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九水廻环觅“诗音" 看内厝这个小村庄......

九水廻环觅“诗音" 看内厝这个小村庄......

2022-06-15 19:45:46





雨后的清晨,潮湿的空气氤氲着泥土的芳香。远山云雾缭绕,如梦似幻;洒在身上的暖阳,仿佛轻柔的羽毛一般,温柔地拂过脸颊。

这样的早晨,可以带上相机,在山水之间,慢下脚步,寻寻觅觅,直到把岁月谱成诗;抑或是在乡土气息里感受自然村的脉动,在青石小巷中寻觅流逝的光阴,寻找来自心灵的阵阵共鸣……

12月4日,“两岸镜头里的最美乡村”,我们走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翔安许厝村。二十多名摄影爱好者与我们结伴同行,定格许厝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淳朴热烈的乡情。

这里,“左鸿右雀,前狮后马”,深得山水之利;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书香传世;这里,就是集名人文化、革命教育、特色戏曲和古迹生态游等于一身的“厦门文化村”的一个缩影。


▲ 墙上刻着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鸟


▲ 中西合璧的旧洋楼


▲ 墙缝中的景色


远离城市的喧闹,回归宁静致远的内心。走在纵横交错的石板路上,透过颓圮的围墙,窥见的不是百年的老厝,而是一段离我们遥远却依然可以触到的记忆。一砖一瓦都犹如冥思的老者,风雨中淡定从容。



难得的好天气,被雨水洗练过的天空格外湛蓝,以此为底色,嵌入飞檐翘脊的宗祠、出砖入石的古厝,再点缀以屋檐上无名的杂草,每一处风景,似乎都在低吟浅唱,汇成一曲光阴。



▲  一对老夫妻坐在门口的石板凳上,悠闲惬意,仿佛时间就此定格。


▲  正在荡秋千的小男孩把脚高高翘起,难道在思考如何荡到天上去?


▲  小女孩睁着水汪汪的眼睛,看化了小编的心。


最令摄影爱好者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许厝的“民乐”。一曲《鸿山春晓》,节奏轻快、旋律悦耳,这支配合无间的民乐队不单只有民族乐器,还有非洲鼓、大提琴、电子琴、手风琴等西洋乐器。动人的音乐从演奏家们的指间流出,仿佛一场心灵的洗礼,众人顿感耳清目明,惊艳于这场视听盛宴之中。


▲  许牧童老师带领民乐队演奏《鸿山春晓》等乐曲



热爱生活的你,不如到此一游,享受丝竹之音带来的净化与陶冶。

许厝文化景点

红山仔烈士陵园


红山仔烈士陵园位于内厝镇许厝村东1里后周山西坡,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大嶝岛及1958年“八二三”炮击金门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骨骸从内厝机场原烈士墓园迁移至此。抗日战争时期,黄赞、苏水栋、黄越3位战士英勇牺牲,长眠于此。在1958年“八二三”炮击金门战役中,、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一等功臣王帮德、韩福洲、叶英琪等85位革命烈士也长眠于此。每年清明节,数万的市民和中小学生都到此瞻仰烈士陵园,聆听英雄事迹,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开展别开生面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也是厦门市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鲁藜小学


许厝村是我国现代爱国诗人——鲁藜的故乡为纪念诗人鲁藜和传承爱国诗歌文化,打造名人名校,许厝村将2009年新建的小学校园取名“翔安区鲁藜小学”。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0003平方米,校舍面积3303平方米,学校拥有完善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和优质的教师队伍。为了创建“诗音许厝”,2010年10月,学校组建了“乡村民乐队”,聘请从铁道文工团复退的许先欣先生担任校外辅导员,每周给学生培训;2016年7月,学校成立了“乡村诗歌诵读班”,由驻村干部、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彭军和学校老师定期给孩子培训。这两个培训班已经成为翔安校园的两大特色教育品牌项目。


鲁藜广场


2009年建成的“翔安鲁黎小学”校园里,典雅壮观的综合楼、教学楼高高耸立,200米椭圆形的红色塑胶跑道设置在综合楼的西面,一棵棵茂盛的树木挺立在操场四周,整洁宽阔的操场也称作“鲁藜广场”。综合楼最前面的树木旁、花坛中矗立着鲁藜的半身铜制塑像。孩子们从小认识鲁藜,了解鲁藜的生平事迹,时常诵读鲁藜的诗篇,为家乡养育了这样伟大革命的战士和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而骄傲。激发孩子从小热爱学习,培养孩子树立“今天我为家乡骄傲,明日家乡为我自豪”的理念。


鲁黎公园


许厝鲁藜公园位于内厝镇许厝村北面,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是许厝村民表达对革命诗人鲁藜的怀念之情的纪念性公园,同时也是村民平时运动休闲的场所之一。公园里竖立着鲁黎的半身石雕像,雕像底座正面刻着鲁黎的生平简介,两边侧面分别刻着他的代表作《泥土》和《希望》诗篇。这里以鲁藜的诗词为主要题材,展示了“忧患的宠儿”——鲁藜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他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此外,公园环境优美,树木葱郁,鲜花芬芳,并铺筑多条曲折小石径,设置多种运动器材和篮球场,供村民强身健体、休闲小憩。同时,激发村民感受诗人的泥土情怀,学习默默付出的泥土精神。


鲁藜故居


鲁藜故居位于许厝村大乡东部,建于清末,故居为两落家族大厝的倍列附房,坐东北朝西南,前为古厝,后为庭院,历经百年风雨,故居老旧,多处残破。2005年村里重新给予修缮。1914年11月,鲁黎出生在这里,三岁时随父亲侨居越南西贡。1932年初夏,鲁黎护送病危的父亲返回故里叶落归根时,曾在此居住2年。1984年4月,鲁藜和再婚妻子刘颖西再次返回故乡,小住了十多天。望着这样平凡的杂石小平房,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句俗语:“英雄莫问出处,豪情不问陌路”。

大榕树


在鲁藜故居西南面,生长着一株高大的百年老榕树,枝繁叶茂。村民称她“东角榕”。她的树冠直径达三十米,她的虬髯飘拂,一个长长的分枝长到十多米长,又扎进土里,弯成一座榕根“拱桥”,成为一道别样风景。1984年4月,鲁藜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故乡,默默伫立于葱茏繁茂的榕树下,抚今追昔,老泪纵横。他一往情深赞美家乡的老榕树:“她巍然如故 , 不,比过去更苍劲,更宽厚 , 更深刻,更繁郁 , 岁月被淹没在她的浓绿里 ,痛苦被融化在她那高大的气魄中……无论多么柔美的异国风光奇花异木,也不如故乡的榕树那么浑厚而庄严。”诗人正像榕树一样,无论漂泊多么遥远,他的根永远深深扎在故乡的泥土中。

许厝宗祠


许厝许氏宗祠位于许厝村大乡东面,始建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757年的历史,是闽南地区较早的宗祠之一。它不但具有鲜明的闽南古建筑特色,而且是闽南地区具备皇宫式建筑风格的唯一宗祠。据谱志记载:萧山许氏家庙,创于十三世祖考、二十三府君许元英共谋修葺。明嘉靖年间,。历代均有维修,,被夷为平地,1990年重新翻建。萧山许氏家庙坐西朝东(坐辛向乙兼戌辰),前后二落大厝。门外竖着旗杆,门上悬挂“许氏家庙”匾额,厅堂内悬挂“兄弟乡贤”、“世袭通判”、“文魁”、“武魁”等匾额。理学名宦朱熹在同安任主簿时曾为宗祠择地,并留下“千峰起伏奔腾前狮后马,九水回环映照右鹊左鸿”“ 父子同节度声扬太岳,兄弟俱乡贤名振萧山”等墨宝。


许厝民乐大观园


许厝民乐大观园位于村庄中部,许厝小学迁移新校舍后,原校舍改作许厝民乐大观园,2016年村委投入10多万元,由85多名村民投工投劳,翻修许厝小学而布置的。校园面积3533平方米,建筑面积6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5平方米,一幢三层八间教室。

现在村内的民乐促进会、农民民乐团、少儿民乐团、南音社、高甲戏团等各类文娱团队进驻民乐大观园,在此排练活动。规划中,一楼作为民乐讲堂、南音社和晋安阁的排练场地;二楼作为少儿民乐团排练室、农民民乐团排练室、高甲戏交流社和民乐器械储备间;三楼作为老人体育协会活动场所。茶余饭后,村民们大多集中到这里演奏弹唱,孩子们从小浸润在传统音乐艺术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来源:台海网(taihai1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