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瑞士籍华人小号演奏家聂影献艺“艺术沙龙”

瑞士籍华人小号演奏家聂影献艺“艺术沙龙”

2022-04-17 23:23:31

近日,市文化艺术中心猴年最后一场“星期二艺术沙龙”首次迎来管乐艺术表演。曾获“中国小号史上第一枚国际奖牌”的瑞士籍华人小号演奏家聂影带领来自意大利、泰国、波兰等地的管乐艺术家同台献艺,邀请观众“聆听金音,漫步现代”。

 

  当晚的曲目安排别出心裁,除了有充分展示西洋管乐器特性与演奏技法的精致作品外,还有三首中国曲目改编之作。其间,当聂影在钢琴伴奏下以小号吹奏起大家耳熟能详的《梁祝》时,观众惊叹:管乐竟然也能发出丝竹之音。

 

  据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介绍,“艺术沙龙举办三年多来,此前都没有做过西洋管乐演出,这是因为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直到遇到聂影,偶然在一个音乐会上看到他们的演出,感觉棒极了。”

 

  这次同台的“国际范”管乐艺术家们都是和聂影一起工作的外籍教授。演出以《苗岭的早晨》开场,以《茉莉花》结束,皆为五人的协奏,都是特意改编自中国曲目的管乐协奏曲。以西方和声方法改编中国曲目,令人耳目一新。另外,因本场演出缺乏低音乐器,只能以圆号充当,可谓就地取材,难度很大。“这是一次很现代的尝试,拓宽了我们对西洋管乐的固定思维。”

 

  聂影演奏的《梁祝》出自他本人的改编。“很多人一听是小号演奏,都以为是报幕有误。”印象中,人们以为缠绵悱恻的《梁祝》当应由二胡、小提琴等乐器来呈现。激越的小号如何胜任?然而,聂影的演奏风格内敛秀气,他以小号模仿弦乐,但又不失小号的明亮。他少时便热爱中国民族歌曲和二胡,以至耳边总是萦绕着民族乐器的旋律,以小号模仿弦乐惟妙惟肖。近年来,他愈发热衷于将中国民歌传统音乐改编成小号演奏版。除了《梁祝》,他还改编过《二泉映月》。“有位华侨听过后对我说,二胡演奏听来悲切,小号版则仿佛给人带来一些希望。”聂影称。

 

  聂影的小号音色独特,不温不火,这与他蕴藉的个性很是相似。他称,随着年岁增长,他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刻意追求炫技,更着重展现音乐内在的味道。在当晚演奏阿尔班改编自贝里尼歌剧《诺玛》的《“圣洁女神”变奏曲》时,后半部分固然有令人瞠目结舌的炫技,但前半部分的抒情片段则充分展现了聂影本人对音乐之美的感悟与诠释:朴素真挚亦能催人泪下。

 

  甘霖盛赞聂影的演奏将管乐器吹出了丝竹之音。聂影表示,这需要精准的气息控制。

 

  谈及当下中国管乐的培训,几位外国艺术家们颇有感触。“孩子们起步得太晚了。”聂影透露。他说,小提琴、钢琴对演奏者的身体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比如需要手指修长,对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在控制乐器上更有难度。但管乐演奏只是要求嘴唇不能过厚即可,且很容易上手。“一般小孩学习两年便可很好地在台上表演了。”相比管弦交响乐团,组建管乐团对学校而言较为容易,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爱好。而中国的管乐演奏人群构造则如同阿尔法塔,尽管也有出类拔萃的演奏家,但底层缺乏优良的师资。这也成为中国发展西洋管乐的掣肘之一。

 

  评论家甘霖认为,西洋管乐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但相比钢琴、小提琴的西洋乐器,管乐在中国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相对 “小众”。“一个城市的文化可以渗透自每个家庭,而每个家庭素质和修养则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命运。”但他可喜地发现,中山市在推广青少年管乐培训上已先走一步。许多中小学校均成立了自己的管乐团。艺术家们期待,美妙的管乐金音能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以艺术点亮人生。


信息来源:中山日报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