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乐器渊源 >【技术水】琴器与琴技-从换琴期冲动期说开去

【技术水】琴器与琴技-从换琴期冲动期说开去

2023-06-05 09:59:4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任何一类与器物搭边的技艺、兴趣,几乎都离不开俩字——“器材”,大体都逃脱不了“器材党”与“技术党”的对立、统一。摄影圈群众基础广,这个问题更突显,古琴圈也绕不开这个话题。

“我要是有他这琴,也能弹得很好。”这是一种声音;“别一天到晚好琴不好琴,手上功夫才是硬道理。”这是另一种声音;当然还有类似这般典型的其他声音,错吗?都不错。对吗?却也不尽然,因为琴技和琴器是个交错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认识的问题,上面的这几种声音,是在某个特定阶段的真理,然而贯穿整个习琴史,这些观点却是片面的。

一个老掉牙的话大家都听过,的确是适用性非常广的金句:“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同样适用于琴。

我喜欢把习琴分为几个阶段,业余、演奏级、大师和宗师,先别急着吐槽我这么儿戏或者说玄乎的分类定级,我只是为了便于文章思路的贯通而这么分的。

所谓的业余,就是指的是从不入品级的勾挑练习开始,自1级的开指小曲儿仙翁操,到10级的潇湘、广陵,几乎涵盖了贴吧99%的吧友,主要的换琴冲动期,也是集中在这个阶段。

而在我眼中,从1级到10级,换琴冲动期又主要划分三个阶段,分别是以平沙落雁为代表的6级,以流水为代表的8级,和以潇湘、广陵为代表的10级。

很多人会问,你算老几,凭什么这么分,这么划分不是鬼扯么?恩,或许吧,毕竟这样划分带有我很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

贴吧很多新人问,“新人学琴,如何购琴?”比较中肯的吧友建议一般是“起码五六千的琴。”这个五六千的定价怎么来的,是什么标准,为什么大多都是说五六千,不是两三千,不是八九千?从来没有人解释。那我尝试着解释一下?因为有号称“练习琴杀手”的平沙横亘在那。

开指练习,神器可用,抗指、打板那都不是事儿,磨灭不了学琴的热情。两三千的琴,手感更佳,音色不指望,小曲儿可弹,如果说这类琴能弹到十级曲儿,主要还是看命,拼人品,几率实在小。等弹到平沙,进腿复退复毛线声音都没有,那就是提醒你,换琴期到了。当然你硬要说,左手时毛线声音都没有并不影响学琴,我也不太好多说。

能弹平沙的琴,弹到十级一般问题不大,而这类琴一般五六千起,所以吧友推荐新人,大都这个价位。这不是拘泥于打板、抗指的硬指标,而是处于第一个换琴冲动期,平沙对于【尾韵时长】的追求,也通常是学琴人碰到的第一个对于琴“软指标”的追求。

所以,我用平沙作为第一个换琴冲动期的划分。

很多人看到这里,已经有点明白,我指的第二个换琴冲动期为什么是流水了,那是第二个软指标【响应时值】。五六千的琴,不要指望做工多精细,腹腔多合理,成本在那,做出个尾韵时长满足要求的琴不容易了。,摸谱子学曲子的时候不觉得,开始打磨曲子准备用于小型演出时发现,“艾玛,上个音还没消失呢,下个音就出来了,嗡嗡嗡的真吵吵”又或者“我去,我都弹第二个音了,上个音怎么还不出来。”是的,又再提醒你,换琴期到了。当然,学琴只拼琴曲数量,压根就不想着打磨曲子的人,也不会关注这点。

第三个换琴冲动期,说起来更复杂,更主观,那就是【演奏习惯契合度】

学完潇湘、广陵,水平到了业余十级,有余力有心气的人,都会想方设法冲击演奏级,这个阶段,是对器材追求最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琴者,对于琴曲有了较为完整、统一的理解,对于声音质量的追求到达了一定的地步,普通的琴满足不了他们演奏需要,为什么?因为声音差的琴不利于他们琴曲的表达。说到这里,我觉得要插个题外话来解释。

很多人说,古琴难不难,有说难的,有说不难的。我个人认为,古琴在硬技巧难度方面,的确不如二胡、琵琶、古筝。但也不能因此就简单的说,古琴比这些乐器简单。

古琴的技巧主要三个方(ceng)面(ci):

1、硬技巧:音准、节奏、手速。二胡要近乎绝对音感才玩得转,古琴的音准难度和二胡不是一个重量级上的,节奏和手速的要求,古琴比照西化较为严重的琵琶、古筝难度也低,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新作的几首十级古琴曲,手速要求比照传统十级曲目有所提高,但也就对应那两种乐器八九级的手速要求。轮指、一指几弦、快速过弦等,都是硬技巧。

2、软技巧:轻重缓急、绰注吟猱、寻找气口等。下指轻重缓急、乐句情感是每种乐器都要注重和追求的,不管是西洋乐器还是古筝、琵琶;而古琴特殊的演奏方式,为挖掘单音质量、音位转化之间的乐句处理留下了巨大宝藏,就是那句“五音之趣,半在吟猱”,在二胡、提琴中也有近似的技巧。

古琴中同样是吟猱,为什么有的用退猱,有的用定吟,有的用游吟?这里面的技巧需要老师指导下去解读曲子和乐句,很多自学党练习刻苦,指法扎实,学新曲子很快,弹得也不错,但是为啥弹东西总感觉欠点啥?主要就是独自摸索这些软技巧没门路,耗费了太多心神而进步不大。

3、琴学素养与审美:这点就不展开来说了,一是太主观,二是这属于演奏级向大师进军时需要考虑的东西,我现在离太远,没资格评论。
好了,现在重新回到刚才第三换琴期的话题上来。经过1到10级数十首曲子的打磨,硬技巧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往演奏级突破的主要瓶颈就是软技巧那块。这段时间内,是疯狂挖掘琴曲潜力的阶段,我已经很注意控制左手的按弦轻重缓急,已经很注意控制右手的触弦点和发力了,为啥离我心目中的缠绵悱恻或刚猛遒劲还是差那么几分。然后开始疯狂的找适合自己的演奏琴,一二三四线的斫琴师的琴,有音频听音频,有蹭琴的机会更是绝不放过,直到碰到自己心仪的琴。

进军演奏级,是审美急速提高的过程,也是对声音不断吹毛求疵的过程,对自己掌控力的不满意,同样也对琴器不满意。或借、或租、或买,必须要有一台声音算得上不错的琴长期与你磨合,打磨手上功夫。

如果你告诉我,有人光靠自学就进入演奏级了,或者说,某人只靠一床练习琴就进军演奏级,我只会表示佩服,奉承一句又不会少块肉,何必说一句“你的演奏级标准可真低啊”去刺激别人呢,太白目了。

好琴的标准有一些普遍认可的标准,也有一些非常主观的标准。我们当然会说一句,适合你最重要,前提是,你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声音审美基础。我不会狂妄的去制定好琴的标准是什么,通常只会说我喜欢什么类型的琴。但是我心里有一个差琴的标准:如果一张琴外型丑、完工度不高、漆面不漂亮,那肯定不是好琴。

又有人要说了,“琴是拿来弹的,又不是拿来看的,你这话就是鬼扯。”这话我同样认为有道理,但我也有我自己的解读:完工度不高,那是态度问题,你连表面文章都没用心做,怎么就能让人确信你看不见的木胎、灰胎用心做了;外型、漆面丑,那是的美学素养问题,斫琴师的视觉审美都值得商榷了,又怎么让人确信你的声学审美功力深厚?又怎么可能出得了好琴?当然,读这一段话请再三确认我表达的文意,我是说,漂亮是好琴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别曲解我的意思。

吧里常有三四五线斫琴师的托发录音,录个平沙落雁还算是有点良心,录个良宵引之类就来骗分那就有点过了。琴的韵短,减少吟猱能规避,听起来好像是那么回事儿;散音是翔的琴,弹全是按音的乐曲,倒也是个好主意。有些琴,按音泛音倒的确有名家琴六七成的功力,一弹散音得哭,空弦音的相互干扰简直醉了。我资历浅,所以也就不多说了,免得被人集火。

哦,忘了说一句,不要光顾着比录音,是骡子是马其实可以上音乐厅遛遛,音腔处理到底几成火候,看看演奏会现场经过扩音后成了啥样子,心里或许也能有几分感悟。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也有的琴天生不是为了演奏会而生,但同样是好琴。

我想妄言演奏级之上,请恕罪。大家看看一笑而过就行,别太较真。

演奏级是天赋一般的人能达到的最高级别,资质一般的人,如果练琴不辍,几十年水磨功夫也能勉强挤进这一行列;演奏级同样也是名师能带出来的最高级别,大师的得意门生出师一般也是这一级。

演奏级之上是大师级,这个是回归自身,挖掘自身宝藏,突破外界束缚的境界,这需要天赋。这时他们对于琴乐已经不满足于继承,而是对乐曲进行通篇改造,不断的改进指法编排和乐句细节处理,使之贯彻自己的理解,渲染自己的演奏风格,这时候演奏的乐曲已经和自己的老师产生了差异。而成功的打谱出被广泛认可的新曲子,更是立足于这一境界的凭证之一。

演奏级后期通关大师之路,对琴器的要求瞬间降低了,一张练习琴在手,考虑的是我要弹出给人什么感觉的曲子,而不是弹出的这个音质量如何,琴不好?没事,我手上功夫去控制,他得听我的,他得出来我要的感觉。

写到这里,差不多可以回到文章开头。“我要是有他这琴,也能弹得很好。”这句话是对的;“别一天到晚好琴不好琴,手上功夫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也是对的。非左即右、非黑即白没必要。还是看阶段。

我私底下以为,同样是吧内广受膜拜的大神,进军大师级的路上,蔡积悦比t神还是要快了那么一两步,因为他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使之鲜明。t神见到别打我,我错了,我道歉。

风格也有格局大小,也分三六九等,初入大师级和资深大师级还是有差,什么是资深大师鲜明的风格?管平湖的大局观、乐瑛的洒脱、龚一的绝对控制力、成公亮的细腻、李祥霆的遒劲,吴文光的灵气都是。而开宗立派的宗师,就不仅仅是自身琴艺了,而是对琴界的卓绝贡献,自身对于琴艺的理解作为传承传递下去。这一代谁是宗师,我说谁都不合适,怎么着都会被人喷,那我说我个人理解中的上一代,我最喜欢的琴家是乐女神,心目中谁都不可以替代的乐女神,但是她是大师,不是宗师。管男神是宗师。

到了这个阶段,是“器材至下论”的天下了么?还不是,不管大师也好,宗师也罢,功力都那么深了,飞花摘叶都能伤人,琴技早已不拘泥于器了,为何还要器?那么你又咋知道管平湖的“猿啸青萝”,又如何听闻成公亮“秋籁居”名字的由来,又哪里得知李祥霆和“九霄环佩”的不解之缘,又是怎么知晓龚一和“蕤宾铁”的渊源的?不局限于器,不拘泥于器不等于视器如粪土,还是那句话,非黑即白没必要。名家开演奏会用练习琴的,不说没有,总是不多吧。

月亮之上是什么,凤凰传奇知道;
宗师之上是什么?我不知道。
许是“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又或许是“有琴不张弦,众星列梧桐。”
我常叹,自幼便羡隐士风,亦有仙侠入我梦。(全文完)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友情链接