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聆听远古的回响,探寻千年古乐遗失的秘密

聆听远古的回响,探寻千年古乐遗失的秘密

2022-02-12 05:04:03

READ

音乐是一个时代

最柔美、最丰满的记忆


我们现在所常见的许多民乐乐器

在鸿蒙初开之时

并不属于我们的文化

而那些古老、本民族最初的声音

流传到今日,也已没入尘土


吹奏乐器

由带孔的管子组成,由于吹奏乐器发音原理的不同,所以乐器极具个性化,其种类和音色丰富多彩。

唇簧气鸣乐器。用海螺壳制故名。也称“螺”、“海螺”、“螺贝”等名。磨去螺壳尾端作吹口,螺腔为共鸣器,用双唇为簧吹奏。《清会典·武备》:“螺尾作窍吹之。”

闭口吹奏乐器,距今6000多年历史,最初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

芒筒

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芒筒作为低音乐器用于芦笙乐队合奏,常依大小组合在一起,称为芒筒队。

芦笙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 0 0 0 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

口哨

口哨就是指用口的作用通过双唇、舌头和气流,就能发出“萧”一样的声音。

金属口弦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在明代《南诏野史》中就有“男吹芦笙,女弹口琴”的记载。唐、宋时期的“铁叶簧”之类的拔簧乐器就是口弦的前身。

唢呐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唢呐发音高亢、嘹亮,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葫芦丝

葫芦丝,傣语叫 “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当地汉语又称为葫芦箫。

传箫出自羌中,汉代时称“羌笛”,古有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指的便是它。由于箫的音色悠远,不似人间音乐,所以人们常将传说中的神仙和箫联系起来,如八仙中的韩湘子,又如“吹箫引凤”的故事等。

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先辈们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食边欢腾歌舞,并且利用飞禽胫骨钻孔吹之(用其声音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也就诞生了出土于我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

排笛

在古代文献记录、历史以及神话故事等的参考资料中,都证明一个事实,就是:排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已存在超过六千年。吹排笛也像吹竹笛一样讲究口风、气息,但与笛箫有很大区别。

拉弦乐器

其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

轧筝

轧筝,又名轧筝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传统拉弦乐器,大约在唐代出现,最早的轧筝,构造基本和筝相同,七弦,用竹棒擦弦发音,轧筝可说是中国拉弦乐器的最初形式。

马头琴

蒙古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潮尔”。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坠琴

也称坠子、坠弦,传统拉弦乐器,坠琴的音箱如三弦而稍小,鼓面由蟒皮改为桐木板,琴杆保留了三弦的指板,用马尾竹弓拉奏,因而改成为拉弦乐器。

艾捷克

雏形源于古代波斯。外型别致独特,琴筒球形,木制,内侧蒙蟒皮,通过音柱与桐木板连接,使共鸣体形成两个半球形,音色具有板面振动与皮面振动相结合的效果。

萨它尔

维吾尔族弓拉弦鸣乐器,又称“塞他尔”,波斯语“萨”为“三”、“它尔”是“弦”,意思是3根弦的乐器。其历史悠久,外形与弹布尔相似,音色明亮,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演唱“十二木卡姆”伴奏。

板胡

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

二胡

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

四胡

蒙古族称之为呼兀尔,四胡演奏的指法也非常独特,它不像二胡和其它弦乐器那样用指尖按弦,而是用手指的第二关节奏出滑音、打音、弹拨音、泛音等,因此音色更为优美、醇厚、悠扬,更具有草原风格。

击打乐器

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打击乐器是最古老的乐器,有些打击乐器不仅仅能产生节奏,还能作出旋律和合声的效果。

编磬

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由某种片状石制的劳动工具演变而来。磬在远古时代称作“石”和“鸣球”。

编钟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远在春秋时期,锣是古代濮族人民和壮族先民骆越部族最早使用的乐器之一,其音响低沉、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

云锣

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是汉、藏、蒙古、满、纳西、白、彝等族使用的敲击体鸣乐器。古名云辙,又名云璈,民间又称九音锣。

达卜

维吾尔音乐的灵魂,南北朝时我国西域已有了达卜。达卜也叫手鼓,由木框、一面蒙羊皮或蟒皮,框内环列小铜圈或小铁环制作而成。

腰铃

满语西沙(Xisha)又称萨满铃,以其围于腰间演奏而名之。在满洲萨满的跳神仪典中,“鼓与腰铃并用”,是其在乐器使用上的典型特征。

独弦琴

又称独弦匏琴、一弦琴,京语称之为“睹演旦匏”(Du yan Dan bou)”,京族古老的民间竹制乐器。我国南方盛产竹材古代就有了用粗大的竹子制作的管形乐器,挑起竹皮为弦(俗称篾弦),用以敲击或弹拨。

梆子

古代巡更或旧时衙门用以集散人众所敲的响器。用竹子或挖空的木头制成,约在中国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

花盆鼓

有南唐鼓、缸鼓之称,因形似花盆,因此又称花盆鼓。悬于鼓架,用双木槌敲击鼓面。

腰鼓

腰鼓是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被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

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

竖箜篌

竖箜篌,起源于波斯,隋唐时期曾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印度诸乐中,并东传日本。形制多样,既有外形和西洋乐器竖琴相像的角形箜篌,也有琴头加饰的凤首箜篌和龙首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史称秦筝。关于筝的命名,有多种说法,有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有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

古琴

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扬琴

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秦琴

由古时的“弦鼗”发展而来,结构和阮相似,共鸣箱小于阮和月琴,但琴杆较长,琴箱形状多种。

阮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四弦有柱,形似今之月琴。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

月琴

月琴起源于阮。早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7年),中国人已经创造发明了阮,月琴和阮比,比阮小,音色更为明亮悦耳刚性较强。

三弦

三弦:又称“弦子”,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因张有三弦而得名。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

琵琶

大约在秦朝,开始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柳琴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冬不拉

冬不拉音量并不大,但音色优美。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扎木聂

札木聂是藏族弹拨弦鸣乐器。藏语“扎木”是声音,“聂”为悦耳好听之意,“扎木聂”意为声音悦耳的琴。

热瓦甫

又称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清代被列入宫廷的回部乐。热瓦普琴身为木制,音箱为半球形,以羊皮、驴皮、马皮或蟒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

乐弓

乐弓的历史十分久远,它脱胎于古代的猎弓,也可以称作“弓琴”,是我国弹弦乐器的始祖。古代有“后羿射十日”的神话,说明上古生民对善射者的尊崇,乐弓自然是弓箭发明的延伸。

“乐器会成为你最好的老师”,古老乐器的迷人之处或许并不在于乐器本身,而是我们能通过它接触到古老的音乐和历史。一直以来,重视音乐作品的本意,崇尚本真演奏,也是许多音乐表演者的理想和追求。


然而,历史必然无法重演,音乐作品的意蕴与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的显现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生成过程,音乐作品的本意应是自在的、开放的,因为作品指向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指向了那个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存在。


我们努力追寻艺术,追求艺术的本源,只为了更好的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


艾歌乐国际艺术幼儿园,明确的课程目标,开放式的引导,尊重孩子独立的创意和审美判断,因为我们相信每个孩子,天生艺术。


学位顾问咨询电话:

陈老师153-7753-1276

胡老师189-4294-7855

黄老师177-4066-3251‬


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让我们静待花开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