团找到刘文金团长试奏。



进行测音研究时,他们从比较完整的6支骨笛中选定最为完整的一支七孔骨笛进行检测,发现果真能吹出七声音阶的曲子,音乐家们还利用这支骨笛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来自远古的旋律悠扬响起,令在场所有人激动不已。



如果把单个音程按200音分划分,人耳能接受5音分之内的误差,贾湖骨笛的音差只有7音分,这一流的音准,还经受住了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专家的专业测试。


2000年3月,萧兴华在德国发表了《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的一篇言论,提及贾湖骨笛的出土将中国七音声阶的历史提前到了八千多年前,德国专家一开始是怀疑的,可当骨笛的音乐一起来,全场德国人全安静了,被震撼了。



气质神秘而高古的贾湖骨笛,向今人和世界展示了华夏民族自远古以来,在造物、开智领域内的卓越成就。


不过截止目前,没有人能真正还原贾湖先民当时的制作方法。如果采用现代的方式制作骨笛其实不难,骨笛音准的核心就是笛孔之间的距离和钻孔的工具。


咱们现代人在笛子上打孔需要经过十二平均律的周密计算,我国的十二平均律是在400年前的明代被发明并公布于世的,比巴赫早100多年。除此之外,现代钻孔工具也更加先进。可这两样,舞阳贾湖先民都没有。



想要精确做出一支骨笛,还得用到数学,8000多年前的古人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他们到底用的什么工具才能在这么薄、这么硬的骨头上钻出大小合适的孔呢?萧兴华研究了它多少载,问题就困惑了他多少年。


萧先生说:“这是世界之谜,一直到现在仍然在追求,更进一步地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也是我们研究传统的民族音乐的一个难题。但是我们一定能解决,因为在它身上,担负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大的担子呀......"。



在《国家宝藏》的舞台,萧兴华借节目的平台把手中珍藏的、未完成的骨笛传给他的学生杜佳慧,期待他们这一代人能够解开谜团,修复未知的华夏文明记忆。



贾湖文化被称为“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座珠穆朗玛峰”,出土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代代传承的心血、智慧和执着。


大音希声,8000年前的贾湖骨笛,是华夏民族开拓精神世界的真实见证,也鼓舞着今天的人们不断探索求知。我们曾经创造了那么璀璨的文化,传承不灭,信念不移,伟大的创造实践仍将阔步向前,不负求索。





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感谢相逢,也期待,2月13日—2月25日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上的中国多宝槅《国家宝藏》特展”再次相遇。温馨提示大家,特展明天最后一天喽,想看的北鼻们赶紧奔走相告,结伴去看吧~祝大家新年快乐!


□ □ 

长按识别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