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在回望中行走

在回望中行走

2022-01-05 04:09:15


左起依次为支英琦 桑弗 贾新光 张红梅


在我家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幅油画:黄色的高塬,土黄土黄的,被风吹着弥漫了整个视野,起伏的沟壑,低矮的窑舍,嶙峋的杂树,都被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黄色。但,这黄色是温暖的,柔情的,泛着太阳的光晕。回家的路,就在眼前,铺展向一个叫做村庄的地方,暮色苍茫里,一棵老树,伸展着无叶的枝桠,像倚门张望的母亲颤巍巍伸出的手臂------这是著名画家贾新光先生创作的油画作品《梦回家园》。

贾新光的油画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他的特征,倒不是色彩的斑斓,或者布局的独到,而是一种深沉中略带忧郁的调子,像一曲怀乡的曲子,不管是用二胡来独奏,还是用小提琴、钢琴甚至混合了各种西洋乐器的合奏,流淌出来的永远是一条中国的小溪,清澈的、潺湲的、温情的小溪,不管岸边的杂树野草繁茂也好寂寥也好,一律是宁静地流淌着,潆绕在家园故土,融入了贾新光油画艺术的基调。

只是,这种融入是充满矛盾的,并不是田园诗歌一样的闲适和抒情。看贾新光的油画,我常常惊诧于那些色彩杂糅的画面,凝结了画家怎样的苦心和情思。贾新光油画中的家园,不似中国画中同类的题材,中国画表现的故园家乡,虽然写意,其实还是心灵关照之后的实景,如同辛弃疾词中所写:“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说人与景物的感应关照。而贾新光的油画,没有那种超然和隐逸,他是用油彩的语言,画心灵化的景物,那些被秋风吹乱的荷塘,薄雾浓云中的山影,凝滞河面的一朵浮萍,都在他臆想中栩栩如生,他要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光影,留驻那些光怪陆离的意象,于是,他拿着画笔,对着画布涂抹,一天又一天。

他涂抹的,也包括自己的生活。

画家贾新光,是以《梦回故园》系列作品蜚声画坛、引人瞩目的。

黄河岸边。一个古老的小村庄。长河、落日、老树、茅房------这是贾新光出生的地方,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开阔得有些寂寥的地方度过的,收割后一望无际的田野,父老乡亲那一张张朴实无华而又木讷无奈的面孔,给他留下了最初的心灵影像。

对于一个离家远行的游子而言,故乡就是他一生随行的影子,无论你身在何时何处,回首之时,那些既往的影像总在身边绰约,挥之不去,构成了回忆里最温暖的部分;同样,对于一个有故园情节的艺术家而言,故乡就是他创作的源泉,那些符号一样的田塍、屋檐、炊烟,夕阳、无论借助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油彩里凝结,随线条变幻的,仍然是那种浓的化不开的眷眷的乡思。

他把对于故园的怀想与情思抒写在画布上,《梦回故园》、《故园月色》、《故园的阳光》系列作品,与其说是一幅幅精妙绝伦的绘画,不如说是贾新光一个人对于故园的娓娓诉说。

请看他梦中的故园:

色彩斑驳的土地,依然是收割后的空茫,从大河里挂起的罡风,把嶙峋的树枝弹拨成细敏的琴弦,那琴弦上演奏的,是何年的曲调?南归的大雁拍拍翅膀就飞远了,只留下一片无语的河谷,幕布一样的天空中,一轮夕阳,是谁灼灼的回眸?

再看看他的《故园月色》系列:这是多么迷人的幻境,在月色的晕染下,乡村的一切是如此宁静。山影绰约,一个梦横亘千古;树影依稀,古旧的茅檐下隐约笑语;溪水潺潺,从杳渺的远处流进村人的梦里------

这是贾新光的故园,是他梦中的故园,一份情感,剪不断,理还乱,就让他像古老的黄河水一样,无拘无束地自由倾泻吧。于是,那些起伏的山峦,低矮的房舍,坍塌的墙垣,鞭痕一样的田塍,身影一样的小树,都成了他梦中的符号,画中的元素。贾新光油画里的景物,虽然是抽象的、变形的,但基调却是温情脉脉。看得出,画家是一个在城市生活里浸淫已久的人,对于乡村的回望,总有一种灿烂之后归于平静的感觉。贾新光画中的这些梦境,光怪陆离,五彩杂糅,看似纷繁,却都有着一致的走向,透过那些灰黄基调中的斑驳油彩,我们分明看到他在用单纯、质朴的语言,描述着温暖中有苍凉、古老中有寂寥的复杂的乡思。看着这样的画面,有时候,我恍惚觉得画家贾新光更像一个诗人,一个唯美的、忧郁的诗人,站在黄河岸边,面对苍茫时空,浅吟低唱,用他心里流出的曲调,并不在乎是否有人听懂。

于是,他继续着他的梦,继续着他梦中的故园。

渐渐,在梦中、月色中迷离着的故园,有了强烈的阳光的质感:云层散开,村外的树林有了蓊郁的绿意;雨后的小路上,车辙的印记清晰可见;路边的野草,被牛羊啃噬过,被脚步踩踏过,依然默默无语地呈现着绿色,开出一片片纯净的小花朵——多么宽厚的大地,多么寥廓的天空,阳光下的家园,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而作为画家的朋友,从贾新光家园系列的变化,也可以探到他的生活心迹的变化。最初,他画梦中、月下的家园,实际上,也是对于城市生活的一种逃避和无奈。而后,他有了一个渐修渐悟的过程,在一篇画后语录里他记录道:“早晨,去画室的路上,一辆接一辆的汽车排着长队,喷着黑烟,为生存赶路的行人满脸焦躁,加上两边建筑工地上的钢筋水泥,天是灰色的,地是灰色的,人是灰色的,心里一片乌云。”

“忽然,一道阳光穿破云层迎面直射而来,刹那间,周身透明,其心如无。”

“这个时刻,再看四周,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一切的一切都沐浴在金黄色的晨光之中,新鲜生动,斑斓辉煌,就连深灰色的影子也那么清晰和谐-------”

其实,城市还是哪个城市,生活还是那种生活,变化了的,是心境。

在贾新光故园系列作品中,我们除了体味画家寄寓的情感元素,还可以欣赏到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新光属于学院派油画家,他的画,非常明确地具有油画本身的特点,利用色彩和线条的变化,表现个性鲜明的奥义,意味深长。同时,他的作品中,透着画家个人的气质,画作绮丽、抒情、飘逸中,更有一种凝重、浑厚、华滋。贾新光是经过严格造型练习的,他的画,造型坚实而准确,笔触从容独到,用色厚重、朴实中见荣华,在色彩的层层渲染和笔触的相互叠压中,特别注入了能彰显灵性的绘画语言,注入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从而使他梦中的故园,清晰明了地呈现在观赏者的面前。


《梦回故园》系列作品成功的意义在于:他用最具西方审美意趣的抽象手法,表现了最为传统的中国人的乡思情怀。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贾新光是一位表现形式现代到不能再现代、而骨子里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油画家。

如果我们把贾新光单纯看做一个具有朦胧诗人气质的油画家,那就失之偏颇了,从骨子里,贾新光更接近于一个文化哲学家,他是一个特别善于思考的人,对于他来说,绘画,是他同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

我们在完整审视贾新光的艺术创作时,常常为其油画中浸润的浓浓的哲学思考而钦佩。他的画,大多带有抽象意味,因为精神层面的思考,本身就是看似无序又大道归一的。贾新光把他对于宇宙的感知、人生的感悟,通过点、线、面,借助笔触和油彩,在画布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又通过观者的视觉,影响大家的情感。因此,看贾新光的油画作品,我常常有对话的感觉,眼睛看着画面,而精神的高处似乎在和画家对话,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思考、精神和审美,感受作者的快乐与忧伤。

看看他的那些《荷塘》:

应该是秋天的荷塘,风起了,满塘的荷叶摇摆不定花瓣凋零,青青的岸草,转眼就被秋天踩黄。满目秋色里,一片枯黄的荷叶,在风中挺直了身子,护卫着身边摧折的荷梗,荷梗的顶端,是依然青青的最后的莲房------

贾新光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矛盾的对立统一,让他常常处于艺术的癫狂状态。因此,看他的画,从那些看似纷乱无序的线条,斑驳杂乱的色块上,我常常能够感觉到画家贾新光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绘画,是他安妥灵魂最为妥帖的方式。


他天生不是具有闲情逸致的画家,真实,是他的性格,也是他艺术的个性。因此,他致力于表现内心的真实,即使,真实得有时候近乎残酷。因为艺术只有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才能打动观赏者。

为了用抽象手法表现内心的真实情愫和艺术感受,贾新光像一个苦行的僧人,到处游历、写生。一俟有空暇,他就背起画夹和简单的行囊,走黄河,爬蒙山,看山石嶙峋,画野树杂草。大量的写生丰富了他的素材,更让他零距离地感受着看到的情景。新光是个善感的人,他的笔下,山不是规规矩矩的连绵的山,树不是循规蹈矩的整齐的树,荷塘也不是争奇斗妍的平静的荷塘,他不想简单地临摹现实,或者美化一些不切实际的歌舞升平,而是把眼中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融会贯通,画心灵化了的作品。因此,读他的画,总能读出画里寄寓的不一样的感情元素。

绘画语言的主动性和绘画语境的深刻性,是贾新光对于现代中国油画界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贡献。他的画,不是刻意地状写景物人物,或者单纯传递美感,而是把哲思寓于笔端,溢于画面,实现了同观者的“互动”,借助观者的思想实现画面语境的深入。实现这一突破并非易事,他要求作者以赤诚的没有遮掩的心、进入完全自然的、没有掩饰的创作状态,在“无意”中求“有意”,才能实现和观赏者自然而然的交流、升华。

他剔除了“摹仿”的再现性的形式语言因素,不再苦心经营描绘逼真的形式语言,而是另辟蹊径,用“神似”再现“形似”,达到形神皆备,成功地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立体化的形式感,因而,他的画更耐读,具有一般油画所难以具备的内涵与神韵,成为可观又可感的“心画”。在他的一册油画集中,贾新光曾经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许多人问我如何看画,言为心声,画为心象,心画还需心来观。

正是由于这种情结,贾新光的画虽然大多较为抽象,却毫无晦涩难读之感,相反,细细品赏他的画,常常有亲切、自然的感觉,就像两个老朋友,相邀品茗,无须太多语言,茶香氤氲里,尽可同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多年来,我一直喜欢的是中国画,喜欢那种笔墨氤氲间潇洒写意的风致,有一种畅怀寄情的风韵。油画作品,虽然也钟爱,但有了文化的暌隔与审美的差异,总有隔岸观花的感觉,也正因为难以深入而有着寻幽觅奇的念想。

是贾新光先生的作品,让我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不仅仅是因为画面上那些依稀可辨的农舍、乡路、山影和小树,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回望中的家乡概念,而且是因为纠缠——离乡的痛苦与回乡的无奈的纠缠,现代文明与原始天性的纠缠,西方表现技法与东方写意文化的纠缠,这种纠缠令画家痛苦不堪,那些扭曲的线条与变形的色块见证着他的挣扎,而这是这种灵与肉的挣扎,成就了画家贾新光,他在这种纠缠和挣扎中进入一个几乎癫狂的创作状态,他文思泉涌,一些具有符号意义的意象和物象纷至沓来,凝于笔端,在画布上留下的,尽是斑斑心迹。

贾新光的油画,有印象派的光与影的温馨,那种光线下景物的清晰通透,也有着古典主义的典雅细腻,注重细节的生动和色彩的均衡。而在我看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油画中有着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如果没有中国古老哲学思想的的熏陶,是很难达到这一境界的,贾新光对于自己要求很高。一次闲聊中他曾经说起,早年,在曲阜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他四年的假期,几乎全都在学校度过。在空荡荡的校园里,他读了大量中外名著,特别是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大师的作品,让他如痴如醉。同时,他系统地研究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研西方绘画理论与技法,体悟着东西方文化的渗透与交融------

在贾新光位于济南某高校宿舍区的画室里,一进门,在堆满油画的四壁,几幅书法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是隶书作品,笔墨淋漓,那是出自贾新光即兴的书写。这些年,贾新光一直没有间断中国书法的练习,在他看来,中国书法的结构与线形,相比西方要更富变幻和力度,他尝试把书法元素洇入油画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贾新光喜欢思考,喜欢研究哲学,对他来说,绘画是精神锤炼的一个形式。所以,每一次绘画风格的转变,都与他哲学上的思考有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等一些经典,他经过认真研读,对他影响极大。佛,意指觉悟了的人,佛学,其实就是东方人生哲学。他说:“我感受到了东方哲学的博大精深,这促使我从文化与审美的根本上考虑一些问题。”一直以来,贾新光就感觉原有的印象派的风格满足不了自己通过绘画表情达意的需要,为了达到东西方审美与表现手法的“嫁接”,新光称自己很多年不看油画,画画没感觉时就写字,看书,看他喜欢的宋元时代名家的作品,有一点体会,马上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贾新光说:“多年来的东方文化积淀自然地融进画中,不是有意追求的,也不用有意做作。”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融会贯通,是贾新光对于中国油画界的一次具有拓疆意义的探索。

看贾新光近期的油画,明显感到宁静了许多。画中的境界也显现着画家的心境,贾新光认为,一个画家,一个来自中国的画家,无论是画西画,还是中国画,都需要对于东方文化有一个彻悟的经历,静心,进入禅境,才有画境。

贾新光天生具有一般人不具备的执拗,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坚持自己的风格。许多人从“市场”角度,建议他画得甜美一些,写实一些,都被他拒绝了。他宁愿把自己置身于矛盾中,体悟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的和谐统一。他用西方绘画的形式,东方绘画的语言,抽象派油画的手法加中国书画的写意精神,探索一种“贾氏绘画”的新路子。看着新光的画,我有时候觉得,他是在用回望的方式,行走在自己的路上,步履匆匆,目光坚定。

贾新光换过几个名字——新光、心光、辛光,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新光,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说:“一天中最让人感动的时刻就是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

是啊,太阳已经升起了,我们期待着他的灿烂和辉煌。


贾新光文献艺术馆


心怀本愿,使命相伴

如来光影,日新常新

畅吾本怀,咸归乐土


微信号:jxg_gallery

长按下方二维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