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从心,书写的开始——青年艺术家崔洪涛作品赏析

从心,书写的开始——青年艺术家崔洪涛作品赏析

2022-01-03 03:19:15

 简    介 

崔洪涛,1982年生,山东东明人。本、硕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师从于明诠、燕守谷先生。《山东艺术》副主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外聘教师济南青年书协学术委员。

论文获第二届王羲之书法论坛优秀奖,编著《行草书教程》(合著),文章散见于研究文集、书画期刊等,参与编辑出版专辑三十余册。国画作品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写生大赛二等奖;书法作品获山东省第二届青年临书展三等奖、山东省书画作品联展优秀奖;参加“诗书本一律”——现代诗书法展、“40后—80后”当代书法研究展、“青涩创想计划”——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今日美术馆年度提名展、山东省第六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山东省第二届篆刻展、第二届牡丹奖山东省书法作品双年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家作品提名双年展等。




从心,书写的开始


文/崔洪涛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祖先们将这八类制作乐器的原料归结为八音,也算是原料的环保再生了。原料生成的笙、竽、埙、鼓、木鱼、磬、钟、铃、琴、瑟、管、箫、笛的发音乐器们回到了本来的面目。乐器的出生先从原料中得到了复原。那么声音呢?要不是看到西方的演奏阵势,东方八音的钟铃钹铙琴瑟鼓磬也足可以凑出宏大来的。这话说得是有“要不是”的前提。也怪了,自从西洋乐器来了之后,东方八音似乎越来越不再成为表演的主角儿,本来这丝竹木石的八音就是从东方人的心里发出来的,你怎么能让它扒开了心脏,歇斯底里地表演给芸芸众生呢?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相会本来也不是演唱会,安塞的腰鼓本来也不是凑热闹表演的。一管箫笛在手,孤寂清冷的范儿也便横陈在空气中了。要是再多出一口看热闹的气,那就彻底被修行心灵的人甩了好几条街。



释文:扫云  76cm×48cm  



释文:云中陇上联  136cm×34cm×2 



东方的八音,是“一种心事的修行”(蒋勋)。


在与自然一同进化里,东方人的心着了魔地可劲找,找啥?那个可以诗意地栖居地儿,不为别的——天地人的和合,这个追求弥漫和延续了代代文人骚客们。看看立了文字的篇目章节,就会觉得从孔老学到程朱学,问天问地问人,问到后来都是在问心。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千年了,没有绕开的。也怪不得陶潜说“人生无根蒂,飘若陌上尘”。那位弘一老和尚在“悲欣交集”时,分明也是在寻绎了一辈子后,参半对参半的似有似无间,得到了我们以为看到的“圆满”。我们感性地活出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又在一代又一代的寻绎中回归到心灵的圆满。“此心安处是吾乡”。乡关是归途的终点,乡关是栖身的宅所,乡关最终是用来安放心灵的。



释文:静悟能为联  143cm×30cm×2 



释文:录于明诠《八大山人》 67cm×37cm



到心的层面,似乎就变得迥然不同了。


庄子的脑子转得飞快,一个幻冥似的“游乐”,逍遥了宇宙洪荒。趁着思接千载神游物外的功夫,人家就飘飘然去了趟理想国。哪,这逍遥的又是什么结果?又能到哪里去呢?“逍遥者,明至人心也”!游了一番找到了心。这心像凡间的人心吗?好像又不是,神人嘛,“游乎四海之外”、“神超六合之表”。果真神人?果真凡夫人心?“乘物而游心”。此心非彼心,那是求索心。求索者,何也?“道”。何谓道?“虚心以为道舍”,“唯道集虚”,原来是为了道。不过,求道者为何?“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反过来翻过去,道可道非常道,道和心“纠缠”到一起了。成就了道,才会成就心。为啥?道显必由心。千百年来的寻绎,只有心才是一种超越和自由,也只有心才是最终的精神家园。


要成就心,也是从道开始的。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再借助一个可以修心超越达到精神自由的王国时,道成为数千年文化中须臾不离的中间转换场。原来,寻道的历代仁人们都是奔着心灵自由去的!如此看来,这小小的心远比脑袋的位置还要高。脑袋出得了聪明和智慧,却超越不了心,超越不了精神。



册页《花事》一



册页《花事》二



“打心底里说”,说什么都显得真诚,除了说话的是个骗子。


在至高点,也是容易被忽视的。因为在取道的时候,往往给承载的是仁、义、理、德,道是承载体,转身变成了终极目标。用孔老师的金句说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是天道,是地道,是人道。终究是“天人合一”的道,宏大极了,丰满极了。接下来的前赴后继中,说得更加直白:“为天地立心”。好了,高大上的“心”被直陈显现,道的承载使命终于得以完成,这就是那颗心的追求,千百年来的壮美画面。不过,人心的自由也不全是壮美、悲慨和雄浑,更有绮丽、含蓄和超诣。毕竟,此道非彼道,道亦不可道。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因为有一千个“道”。



册页《花事》三



册页《花事》四



和心关联系起来,道、德、仁、艺从崇高变得中庸。


仁、德是处世的标尺。立德也是立身,为仁也是立身。无德不立,无仁不行。艺呢,从礼、乐、射、御、书、数中得以体现价值。基于心的层面,孔圣人的一个“游”字多少透出点轻松和自在。这“六艺”,也是符合孔老师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的。骑马射箭琴棋书画军事武功哲学社会,“六艺”可教可育,可教而化之。这些成为基础的,人人必备的内容涵养时,“游于艺”显得那么基础和充分。且慢,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部分,瞬间被秒杀了的一定是作为高大上的艺术。为啥?一向被看做是人类塔尖上的精品所在原来是处在被基础的地位。当然,这就是道与器承载的结果。“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精神、气质剥离开行为、修行似乎无法言说,但在器的附加下,道才有了可以进步、迸发,甚至显现的可能。无所依徬又需附加,也怪不了这形的上和下了,因为形本来也不是具象可知。为了道也变有了这形,或上或下的归结都是修行人的所悟所得。到了今天,艺也开始从简。具体到形而下的修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转成艺术的含纳品类,缩水了不少,直到今天也似乎没有再扩充的可能。



叠叠青山溪东(陶印)  5.8cmx5cm




释文:徐胜凯  2.2cmx2.2cm



六艺从简,是从心灵开始的。


六艺在教化中是被分门别类后逐渐走向不同的方向的。修齐治平的出世准则一直被当做主旋律。要是格物致知而束之高阁,那是多么伤心和无奈的啊。教而化之的人生价值就是为了经世致用的一世之名,实现人生价值才叫精彩嘛。“君不见”可以处处见:文韬武略的精英们层出不穷,寻道问道者一蓝接一蓝。王侯将相、能臣贤相,历史的进程中总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仁”成或不成都是激烈壮怀,这是历史正片中的正片。不过正片中的“花絮”造就的色彩比这还炫目,应该是绚烂惊世,是光芒恒远。是的,是另外的艺:“书”与“乐”。在今天它们是从六艺中被剥离的,孤立在文化中,叫做艺术。精美绝伦的绘画、遗世独立的书法,件件经典在那里,接受后人一番一番的观礼。观起承转合,观攒三聚五,也观行气起伏,也观构图透视。和西洋乐器差不多的时候,西洋的美术也来了。我们开始觉得那种是好玩的,可以一根线一根线地解剖,然后一根线一根线地搭成积木,复原成艺术品,素描的样子成了艺术的样子。这就是从简后的艺术,不是六艺。进步了的文明忘了文化的初心。




释文:有无之间  2.5cmx2cm



释文:啸风 (陶印) 3.8cm×1.8cm  



释文:王立生印  1.5cm×1.5cm



一贯之道,成了多多少少的精神纽带。


懒惰的可怕不是五谷不分,要是精神家园开始雾霾,恐怕灾难就不远了。道还是那个道,贯的时候开了小差,跑偏也是会的。一理分万事,这理不难,是道。回不过来的时候也可以停停,分得再多也能顺藤摸着瓜,万事总得归一理,还是道。统一下说,道要到心,是必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了造化还是为了心源。“书者如也”,“如”一切,“如”万事。这“书”就是理的显现。道心是心,也是道。万事围着一理,绘画书法,如也。反着来总是别扭的,那就不如回到初心点,书也好,画也好。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Steve Jobs)要是不介意,还是从心开始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